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化及脱钩效应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an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碳排放统计数据,构建碳排放面板数据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框架体系,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2001—2013年碳足迹的空间格局和时空依赖动态演化;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对3个时间段336个地级单元环境碳负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在时空演变上既表现出稳中有进的总体特征,也存在快速增长的阶段特征。②碳足迹和碳赤字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
其他文献
提高黄河下游游荡段的输沙能力是河道治理的主要任务,而河道输沙效率(排沙比)受到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的共同影响。本文基于1971—2016年花园口—高村河段(简称花高段)的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计算了花高段的平均河相系数及水沙条件(来沙系数和水流冲刷强度),从汛期和场次洪水2个时间尺度,定量分析了排沙比与水沙条件及前一年汛后主槽形态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汛期和场次洪水排沙比与来沙系数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