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课无疑是每位英语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但由于高考的压力以及一直以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上却还是在延续重语法,轻阅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而忽视阅读技能的指导和人格教育的渗透。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英语学习及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高中英语阅读课不仅应成为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来源,更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课文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以下,就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在关于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这一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传统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几种现象
1.采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很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习惯性的更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學模式。即便是不同程度的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按教师要求阅读课文,死记硬背,简单地模仿句型,而缺乏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觉得阅读课单调乏味,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大为降低,自然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偏重语法教学,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在上阅读课时仅仅把课文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把将所要讲解的语法、词汇一一呈列在学生面前之后,阅读课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这样,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被分解成了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学生很难去理解文章的含义,也会对阅读课的教学产生厌倦情绪。
3.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教学,不作必要的语言分析
与前一种情况恰好相反,另外一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总是要求学生先阅读文章,再完成课后的相关阅读问题,最后教师在全班校对答案正误,一堂阅读教学课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语言分析。高中英语课文中,特别是进入到选修6部分后,阅读课文出现大量复杂的长句和复合句,这成为学生们阅读的很大障碍。若是只任由学生自己进行阅读理解,而忽略了教师的句型结构分析帮助,那么学生对课文内容往往一知半解,阅读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了。
4.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不能有效的检测阅读效果
在阅读课上我们看到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文阅读题经常是以What /Why /How提出的问题或者True /False 的判断题。这些问题只是涉及到课文的一些浅层内容,无法将学生引入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时必须要有梯度,体现出层次性。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不断被挖掘。
5.教师缺乏对阅读技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盲目而被动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阅读者积极主动的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但是,在实际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在阅读中渗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可见,平常教师对学生阅读技能方面的点拨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各种阅读技能之后,他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个体。
6.忽略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单一
新课标中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有这样一点:“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了人文素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这一部分情感类目标的实现。事实上,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文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教师在实施阅读课教学时应当善于利用这一资源,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上的种种现象只是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基本的问题。其根源一方面是长期应试教育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仅仅注重眼前的考试成绩,不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英语学习的误解,不能正确理解学习的真谛。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笔者试就如何对其进行改变,以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二、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2.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变化教学方式
北师大高中英语教材所选择的阅读语篇具有时代性,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题材和体裁更是多种多样。为了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阅读材料,掌握不同的阅读方式,教师应当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clue)和主旨大意(general idea)。
(1)记叙文
记叙类文章在高中英语教材中较多。学习这类文章时,可以根据相互作用模式中的“从上而下的线型式”的模式。例如在必修3 Unit 8 Marco Polo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Marco Polo一生中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这样就可以准确清晰的勾画出课文的主要脉络和内容。
(2)应用文
高中英语教材中属于应用题材的有书信,新闻报道,广告等。阅读此类文章,如果是书信,教师应当告诉学生注意正文的段句首,尤其是写作人的目的,意图;如果是新闻报道,要注意导语及第一段,注意该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是广告,则重点是标题,特别是广告的类别及对象。例如学习必修4 Unit 10 Advertisement一课时,可以列出表格,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四件商品的广告中所包含的opinions和 facts,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一文体的特征。 (3)说明文及议论文
说明文和议论文也是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常见文体。这类文体,一般均遵循“三段式”的写作手法。即语篇开头提出或陈述问题,中间多有数条支撑性论点或对问题的分析,文章最后呈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出路。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采用列表式或内容图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每段主题句,再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中心。
3.兼顾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学生语言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复杂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已成为高考的一大趋势之一。阅读语篇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复杂单句和复杂复合句。要想学生在考试中顺利化解难句,关键是在平时点滴的积累。教师可从以下几步着手:
(1)借助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重点出现的语法项目及重点句型结构。例如:在必修5的Unit 15中,课文Life?鄄long Learning反复呈现了虚拟语气这一高中英语学生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例句,概括虚拟语气的定义,出现情境和不同句型,帮助学生对虚拟语气进行正确理解。
