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计算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新课改以来,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在编排上注重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但在实施过程部分教师因对计算教学的片面认识,只重表面热闹,忽略深层思考,致使计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显然,计算教学仅仅追求热闹、有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和谐地处理好一些关系,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情境创建与算法探究有机结合、算理与算法之间应紧密联系、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合理统一三个方面探寻如何追求有效的计算教学。
【关键词】计算教学;有效;情境;探究;算法多样化
计算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计算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新课改以来,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在编排上注重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于是我们的数学课堂纷纷顺应课改形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生活问题中引出数学问题,建构起数学模型。但在实施过程部分教师因对计算教学的片面认识,只重表面热闹,忽略深层思考,致使计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这显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去追寻有效的计算教学呢?
一、情境创建与算法探究有机结合
计算教学要创建情境,但如果整节课都是生活情境,那计算教学也就面目全非了。当前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情境场景里一会要买这个,一会要买那个,只见生活不见数学,让学生自己也不知是在逛商场还是在数学课堂,这势必会影响学生探究算法,感悟算理。
情境创建与算法探究应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构建计算模型。对于生活情境中所承载的其他信息我们要进行合理取舍,本着有利于学生算法建构的思想及时进行再次开发与加工,使生活情境能在计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如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教师应对教材安排的生活情境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让学生结合情景去探究,创造出多种算法,通过交流比较,提升学生对各种算法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有效地建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
二、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紧密联系
在计算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算法,更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所谓算理,简单一点说,就是计算的依据,是对算法的解释;而算法是对算理的一种抽象概括,是计算的方法、程序。这两者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算理要通过算法来表现,算法又要能体现算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有的教师十分重视过程性学习,特别突出采用看图、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探究算理,但忽视算法抽象概括。这种重算理、偏算法抽象的做法,致使算理与算法之间出现了断痕,算理与算法成了独立的两部分,使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计算教学的效率。我想,在算理与算法之间应紧密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铺设,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首先让学生探讨27×13的算理,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意明白27×3=81表示什么?27×10=270表示什么?81+270=351表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小结算理(先把第一个乘数与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第一个乘数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加),抽象写出竖式,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规范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最后运用简化算法复习训练提高计算技能。这样通过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和谐联结,学生充分体验到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学生对算理理解更深刻,对算法掌握更扎实,计算灵活且正确率高。
三、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合理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又要重视算法的“优化”。算法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看事物的着眼点、思考方式等不同而产生的,而算法优化是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我想,应将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讲清这种算法的算理,并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
如,当探索40×6的算法时,学生思维活跃,各显神通:有想加算乘的,有看图算的,有利用4×6迁移的,有想“4个十乘6得24个十,24个十是240”的。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最快?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讲给同桌听听。”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先算4×6,再在末尾加0”这样的快速算法,并训练学生说“4个十乘6得24个十,24个十是240”这样的算理,然后在练习中重点运用这种算法,由此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这样一来的计算教学既呈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又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作出比较,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学生后继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算法多样化思想与优化思想的巧妙融合,计算教学的效率由此倍增。
总之,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目标。计算教学仅仅追求热闹、有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和谐地处理好一些关系,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理解得更彻底,掌握得更扎实,应用得更自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下舍小学)
【关键词】计算教学;有效;情境;探究;算法多样化
计算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计算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新课改以来,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在编排上注重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于是我们的数学课堂纷纷顺应课改形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生活问题中引出数学问题,建构起数学模型。但在实施过程部分教师因对计算教学的片面认识,只重表面热闹,忽略深层思考,致使计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这显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去追寻有效的计算教学呢?
一、情境创建与算法探究有机结合
计算教学要创建情境,但如果整节课都是生活情境,那计算教学也就面目全非了。当前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情境场景里一会要买这个,一会要买那个,只见生活不见数学,让学生自己也不知是在逛商场还是在数学课堂,这势必会影响学生探究算法,感悟算理。
情境创建与算法探究应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构建计算模型。对于生活情境中所承载的其他信息我们要进行合理取舍,本着有利于学生算法建构的思想及时进行再次开发与加工,使生活情境能在计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如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教师应对教材安排的生活情境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让学生结合情景去探究,创造出多种算法,通过交流比较,提升学生对各种算法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有效地建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
二、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紧密联系
在计算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算法,更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所谓算理,简单一点说,就是计算的依据,是对算法的解释;而算法是对算理的一种抽象概括,是计算的方法、程序。这两者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算理要通过算法来表现,算法又要能体现算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有的教师十分重视过程性学习,特别突出采用看图、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探究算理,但忽视算法抽象概括。这种重算理、偏算法抽象的做法,致使算理与算法之间出现了断痕,算理与算法成了独立的两部分,使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计算教学的效率。我想,在算理与算法之间应紧密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铺设,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首先让学生探讨27×13的算理,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意明白27×3=81表示什么?27×10=270表示什么?81+270=351表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小结算理(先把第一个乘数与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第一个乘数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加),抽象写出竖式,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规范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最后运用简化算法复习训练提高计算技能。这样通过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和谐联结,学生充分体验到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学生对算理理解更深刻,对算法掌握更扎实,计算灵活且正确率高。
三、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合理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又要重视算法的“优化”。算法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看事物的着眼点、思考方式等不同而产生的,而算法优化是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我想,应将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讲清这种算法的算理,并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
如,当探索40×6的算法时,学生思维活跃,各显神通:有想加算乘的,有看图算的,有利用4×6迁移的,有想“4个十乘6得24个十,24个十是240”的。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最快?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讲给同桌听听。”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先算4×6,再在末尾加0”这样的快速算法,并训练学生说“4个十乘6得24个十,24个十是240”这样的算理,然后在练习中重点运用这种算法,由此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这样一来的计算教学既呈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又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作出比较,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学生后继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算法多样化思想与优化思想的巧妙融合,计算教学的效率由此倍增。
总之,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目标。计算教学仅仅追求热闹、有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和谐地处理好一些关系,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理解得更彻底,掌握得更扎实,应用得更自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下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