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人物的相异点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言”“二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由于受作家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写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两部作品在创作动机、艺术手法及呈现的影响力上都有所不同,尤其在人物描写上,特别是女子形象、商人形象、两代人矛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词:女子形象;商人形象;两代人矛盾相异
  一、女子形象的不同
  (一)冯梦龙“三言”中描写的大都是令人瞩目、有地位、有名望的女性
  1.有理性的青楼女子
  “三言”中描写众多青楼女子,她们有情有义,相貌出众,多才多艺,作者从欣赏的角度,浓墨重彩,极力描写她们,而写青楼女子的文章,在《三言》中成就也最高。冯梦龙对爱情的突破主要在于对“士和妓女”之间真爱的描写上,这也与冯梦龙自身的经历有关,明中叶以后,士大夫以标榜风流韵事为佳话,冯梦龙一时也沉湎于此。著名的篇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赵春儿重旺赵家庄》,《玉春堂落难逢夫》。这些名噪一时的青楼女子,都是重情重义的人,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她们对爱情的态度,或是决绝,或是坚韧,或是坚贞,突破了以往对妓女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光辉的女性形象。
  2.独立的商家女子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都重农抑商,但到了明代中叶,以李贽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对商人的同情和肯定,影响到了文学创造。冯梦龙的“三言”就塑造了很多经商女子的形象。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施复的妻子的喻氏。《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黄老实”的女儿黄善聪,都是典型的商家女子,她们勤劳朴实勇敢、自尊自立、聪慧朴实,更胜须眉男子。
  3.有胆识的宦门女子
  与“妓女”和商女不同,宦女处在社会的上层,是令人仰视的阶层,但是她们在追求爱情方面,却没有丝毫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而是更为大胆,更为炽烈。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张浩追求莺莺带着精神枷锁,相比张浩的固守礼教,李莺莺的热情执着和敢于斗争,将自己和张浩的恋情闹向公堂,并且取得最后的胜利的故事,更令人瞠目。她身上强烈的叛逆精神,更受世人的青睐。冯梦龙的“三言”塑造的这些惊骇世俗的有悖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新女性,闪烁着璀璨的时代之光。
  (二)凌濛初的“二拍”则更多地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的男男女女,更接近现实生活,笔触更接近了市民大众,更富有时代的气息,有些虽然是旧故事,也融入了时代的元素
  (1)在凌濛初笔下,女性面对爱情斗争时表现的更加大胆、勇敢;是被歌颂支持的对象,而男性反而显得唯唯诺诺,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在巨大的反差中,更看出女性斗争精神的可贵。在《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这一故事中,张幼谦和罗惜惜同年同月生,又同窗,感情极深,尤其是在一别四年后,两人私下相会,极其缱绻,张幼谦有时有些胆怯、有些心虚,而罗惜惜却毫不在意。“我此身早晚拼是死的,且尽着快活。就败露了,也只是一死,怕他什么?”她的那种不顾一切的大胆追求爱情,是以前文学作品所没有的。
  (2)“二拍”展现女性突破禁欲主义,追求爱情时的勇敢,主要通过对“情欲”的渴望来展现。因此,“二拍”中出现了很多露骨的色情描写。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巷》,整个故事就是由女尼静观克制不住情欲的冲动、主动挑逗男性而引起的,但结局却很美满。最后静观还俗,成了官太太。按“万恶淫为首”的封建道德标准,像静观尼这样的女子都是应该加以惩处的,但是凌濛初却反其道而行,却让她们最终得到善果,可见作者的态度、做法非常人可比。而在当时社会中,有钱有势人家大都有妻而且多妾,凌濛初却说:“岂知男女大欲,彼此一般……枕席之事,三分四落,怎能勾满得他(她)们的意,尽得他们的兴?”他认为有一些人家管教妻妾家法极严,但是也只是禁锢她们的身体,却控制不住她们的思想,一有机会年轻女子还是会红杏出墙的。这就是说:作为自然本性的情欲,是无论怎样都禁锢不住的。女性的情欲同样如此。这与残酷压迫女性的封建礼教显然是针锋相对的。像这样地以同情的笔触描述女性对欢乐的强烈追求,也是“三言”所没有的。
  但是“二拍”在人物描写乃至作者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于性本身,不触及由此引发的个人精神世界的变化。因而作品中缺乏完整的艺术形象。以罗惜惜来说,作者只是突出她的要“极尽欢娱而死”的一面,却并不触及她在自己的年轻生命即将被迫死亡时的悲痛和愤恨、绝望。这也是“二拍”不及“三言”之处。
  二、商人形象的不同
  1.发迹过程不同
