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支柱,模因论为词汇教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依据模因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语言输入材料,形成词汇含义的同化,同时重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模仿和背诵,促使语言模因形成长期记忆,并且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氛围,让学习者在动态过程中完成基于词汇的语言表达与传输,最终将地道的英语词汇内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模因论 英语词汇 语言输入 周期
1、引言
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Wilkins(1972)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在语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各种教学模式及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自主性学习以及多模态教学模式等,近年来模因论也渐渐进入了语言研究的领域,引起国内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试图在阐释模因论基础上,将模因论延伸到具体的英语词汇教学,分析语言模因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2、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把模因(meme)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并列出了模因的 3 个特征:保真性、多产性和长久性。模因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其他宿主需要经过 4 个生命周期:(1)同化阶段,指模因成功感染宿主进入宿主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的模因需要具备凸显性,使宿主易于理解和接受。(2)记忆阶段,指模因在宿主的大脑中保留的时长,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3)表达阶段,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称作表达。(4)传输buxin阶段,主要指模因的传播方式,它需要凭借一些具有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它应该有很强的稳定性以保证表达的传递不会失真或变形。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循环路径。
3、模因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经历了听说法、概念法和交际法等多种理论影响。近年来语言模因的研究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模因的生命周期特点指导英语词汇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1英语词汇的同化阶段
在同化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词汇知识,掌握词汇的正确发音规则,了解语流、语调的重要性,使他们认清自己的发音问题。之后大量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提供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和语料,培养他们对具体词汇应用的敏感性即词汇真实使用的语境。根据同化的凸显性、可理解性、易受性特点,选取的材料需要具备以下原则:
趣味性与时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音学习机械性操练多,学生易感到枯燥疲乏,教师应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兴趣,所以应选取一些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强烈注意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实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有意识地去学习这些语言模因。 可理解性和易接受性。同化阶段的语言模因必须要接触到宿主,被宿主接受、认可。另外,根据Heyliaghend 的观点,越容易理解的模因越容易被记忆和接受,而越接近学生认知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模因越有可能被学生快速的理解和同化。
3.2记忆阶段
在同化的过程中,学生接受了一定的语言模因,培养了语音敏感性,为记忆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认为,人行为的形成具备三大要素:模仿、强化和扩展。就英语词汇习得而言,模仿是根本。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模仿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跟读,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语音规则,掌握在词汇特定的情景下所适合的句子类型。二语习得者通过反复模仿,掌握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读音和习惯用法特征,形成稳定的词汇认知,同时也是完成对词汇的注意、记忆和理解的过程。根据模因论,语言模因在宿主的头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化宿主的机会就越大,就越能融入宿主。反复模仿可以使英语词汇学习者有了正确的语言输入。因此,老师应该促使学生对模仿的材料进行背诵,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还使其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感受英语语言的美感。学习者通过强化背诵,将语言材料输入到自己的大脑,进入长期记忆阶段,完成模仿行为的强化,使词汇知识内化,与学习者融为一体,成为学习者认知系统的一部分,逐渐进入表达和传输阶段。
3.3表达与传输阶段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输入实际上就是第二语言模因的同化过程,而学习者对地道的朗读模仿行为得到强化后,就会对学到的所学的词汇语法进行扩展性应用,也就是模因论的表达与传输过程。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可理解的输入,只有通过语言输出才能促使语言内化,形成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系统。学习者通过模仿、背诵等方法把学到的英语单词模因在大脑中存储形成长时记忆后,通过口头输出,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词汇发音还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到自己词汇应用和朗读语调不足,反馈回大脑进行修改,从而完成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因此,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所学习的词汇适合用在什么情景之中,然后编写情景对话,将所学内容活学活用。这种模拟交际使学生应用英语词汇能力得到锻炼,长时间慢慢积累,就可以达到语言输出的高级阶段。
4.结语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就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模因论,全面考虑此理论对语言学习的指导作用。本文认为充分利用模因理论,可以为词汇教学提供完整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词汇习得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
[2]陈圣白.模因论视领阈下的口译教学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1,(3).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张文凤.基于模因理论唤醒对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 .课程.教材.教法,2008,(11).
