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da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摩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本人从事生物教学30年,根据生物课程的特点,尝试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组建合作实验小组
  一般,每班分成12个小组,要尽量合理划分,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兼顾各组成员的多样性。这样,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和异议,创设一个供学生交流、讨论的合作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
  
  二、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为各实验小组的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在实验课前,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复习相关知识,收集有关资料,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准备好实验材料、用具。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前,可布置各实验小组栽培好实验材料天竺葵,并对各组组长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的培训;课前1—2天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解读该实验课文,收集该实验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个人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课题,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天竺葵进行实验前的暗处理,叶片部分遮住光照等准备工作。
  
  三、合作完成实验方案
  组织学生合作设计,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智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各实验小组成员首先各自发表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通过讨论,进行比较、修改、整合,得出本组最佳的实验方案。在组织学生按照合作实验小组进行合作设计时,学生各自提出的设计方案可能不尽相同,易引发激烈的争议。教师协调引导,使问题和争议得到正确处理。如在分组合作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设计方案时,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提出两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多数同学提出采用课文的参考方案,用4个广口瓶做成4个装置进行实验;有一个同学提出只用2个广口瓶做成2个相同的装置,分别放在温暖、寒冷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实验,即用盛有清水的2个广口瓶,分别放入一条在上、中、下三个不同高度固定有玉米种子的竹棒,并使两条竹棒下面的玉米粒完全浸没在水中,中间的玉米粒刚好碰到水,上面的玉米粒不碰水,然后把其中的一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个装置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比较,一致认为后者的方案具有创新性,而且更简便、更科学,最后把它定为本组的实验方
  案。
  
  四、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往品质、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过程。实验方案确定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按照小组分工,有序地开展各自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做到分工协作,人人动手。教师要关注实验的全过程,控制大局面,遇到问题适时介入,但只是协调指导,不包办。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各实验小组的成员都能做到人人动手,分工合作。有的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有的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有的将C馒头小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有的将37℃左右的温水倒入大烧杯中;有的负责填写实验记录表。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实验任务。实验后,组内成员通过交流讨论,把实验过程、装置设计、观察结果等进行汇总,形成小组的实验报告。
  
  五、交流评比,总结得失
  通过交流总结,使学生反思得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真正领略合作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形成“小组内成员合作,小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局面,促使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交流评比。对各个实验小组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评比。交流评比的内容是: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实验装置是否合理、实验效果是否达到目的、实验过程是否人人动手参与等。交流评比的步骤是:首先让各组代表进行总结和自评,然后组间互评,教师汇总公布结果。
  (二)总结反思。交流评比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得失,成功在哪里,失误有哪些,并分析原因。
  本人经过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不仅是学生分组实验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分组实验的合作伙伴、指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激励者。作为教师,必须当好导演这个角色,精心设计,组织好分组实验教学,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表演舞台,提供探究性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应用于机械法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dis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矫正高度和超高度近视中的疗效。方法:将高度和
中学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其中配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教学资源的特殊作用呢?    一、以图说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生学习积极性或能动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在动因。历史课本中新颖和多样的插图,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碎石化后沥青加铺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因碎石化施工、开挖试坑检查质量后回填以及旧路基处理等使得破碎后碎石化顶面的回弹模量不均匀,交
一直以来,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对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这板块中得分非常低,这与写作的重要性不相匹配。很多学生都喜欢使用中国式英语,语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由过去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原有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面对课改,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中学教学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自身素质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谈一点自己非常浅
每当写作文的时候,不少的学生都感叹没有“惊心动魄”,令人“刻骨铭心”的事,没有什么可写的,因而有的学生就想尽办法编造一些轰轰烈烈的场面或曲折的情节以达到“感人泪下”的效果,但往往却适得其反。其实,我们的生活里并不缺乏写作文的材料,而是缺乏发现的眼光、缺乏作文的一般技巧。发生在我们身边眼前的家庭小事、校园故事、社会镜头都是写作文的好材料,况且,只有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才能
在普通原味的台式烤香肠的基础上,通过口味调整,添加辣椒粉、辣椒精油,使产品具有香辣味,从而对台式烤香肠进行口味延伸。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