  在晚明社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开始,商业手工业日益繁荣,城市愈来愈繁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重商思想日益高涨,由于商人成为了时下社会中最令人瞩目的人物,他们渐成势力,备受世人关注,也因此成为了“三言”、“二拍”中描写的主要对象。冯梦龙与凌濛初对商人的描写与以往不同。以往的商人大都重利、自私、薄情寡义,而“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大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形象,也是被歌颂和赞美的对象。但是,即便是这样相同的两部作品,他们描写的商人形象却存在很大的差别。
  首先,“三言”与“二拍”在写商人发迹的过程就不相同。“三言”中描写的商人,不像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商人贪得无厌、为富不仁,而是一些正直善良的人,他们能吃苦有道德,而且大部分商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的。“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来。”就是对这部分商人最好的描述。《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施复临财不苟、《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的吕玉没有见财起意,把拾来的钱据为己有,而是交还失主,最终靠任劳任怨发家。《徐老仆义愤成家》中的阿寄通过到苏杭等地贩卖漆、粮食等,像蚕成丝,蜜蜂酿蜜一样历尽了艰辛,最终买田、买房发家致富。《刘小官雌雄兄弟》的刘德家住运河边,靠门首开一个小酒店儿生活。“平息好善”,合镇的人没一个不欣羡刘公无子而有子,老有所终。但是“三言”中的一些作品还表现了他们凭经商的丰富经验,把握行情,运用敏锐的头脑而获得厚利。还有一些作品透露出商业竞争中的矛盾冲突和剥削的血腥气。   “二拍”中的一些作品,却描写了一些商人靠冒险发财,靠转运致富的经历。和“三言”比较,“二拍”更直接地写到了商业活动的实质。并且其笔下的商人致富带有暴发式的传奇色彩。作者写出了商海瞬息万变的现象。作品敏锐地反映了明朝晚期商人势力迅速崛起的时代特征。
  《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中的杨氏,鼓励侄子“到江湖上做些买卖”,几次三番拿钱支持他,告诉他大胆天下去得,失败后不气馁,最终侄子在冒险取利获财。《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的程宰,在经商中遇到海神,在海神的指点下暴富,并且在海神的帮助下躲过三大劫难。最终安享晚年。《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的苏州人文若虚经商屡遭失败陷入穷困破产的境地,人称“倒运汉”。后来和朋友出海经商,时来运转、是靠“洞庭红”和“鼍龙壳”最终暴发致富的幸运商人。这些作品作者虽是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去描写商人,也不同程度地赞美义气,这些商人所获的“利”都被义所覆盖,因为作者高度的肯定,影响后人对作品的极高的热情。
  2.歌颂程度不同
  在写商人追求财富获利的商业活动,“二拍”比“三言”的描写更为集中也更,为具体。在《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中,写王生与婶母杨氏相依为命,王生18岁之后王经商,但经商经常遭劫,屡屡失败,杨氏几次拿钱相助,并且鼓励他振作起来,不要放弃,作者称赞她是“大贤之人”,就是对她追求财富的肯定。另外,《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描述程宰、文若虚在经商中的奇遇,突出了经商活动中的偶然因素和把握商机的重要性,其实就是赞赏敢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行为,是对那些敢于大胆积极追求财富的商人的极力赞扬。在传统的观念中,商人居“士、农、工”之后。可在明朝晚期,经商已被视为正当的职业,被社会所认可,也备受世人重视。当时流传这样的“常言”;“一品官,二品客”,客商凭着巨大的财富,已在百姓心目中建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
  “二拍”中的重商思想更加明显,《赠芝麻识破原形》中的马少卿,是“仕宦之家”出身,当时有人说:经商的人,没有儒家之风,会玷污自家门风时,他理直气壮的说“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更为重要的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程宰和海神的女儿喜结良缘,而且最终还发大财的故事也让人深思。在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只有读书人和勤劳诚实善良的农民才能得到仙女的青睐,而“二拍”却写了仙女移情于一个“经商俗人”了,这就说明了蒸蒸日上的商人阶层正取代读书人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商人在拥有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得到非凡的婚姻。在晚明时期,商人趾高气昂盛气凌人,看不起宦族和儒族,俨然是上流社会的主宰。作者所描写的这一现象,这一变化,从一部作品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这些都是“三言”在描写中所缺乏的。
  章培恒《试论凌濛初的“两拍”》认为,“二拍”所具有的时代色彩比“三言”强烈。首先,“两拍”的某些思想,较“三言”又进步了一些。其次,是对于晚明政治的直接批判。从研究明朝晚期的文学来看,“二拍”比“三言”更有代表性。再次,表现“二拍”比“三言”的进步性的一面,可以说是他的重商思想,因为作者笔下的商人不单是以正面形象高调亮相,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思想观念上把商人这一阶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写,以高度赞扬和钦慕的笔触来歌颂商人。这对于商业繁荣的晚明社会是一个更加贴切的描述。把商人逐利,勇于冒险,大胆致富的社会风气生动的展现出来。
