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况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未来接受更具深度的物理知识具有打下坚实基础的作用。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课堂观察”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将“课堂观察”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本文就巧用“课堂观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课堂观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前言:物理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理科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对于学习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课堂自制力较差,这样的客观条件为初中物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充分的了解。“课堂观察”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不仅能帮助物理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为教师提供调整教学模式的依据,使学生能接受到更加适合机自己的物理教育。因此,“课堂观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提问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
提问是初中物理课堂上最常见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从学生给出的答案中能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模式或者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听讲的神态能大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观察的关键时机,学生给出的答案以及解题的步骤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模式,教师应该认真观察提问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旦从学生的答案中发现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弱点,应该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而不是直接对问题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讲解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摩擦力》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筷子夹食物时,食物不会掉下去?”很多的学生都会回答“摩擦力”,但是却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用物理原理解释这种现象。这样的表现能说明一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扎实,或者是其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微笑看着教师并配合点头的动作,那么证明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能很好的接受。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能了解到学生对于哪个部分的知识没有充分掌握,并加强对这个部分知识的讲解力度。
二、随堂练习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或者自主学习。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或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已经将教师讲解的内容充分记在头脑之中。如果学生的面部表情出现疑惑的神情,那么可能是教师讲解的知识点难度过大,学生并没有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就需要对这部分的知识重点讲解。学习习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观察为学生纠正学习习惯中不正确的部分。
例如,教师讲解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升華和凝华》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出几种物理现象,让学生判断其物理变化,通过课堂练习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会将这个部分的知识点与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相混淆。另外,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会抄袭其他学生的答案,这样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引导学生独立、仔细思考问题,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等。
三、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的课程中有非常多的实验的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并在开展实验的过程观察每个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讲课的方式以及物理课程的难度都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如果学生能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说明学生能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或者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很多初中物理实验需要几个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实验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能观察到学生之间合作的默契程度,是否能团结协作完成实验。
例如,教师讲解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完成测量。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以及学生在小组间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以及是否能准确测量出物体的质量等。如果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上,那么说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吸引学生,或者知识的难度过大。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投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或者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教师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的正确度能判断学生是否会正确运用知识,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能发现学生之间是否具有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学生做实验的步骤能了解到学生是否有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的内容。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观察”的作用,并将其余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观察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提问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来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本文对巧用“课堂观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纯辉.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选择. 中国校外教育,2015
[2]刘江.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4
[3]姜群录.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探索. 学周刊,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 210000)
关键词:课堂观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前言:物理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理科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对于学习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课堂自制力较差,这样的客观条件为初中物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充分的了解。“课堂观察”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不仅能帮助物理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为教师提供调整教学模式的依据,使学生能接受到更加适合机自己的物理教育。因此,“课堂观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提问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
提问是初中物理课堂上最常见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从学生给出的答案中能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模式或者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听讲的神态能大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观察的关键时机,学生给出的答案以及解题的步骤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模式,教师应该认真观察提问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旦从学生的答案中发现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弱点,应该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而不是直接对问题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讲解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摩擦力》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筷子夹食物时,食物不会掉下去?”很多的学生都会回答“摩擦力”,但是却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用物理原理解释这种现象。这样的表现能说明一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扎实,或者是其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微笑看着教师并配合点头的动作,那么证明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能很好的接受。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能了解到学生对于哪个部分的知识没有充分掌握,并加强对这个部分知识的讲解力度。
二、随堂练习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或者自主学习。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或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已经将教师讲解的内容充分记在头脑之中。如果学生的面部表情出现疑惑的神情,那么可能是教师讲解的知识点难度过大,学生并没有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就需要对这部分的知识重点讲解。学习习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观察为学生纠正学习习惯中不正确的部分。
例如,教师讲解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升華和凝华》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出几种物理现象,让学生判断其物理变化,通过课堂练习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会将这个部分的知识点与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相混淆。另外,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会抄袭其他学生的答案,这样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引导学生独立、仔细思考问题,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等。
三、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的课程中有非常多的实验的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并在开展实验的过程观察每个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讲课的方式以及物理课程的难度都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如果学生能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说明学生能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或者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很多初中物理实验需要几个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实验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能观察到学生之间合作的默契程度,是否能团结协作完成实验。
例如,教师讲解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完成测量。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以及学生在小组间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以及是否能准确测量出物体的质量等。如果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上,那么说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吸引学生,或者知识的难度过大。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投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或者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教师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的正确度能判断学生是否会正确运用知识,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能发现学生之间是否具有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学生做实验的步骤能了解到学生是否有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的内容。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观察”的作用,并将其余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观察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提问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来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本文对巧用“课堂观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纯辉.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选择. 中国校外教育,2015
[2]刘江.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4
[3]姜群录.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探索. 学周刊,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