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怪”探底自主权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2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路上: 不!妈妈抱抱!
  
  妈妈带 1 岁 8 个月的宝宝去公园,刚出家门没 10 米,宝宝就停下来张着手说:“妈妈抱宝宝!”这时候,如果你是宝宝妈妈,你会怎么办?
  
  红灯
  “不!我就要妈妈抱抱!”
  “又撒泼!你要是这样,妈妈就不带你去公园了!”
  
  绿灯
   “妈妈抱!”
  “宝宝答应妈妈要自己走的。你想回家还是自己走着去公园呢?”
  特别提醒:
  出门前和孩子商量好:“答应妈妈,我们手拉手走着去公园好吗?不能让妈妈抱。”
  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妈妈的态度要准确而坚定,按照商量好的执行,不要犹豫不决。
  如果路程比较远,孩子年龄小自己走有困难,可以约定在走的过程中抱几次。每次抱的时候,和孩子约定距离。如:妈妈抱宝贝从这棵树走到花坛前好吗?得到孩子认同后再实施。
  
  在公园里: 不!我还要玩!
  
  2岁3 个月的宝宝玩了很长时间摇摇车,妈妈让宝宝下来,因为好多小朋友都排着队等着玩。宝宝开始大哭:“不我还要玩!”
  
  红灯
  “真是被惯坏了!你不能一个人霸着,赶快下来!”
  
  绿灯
  “这次宝宝只能玩2次,看妈妈手上有 2 个硬币!如果宝宝不同意,我们就不能玩摇摇车了,一次也不可以。”
  特别提醒:
  孩子并非天生就知道公共设施要和人分享。提前告诉他并且和他商量好规矩,比如:“妈妈只有2个硬币,只能玩 2 次。”得到他的认同。
  如果孩子哭闹,请先把孩子抱离,找个安静的地方,抱着他。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给孩子讲述一次,将妈妈期望孩子的做法说一次。当天晚上,孩子睡觉前,妈妈可以帮助孩子把白天发生的事情梳理一次。
  平时就给他体验轮流等待的机会。比如,玩游戏的时候一人玩一次,在快餐厅点餐的时候带着他一起排队等等,让他切身感受等待的心情。
  
  在小区里: 不!不给别人玩
  
  妈妈带 2 岁半的宝宝在小区里玩推车。邻居家的小朋友豆豆看到了,非常想玩,可宝宝一上去就把豆豆推倒了,还一连声说:“不给!这是我的!”
  
  红灯
  “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呀!让豆豆玩一会儿吧!赶快下来!”
  “不给!这是我的!”
  
  绿灯
  “小车是宝宝的,宝宝可以不给豆豆玩,但是妈妈很不高兴,因为你推豆豆了。你要向豆豆道歉!”
  
  特别提醒:
   不要期望 3 岁前的孩子能自觉地知道分享。请不要随便给他扣上自私的帽子。你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妈妈很不高兴,因为你推豆豆了。”
   如果妈妈觉得孩子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上需要调整,可以在孩子平静后帮助孩子把事情梳理一下并提出调整意见。比如:“豆豆想玩你的玩具,你把他推倒了,他哭了!豆豆肯定很难过。也许豆豆下次就不喜欢和宝宝玩了。”“玩具是宝宝的,宝宝可以不给豆豆玩,但是如果你不给豆豆玩,豆豆下次也不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呀!如果你给豆豆玩,豆豆就会很高兴呀……”
  
