教育惩罚需要艺术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普遍提倡对孩子的“賞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且,教育部门的文件也强调,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古今中外,惩罚也一直是教育的一部分。那么教育惩罚是否必不可少?如果是,教育惩罚又该如何恰当、有效开展?
  中国的教师大都对《陶行知和三颗糖的故事》不陌生。每一次读到这一案例时,我都很感动。不是被情节感动,因为今天再用这个方法,对条件优越的孩子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效果,而是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没有采用批评教育方法,而是采用了表扬的方式。在这三次的表扬过程中,学生自己认识到了在整个事件中所犯的错误,使教育惩罚升华到了一个新的教育境界。
  陶行知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我们学校一位老师。有一次,我在巡堂中,无意发现四(4)班教室有一本特别的语文书,学生告诉我,那是叶老师的,谁忘了带来,就可以借一借,用完了还回讲台。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老师们一般的做法是了解情况后,要求同桌共看一本书,对于屡教不改的,有时还叫他打电话通知家长帮忙送来,但回过来看,什么方法都比不上自己有书看有效。叶老师在细微处尽显贴心,充满了教育的智慧。
  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惩罚要讲究方法,惩罚要适度,才能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受到教育。下面,我集合现实案例,就有效地进行教育惩罚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1.“罚”做小老师。对整天写错别字的同学,老师可以“惩罚”他做小老师,专门检查同学们作业中的错字。老师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改正错别字,而学生感觉能当“小老师”,非常有成就感,师生实现双赢。这一做法有点类似于大学者刘墉要他儿子考0分的故事,不及格容易考,但0分真不好考,结果,儿子较真了,还愣是把不会的题弄懂了,考了个0分。笑到后的是谁?刘墉,他把他儿子培养成了博士。
   2.罚唱歌。有个数学老师对简单的题目都做错的同学惩罚唱一首歌,乍看好似是不着边际的惩罚,但哪个学生会因为被罚而亢奋高歌?即使能高歌,也是在惭愧、自省中哼一段,因为有熟悉的听众啊!
   3.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学生。如期末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复习任务50%的同学受奖励,剩下的50%将要受到惩罚。怎么进行呢?全班54人,分成两半,让后完成的27位同学奖励前27名的同学,奖品为自己喜欢的物品。受奖的乐呵呵,被惩罚的乐呵呵,谁叫自己动作慢了一步呢?对于老师来说,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就是最大的赢家。
  4.表扬先进,无形中教育了后进。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一般都会用上量化的方法,如小组竞赛、争章等。很多时候,老师会给好学生加分,我觉得如果加上集体的力量会更好。那就是在加分时告诉学生:某某小组做得好,加分;某某小组因为某个同学表现不好,很可惜没得加分,下次努力。乍看,我似乎没有惩罚,但请相信集体的力量,一组中,总有那么几个想赢,不用老师说,他们就会监督没有努力的同学,无形中给这些学生压力。但这样还不够,大家知道,上网玩游戏,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敖日熬夜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呢?因为游戏反馈及时,一下就告诉你,闯关成功,晋级成功,玩的人非常有优越感,所以量化表扬也一样,一两周就应进行统计反馈,发喜报,告知家长,增强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兴趣。
  5.设立光荣椅。班级有4组,每组设立一张光荣椅,让学生把它装饰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告诉学生规则,这一周量化的优胜者或进步最大的同学可以坐这张光荣椅。这张椅子享有特殊待遇,就是这位同学在这组里,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想跟谁坐就跟谁坐。学生开心极了,竞争得很激烈,这样也带动了后进生,就不需要老师惩罚了。
  当然,以上所列举的方法都是面对大部分的学生,每个班总不乏特殊学生,我认为,不应该花精力整天盯着这些学生,特别是当着全班批评,这样反而宣扬了负能量,对其他学生也不好,更好的方式是进行个别教育。
  高手在民间,老师们都是有智慧的人,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也蕴涵着教育转化的契机,把教育惩罚变成教育艺术,也许就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潜能。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其他文献
近百年来,关于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颇多。在民国时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研究院所必要性及发展概况的讨论上。新中国成立后.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主要集中于民国
课改前:无米之惑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知,作文成绩几乎占据中考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学长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殚精竭虑地去命题、指导和讲评;另一方面,学生却“畏文如虎”,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地去编造、拼凑材料,于是,说假话、写假事,毫无真情实感的作文比比皆是。  面对这一现象,我曾坚定地认为:学生写作难,一定是是教师课堂讲授的写作技巧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直接的责任人,这就要求班主任不僅仅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更主要的是关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担任班主任有十多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师生相悦,以情育人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我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基本档案,并不断补充。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我每学期均到每个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养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修养,为学生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我认为,要开展好养成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工作机制   学校要充分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此项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明确职责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其具备运用语言表达自我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习惯指导、方法传授、创新教学方案等形式,以读写结合的模式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的结构,以期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发展。一、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写作教学,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是语文的
近几年,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部编新教材的使用,初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变革。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审时度势积极改变教学策略,在新的背景下,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真正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