(2)有意识的对阅读教材中的典型例句进行示范分析,传授学生具体分析长句的方法。例如在选修8 Unit 22 Global Warming中有这样一句:They claim that in the last 50 years, gases pumped into the Earth’s atmosphere by the factories and vehicles have been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global warming and affecting our climate. 在这里教师可以采取“剥笋法”,将过去分词分离出来,形成个别单句,化繁为简,即They claim that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gases have been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global warming and affecting our climate和The gases are pumped into the Earth’s atmosphere by the factories and vehicles.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
4.科学地设计不同阅读層次的问题
教师就课文内容提问是考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有效的手段。但学生处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时,教师应设计出不同的层次的问题检测学生的理解。如在考查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时,教师应当设计细枝末节问题。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梳理,概括各段落主旨大意,提炼全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设计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是一种对学生阅读水平要求较高的测试题,要检测学生是否能利用已知的文字信息,来挖掘隐藏在课文内部背后的作者写作动机和倾向,就要采用推理判断题。
5.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有效阅读课文
英国语言学家 John Munby 在《交际法大纲》中将阅读技能分解成100项阅读微技能。如:猜词,略读,掠读,揣摩寓意和排序等。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几种基本的阅读技能,从而逐步掌握阅读策略。下面以选修6 Unit 16 Helen Keller一课说明几种阅读技能的训练。
(1)跳读 (scanning)
Scanning要求学生能从语言材料中很快地找到文字信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告诉学生使用跳读方法,在段落中扫视题中所给的关键词并标明相应的位置。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便会自然使用这一方式去锁定某个有效信息,以便快速完成阅读任务。如在阅读Helen Keller时,为了解Helen的不同学习阶段,打好之后阅读的基础,教师可以就文章中Helen学习的四个词:doll, water, love和think设计scanning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这四个词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并在文章中标出。
(2)略读 (skimming)
在要求学生了解文章主旨大意或归纳段落大意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略读这一方式,略读课文的细节,抓住文章的关键的词和句。如在要求学生回答文章中关于Helen Keller学习的一些细节题,即以 Who/What/When/Where/Why/How提出的问题或 Yes/No,True/False 的判断题,就应当要求学生进行skim。
(3)根据上下文猜词义
根据上下文猜词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较难也是容易出错的任务。但这是我们在阅读时获取信息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高考必考项目。教师在阅读开始之前可以通过一些warming?鄄up的活动预先呈现一些新单词,为之后的阅读做好铺垫。但在文中保留一定的生词量,不允许学生查字典或使用工具书,要求他们只能利用课文线索、构词法知识或常识猜测词意。
6.通过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渗透着思想和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在努力实现教学知识目标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选修8 Unit 22 Global Warming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和组织讨论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所有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综上诉述,英语阅读既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不怕困难、持之以恒、高效率的阅读者,为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英语学习及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高中英语阅读课不仅应成为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来源,更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课文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以下,就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在关于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这一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传统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几种现象
1.采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很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习惯性的更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學模式。即便是不同程度的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按教师要求阅读课文,死记硬背,简单地模仿句型,而缺乏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觉得阅读课单调乏味,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大为降低,自然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偏重语法教学,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在上阅读课时仅仅把课文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把将所要讲解的语法、词汇一一呈列在学生面前之后,阅读课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这样,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被分解成了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学生很难去理解文章的含义,也会对阅读课的教学产生厌倦情绪。
3.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教学,不作必要的语言分析
与前一种情况恰好相反,另外一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总是要求学生先阅读文章,再完成课后的相关阅读问题,最后教师在全班校对答案正误,一堂阅读教学课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语言分析。高中英语课文中,特别是进入到选修6部分后,阅读课文出现大量复杂的长句和复合句,这成为学生们阅读的很大障碍。若是只任由学生自己进行阅读理解,而忽略了教师的句型结构分析帮助,那么学生对课文内容往往一知半解,阅读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了。
4.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不能有效的检测阅读效果
在阅读课上我们看到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文阅读题经常是以What /Why /How提出的问题或者True /False 的判断题。这些问题只是涉及到课文的一些浅层内容,无法将学生引入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时必须要有梯度,体现出层次性。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不断被挖掘。
5.教师缺乏对阅读技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盲目而被动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阅读者积极主动的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但是,在实际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在阅读中渗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可见,平常教师对学生阅读技能方面的点拨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各种阅读技能之后,他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个体。
6.忽略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单一
