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膏、地塞米松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临床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ix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血运重建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78%,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血运重建治疗方面,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患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疗效不理想。结论: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较多,且十分复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是影响患者治疗的主要因素,个体化、合理且全方位的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患者 治疗 临床特点
  冠心病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两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并有年轻化趋势[1]。但是在冠心病人群中,仍然以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为主。国内外相关实验发现,冠心病总人群中,冠心病老年患者大约占比85%左右[2]。随着患者年龄逐渐的增长,生理也在不断的变化,在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与其他人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患者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予以针对性的治疗,不断创新冠心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模式[3]。此次实验,以我院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临床各项诊断均参照体检、病史、影像学、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其中65-70岁有44例,71-80岁有46例,81-90岁有1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0例。其中研究组有3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65-89岁,平均(74.9±5.5)岁;常规组中3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66-90岁,平均(75.6±5.7)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需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个人资料以及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患者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性、既往病史等等,为分析冠心病老年患者临床特点提供依据,分析影响治疗的危险因素,予以有效规避。
  常规组患者予以血管扩张剂、利尿剂、ACEI、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等口服。研究组患者在使用常规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抗血小板凝集、抗凝治疗,并实施血运重建治疗;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血管予以冠状动脉介入再血管化治疗,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对于急诊患者常规术前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手术后继续予抗血小板凝集、抗凝治疗等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术后残余狭窄低于10%,且未发现有严重的并发症,则视为支架置入成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临床总有效=(显效+有效)/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经观察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78%,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中,有51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占比51%;有22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占比22%;有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占比27%。
  基础疾病:有49例糖尿病,占比49%;有35例心律失常,占比35%;有37例高血脂症,占比37%;有97例高血压,占比97%;慢性肾功能不全有20例,占比20%;缺血性脑卒中有45例,占比45%。
  3 讨论
  冠心病好发于老年人,引起此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与患者本身的生理功能衰退有着极大的关系,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临床治疗冠心病老年患者,需按照患者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调脂、抗血小板凝聚、平衡代谢是治疗冠心病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可有效稳定病情,延缓疾病进展,但针对大多数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需通过血运重建,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4]。此次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但因为慢性肾功能、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冠状动脉呈弥漫性病变,多见冠状动脉复杂,对血运重建治疗效果有着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基于此,若冠心病患者,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是糖尿病,则不建议实施血运重建。
  临床特点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7例,占比97%;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49例,占比49%,且大多数患者都有吸烟史,这一结果表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过程中,高血压与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需住院治疗的冠心病老年患者中,心肌梗死非抬高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51%,有少数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通过临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近两年来,通过住院、门诊以及院外宣传,大多数患者对冠心病的预防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定期检查以及CT、冠状动脉心脏核磁等诊断方法的大力推广,对冠心病的预后以及病情发展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显著减低了急性和恶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5]。入院后,为患者实施强化、系统、全面的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表现,将内科药物治疗方案与血运重建治疗方法相结合,与心血管外科强化交流,及时会诊内科无法处理的冠状动脉病变,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缺血性心肌病在老年冠心病中比较常见,需针对疾病类型予以针对性治疗。
  综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十分复杂,存在诸多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是影响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主要原因[6]。通过疾病特点,予以个体化、全方位的治疗方案,可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伏君.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现状[D].河北医科大学,2012.
  [2]刘宏伟,樊瑾,王林,于普林,蹇在金,李小鹰. 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现状调查[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02:83-86.
  [3]何培源,杨跃进,乔树宾,徐波,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刘海波,唐欣然,王杨,李卫,高润霖. 75岁及以上不同性别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预后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04:241-245.
  [4]杨清风,田洪榛,汪奇,崔红. 正念疗法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干预效果研究[J]. 中華保健医学杂志,2015,02:89-93.
  [5]杨洋. 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94-95.
  [6]熊日成.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我国中式快餐业的发展现状、中式快餐标准化的涵义、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标准化对中式快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的按照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探索适合基层高危婴幼儿管理模式。方法采取以镇卫生所为中心的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管理模式,全方位促进实施高危儿管理服务。结
研究目的:观察治疗小儿厌食应用推拿配合中药汤剂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小儿厌食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
伴随着我国网民群体的逐渐壮大,诸多主要源于网民的网络事件中,网络带来的对于个人隐私的现实侵犯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从隐私权保护的角度深入探讨我国的网络隐私权,并分析公
【摘 要】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科室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分组进行对照试验,分为A组(47例,单用阿司匹林医治)和B组(47例,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医治)。3个月后评价A、B组的疗效。结果:经治疗三个月后,B组疗效有效率比A组高(95.%比76.6%,P0.05)。结论:将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了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经济在受国际经济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随后对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
目的:研究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
我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现代人的生存不仅依赖于粮食、衣服和住房等实物系统,更离不开由诸多信息要素构成的信息系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只有更多更好地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Module 6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人教版)中的Using Language部分为例,将阅读和写作课程进行一次整合尝试,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