  小结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2 岁左右,会有一个喜欢说“不”的时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事事要自己做主,有时候其实就是要和父母对着干——他在尝试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
  但是,这个时期也是孩子学习基本规则的时期。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坚决不可以做的,比如危险的事情和可能伤害别人的事情。这个时候,孩子很有可能对你讲的各种道理半懂不懂,但是他能读懂你脸上表现出来的决心。所以,如果有些事情是他必须做或者必定不能做的,你要坚决地要求他。经过几次,孩子就知道这些事情不可商量,知道他的自主边界在哪里。这也是他学习社会规则的第一课。
其他文献
也许你没遇上后婆婆,但是也不妨碍你从本文的“解决思路”中获得对待自己亲婆婆的方法和态度。    白雪公主的后妈着实给了我们一个阴险、恶毒的印象。后婆婆就更“可恶”了。现在,我们就把“告”她们的一些“状子”陈列如下。不过,几位婆媳论坛的资深版主却就此提出了看待问题的新思路。看完,你就会发现,后婆婆一点儿也不可恨,还很艰难,需要我们加倍地理解、包容和关爱。    诉状1:她不帮我看孩子!      我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预谋”,总之,猪年要出生的宝宝特别多。无论“金猪”的说法是否科学,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总是一件让人欢欣鼓舞的事。    各种憨态可掬的小猪玩具摆上了柜台,某商场的猪年贺岁金条一周之内就被预订了2000千克,商家们忙不叠地推出了小猪系列的各种新产品……这个时候,一批可爱的宝宝也和他们的妈妈们“约定”,要趁着“金猪”这个好年份降临到我们这个世界上。    “金猪妈妈”的约会感言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秦铭栩然    2008年5月12日,一场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震倒了无数的房屋,夺去了数万条生命,也冲击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灵。有人说,这是一场全国人民的灾难。  而我们的孩子,则是这场冲击所波及的最弱小的一个群体。  为此,《父母必读》请来心理学专家和资深急救医生,帮助我们一起调适自身情绪,抚慰孩子,获得安全感。    心理学家与我们共同面对  采访专家/贾晓明(北京理
思想是核心,制度是保证,队伍是基础,态度是前提,计划是重点,细节是关键,总结是源泉,评价是动力。以上策略一环紧扣一环,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政绩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智轻德”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智育与德育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保全的是智育;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的升学率和自己的职称,对学生的德育不上心。在
“道理不如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骆小成老师的学术专著《故事的力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故事化教学探索》,揭示了故事化教学与学生德性成长之间的关系,探索了通过故事来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这本专著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作序,是骆老师多年心血之产物。用骆老师的话说,他选择了一口矿井——故事化教学,然后诚心诚意、专心致志地围绕这口矿井,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挖掘和研究。在此过程
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非常喜爱的游戏。从成长的角度看,孩子的玩随着能力发展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出生第一年:玩,是我的第一课       身体,是他找到的第一个玩具  我们的婴儿非常具有自娱精神。最初,他找到的“乐子”是看自己放在眼前不停晃动的小手。2~3月,宝宝开始观察自己的脚,甚至试图用手去抓住它。接着,他开始用嘴探索这个世界,他吸吮自己的小手、小脚丫,并为此发出的声音着迷
人体里的“免疫系统”,不在小的时候用一用的话,就会像新买来的自行车,如果多年不骑,等到想骑时都已锈死了。所以,孩子生些小病,比如发点儿小烧什么的,正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在被激活。    专家介绍:刘丹  心理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接受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
0 ~ 6 个月:    *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你把手指放在他手里,就会有立刻紧握你手指的反应。  * 大约1 个半月后,婴儿就会无意识地用手触摸或击打周围的物体。  *3 个月以后,喜欢用手去抓能抓到的东西,如妈妈的衣服、床单等,并把抓到的东西放进嘴里。  * 四五个月左右,宝宝看到玩具时,就能想方设法地伸过手去,想抓住它。    7 ~ 12 个月:    * 随着手劲的增加,宝宝可以滚动小点
“智慧爸妈”榜  本期“智慧爸妈”  魏云清,33 岁,从事IT 工作。儿子豆豆3 岁半。    实力作证:    豆豆刚刚3 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小朋友吵架了,地点是在书店里。  那个小朋友看起来刚2 岁,想看豆豆手里那本奥特曼的书。一边喊着“给我,给我,这是我的,我要”,一边伸过手来拽。  豆豆不松手:“这是我拿的,你自己去拿去!”争抢间,豆豆一下把小朋友推倒了。  我赶紧过去把小朋友扶起来。小
在宝宝生命的头3 年里,  亲子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这些作用,“对得起”我们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的投资吗?  在这里,我们准备了一份早教报告书,帮助你对亲子班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亲子班热度测量    同龄的宝宝们上亲子班吗?他们的爸爸妈妈对现在的早教机构如何评价?想知道一堂亲子课的费用是多少吗?《父母必读》对867 位父母作了调查与采访。体验 数据,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