新课标中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有这样一点:“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了人文素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这一部分情感类目标的实现。事实上,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文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教师在实施阅读课教学时应当善于利用这一资源,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上的种种现象只是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基本的问题。其根源一方面是长期应试教育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仅仅注重眼前的考试成绩,不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英语学习的误解,不能正确理解学习的真谛。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笔者试就如何对其进行改变,以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二、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2.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变化教学方式
北师大高中英语教材所选择的阅读语篇具有时代性,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题材和体裁更是多种多样。为了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阅读材料,掌握不同的阅读方式,教师应当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clue)和主旨大意(general idea)。
(1)记叙文
记叙类文章在高中英语教材中较多。学习这类文章时,可以根据相互作用模式中的“从上而下的线型式”的模式。例如在必修3 Unit 8 Marco Polo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Marco Polo一生中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这样就可以准确清晰的勾画出课文的主要脉络和内容。
(2)应用文
高中英语教材中属于应用题材的有书信,新闻报道,广告等。阅读此类文章,如果是书信,教师应当告诉学生注意正文的段句首,尤其是写作人的目的,意图;如果是新闻报道,要注意导语及第一段,注意该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是广告,则重点是标题,特别是广告的类别及对象。例如学习必修4 Unit 10 Advertisement一课时,可以列出表格,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四件商品的广告中所包含的opinions和 facts,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一文体的特征。 (3)说明文及议论文
说明文和议论文也是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常见文体。这类文体,一般均遵循“三段式”的写作手法。即语篇开头提出或陈述问题,中间多有数条支撑性论点或对问题的分析,文章最后呈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出路。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采用列表式或内容图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每段主题句,再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中心。
3.兼顾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学生语言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复杂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已成为高考的一大趋势之一。阅读语篇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复杂单句和复杂复合句。要想学生在考试中顺利化解难句,关键是在平时点滴的积累。教师可从以下几步着手:
(1)借助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重点出现的语法项目及重点句型结构。例如:在必修5的Unit 15中,课文Life?鄄long Learning反复呈现了虚拟语气这一高中英语学生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例句,概括虚拟语气的定义,出现情境和不同句型,帮助学生对虚拟语气进行正确理解。
(2)有意识的对阅读教材中的典型例句进行示范分析,传授学生具体分析长句的方法。例如在选修8 Unit 22 Global Warming中有这样一句:They claim that in the last 50 years, gases pumped into the Earth’s atmosphere by the factories and vehicles have been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global warming and affecting our climate. 在这里教师可以采取“剥笋法”,将过去分词分离出来,形成个别单句,化繁为简,即They claim that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gases have been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global warming and affecting our climate和The gases are pumped into the Earth’s atmosphere by the factories and vehicles.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
4.科学地设计不同阅读層次的问题
教师就课文内容提问是考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有效的手段。但学生处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时,教师应设计出不同的层次的问题检测学生的理解。如在考查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时,教师应当设计细枝末节问题。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梳理,概括各段落主旨大意,提炼全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设计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是一种对学生阅读水平要求较高的测试题,要检测学生是否能利用已知的文字信息,来挖掘隐藏在课文内部背后的作者写作动机和倾向,就要采用推理判断题。
5.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有效阅读课文
英国语言学家 John Munby 在《交际法大纲》中将阅读技能分解成100项阅读微技能。如:猜词,略读,掠读,揣摩寓意和排序等。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几种基本的阅读技能,从而逐步掌握阅读策略。下面以选修6 Unit 16 Helen Keller一课说明几种阅读技能的训练。
(1)跳读 (scanning)
Scanning要求学生能从语言材料中很快地找到文字信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告诉学生使用跳读方法,在段落中扫视题中所给的关键词并标明相应的位置。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便会自然使用这一方式去锁定某个有效信息,以便快速完成阅读任务。如在阅读Helen Keller时,为了解Helen的不同学习阶段,打好之后阅读的基础,教师可以就文章中Helen学习的四个词:doll, water, love和think设计scanning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这四个词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并在文章中标出。
(2)略读 (skimming)
在要求学生了解文章主旨大意或归纳段落大意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略读这一方式,略读课文的细节,抓住文章的关键的词和句。如在要求学生回答文章中关于Helen Keller学习的一些细节题,即以 Who/What/When/Where/Why/How提出的问题或 Yes/No,True/False 的判断题,就应当要求学生进行skim。
(3)根据上下文猜词义
根据上下文猜词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较难也是容易出错的任务。但这是我们在阅读时获取信息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高考必考项目。教师在阅读开始之前可以通过一些warming?鄄up的活动预先呈现一些新单词,为之后的阅读做好铺垫。但在文中保留一定的生词量,不允许学生查字典或使用工具书,要求他们只能利用课文线索、构词法知识或常识猜测词意。
6.通过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渗透着思想和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在努力实现教学知识目标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选修8 Unit 22 Global Warming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和组织讨论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所有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综上诉述,英语阅读既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不怕困难、持之以恒、高效率的阅读者,为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