【关键词】模因论 英语词汇 语言输入 周期
1、引言
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Wilkins(1972)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在语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各种教学模式及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自主性学习以及多模态教学模式等,近年来模因论也渐渐进入了语言研究的领域,引起国内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试图在阐释模因论基础上,将模因论延伸到具体的英语词汇教学,分析语言模因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2、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把模因(meme)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并列出了模因的 3 个特征:保真性、多产性和长久性。模因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其他宿主需要经过 4 个生命周期:(1)同化阶段,指模因成功感染宿主进入宿主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的模因需要具备凸显性,使宿主易于理解和接受。(2)记忆阶段,指模因在宿主的大脑中保留的时长,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3)表达阶段,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称作表达。(4)传输buxin阶段,主要指模因的传播方式,它需要凭借一些具有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它应该有很强的稳定性以保证表达的传递不会失真或变形。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循环路径。
3、模因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经历了听说法、概念法和交际法等多种理论影响。近年来语言模因的研究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模因的生命周期特点指导英语词汇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1英语词汇的同化阶段
在同化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词汇知识,掌握词汇的正确发音规则,了解语流、语调的重要性,使他们认清自己的发音问题。之后大量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提供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和语料,培养他们对具体词汇应用的敏感性即词汇真实使用的语境。根据同化的凸显性、可理解性、易受性特点,选取的材料需要具备以下原则:
趣味性与时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音学习机械性操练多,学生易感到枯燥疲乏,教师应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兴趣,所以应选取一些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强烈注意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实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有意识地去学习这些语言模因。 可理解性和易接受性。同化阶段的语言模因必须要接触到宿主,被宿主接受、认可。另外,根据Heyliaghend 的观点,越容易理解的模因越容易被记忆和接受,而越接近学生认知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模因越有可能被学生快速的理解和同化。
3.2记忆阶段
在同化的过程中,学生接受了一定的语言模因,培养了语音敏感性,为记忆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认为,人行为的形成具备三大要素:模仿、强化和扩展。就英语词汇习得而言,模仿是根本。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模仿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跟读,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语音规则,掌握在词汇特定的情景下所适合的句子类型。二语习得者通过反复模仿,掌握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读音和习惯用法特征,形成稳定的词汇认知,同时也是完成对词汇的注意、记忆和理解的过程。根据模因论,语言模因在宿主的头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化宿主的机会就越大,就越能融入宿主。反复模仿可以使英语词汇学习者有了正确的语言输入。因此,老师应该促使学生对模仿的材料进行背诵,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还使其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感受英语语言的美感。学习者通过强化背诵,将语言材料输入到自己的大脑,进入长期记忆阶段,完成模仿行为的强化,使词汇知识内化,与学习者融为一体,成为学习者认知系统的一部分,逐渐进入表达和传输阶段。
3.3表达与传输阶段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输入实际上就是第二语言模因的同化过程,而学习者对地道的朗读模仿行为得到强化后,就会对学到的所学的词汇语法进行扩展性应用,也就是模因论的表达与传输过程。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可理解的输入,只有通过语言输出才能促使语言内化,形成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系统。学习者通过模仿、背诵等方法把学到的英语单词模因在大脑中存储形成长时记忆后,通过口头输出,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词汇发音还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到自己词汇应用和朗读语调不足,反馈回大脑进行修改,从而完成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因此,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所学习的词汇适合用在什么情景之中,然后编写情景对话,将所学内容活学活用。这种模拟交际使学生应用英语词汇能力得到锻炼,长时间慢慢积累,就可以达到语言输出的高级阶段。
4.结语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就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模因论,全面考虑此理论对语言学习的指导作用。本文认为充分利用模因理论,可以为词汇教学提供完整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词汇习得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
[2]陈圣白.模因论视领阈下的口译教学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1,(3).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张文凤.基于模因理论唤醒对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 .课程.教材.教法,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