  当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商人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时,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的思想、审美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不仅仅是对“官本位”思想的抛弃,而且我们还能看到中国浓厚的宗法思想观念在金钱的侵蚀下逐渐淡薄了,罩在宗法家庭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出现了裂缝。恰恰在这个方面,“二拍”比“三言”反映得比较充分。
  三、两代人的矛盾激化程度不同
  在“三言”和“二拍”中,都有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要求遭到家长反对的故事。但“三言”在处理此类题材时,一般不重视对家长的描写;“二拍”在这方面却写得很精彩。如《错调情贾母詈女,误告状孙郎得妻》中的方妈妈,她和女儿的矛盾更为激烈,她是作者用了浓墨重彩所写的人物。女儿贾闰娘和孙小官相爱,但是方妈妈对女儿甚是严谨。白天只在面前,傍晚收拾好就到女儿房里去了。在一次孙小官误认方妈妈为闰娘后,方妈妈发现两人关系不一般,就痛骂女儿为勾引汉子的“臭淫妇”,说是“做了这样龌龊人,不如死了罢”,“碎聒的一个了不休”。贾闰娘本因与孙小官相爱而担心受到母亲的阻挠,心中悲哀,经此打击,更是“泪如泉涌”,她思量:经过这事之后,妈妈是防范越来越严了,孙小官走来也无面目,这种因缘就不能进行下去了。“况我当不得这擦刮,受不得这腌臜,不如死了,与他结个来生缘罢。”“哭了半夜”,就自缢了。方妈妈当然是爱女儿的,但恰恰是传统观念出发的“爱”,既剥夺了女儿的自由快乐,又活活地逼死了女儿。她不但不反省自己,却恨死了孙小官。就把孙小官骗进女儿的房里锁起来,试图诬告孙小官奸杀人命。谁知由于她的粗心,没有发现闰娘并未气绝,她的行动反而成全了孙小官和闰娘的好事,结过是贾闰娘在孙小官情欲的感召下复活,待方妈妈回来,两人已“宛然似夫妻一般”地生活在一起。在这里,作者对方妈妈的愚蠢、粗鄙、冷酷固然做了精辟地揭露,同时也反映了她这一代人奉为金科玉律的观念,包括从封建礼教出发对子女的严格管教与青年一代的要求之间的冲突。
  不但在这些涉及婚恋的事件中,就是在日常生活里,两代人的矛盾也很激烈。《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就介绍了一个平常生活中的琐事,却引起了一场家庭矛盾。女主人公姚滴珠嫁到潘家后,夫唱妇随,和丈夫感情很好,但是公公婆婆却不喜欢她。有一天,因滴珠起来晚了一些,公婆早饭没吃上。公公开口就骂,说她好吃懒做,太阳出来很高才起床,而且是个淫妇,看着自由自在的模样,就像是娼妓,若要做了人家的媳妇,是这等不得。这实在就是对滴珠的人格侮辱,姚滴珠听完“大哭一场”,越想越生气。说:“老无知这样说话,须是公道上去不得。”所以,姚滴珠就准备回娘家去告诉父母。不料在中途受一光棍的诱骗做了商人的外室,害得婆家与娘家长期打官司,她的父母也受了连累。而作者的同情显然在姚滴珠一边。她的叙述姚滴珠因忍受不住夫家的侮辱而落入光棍彀中时,特意加了“可怜甚”的眉批;对其公婆,则斥为“甚是狠戾,动不动出口骂,毫没些好歹”。像这一类的描写也是“三言”所没有的。
  总之,“三言”“二拍”作为同一时期的两部作品,有很多共性,把“三言二拍”放在一起研究,就是为了寻找它们在写人方面的不同,就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它们的思想艺术价值。以便让世人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它们,让这朵艺术奇葩在文学史上更耀眼地绽放。
  参考文献:
  [1]章培恒《试论凌濛初的“两拍”》[N].载《文艺丛论》第17期,1983年4月版;54-73页
  作者简介:
  徐晓楠(1993~),女,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意在借助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教学心得,通过语文朗读教学,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并引导学生去追求、创造美。  关键词:读中品味语言美;读中感受形象美;读中体会情感美;读中鉴赏意境美; 读中追求创造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摘 要:在高中化学新课改后,教师仍然以应试教育为唯一目标地注重知识的讲授,缺乏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课本中出现的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内容,教师认为很简单主要是高考考查的少,一般也会。这样的教学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不仅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没有把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与生活联系起来,甚至出现学生对考试中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缺乏解决的能力等,教学并没有实现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研究滞后,化学实验教学一直都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时分配,还是教学实施、实验评价等方面均难以保证,本文主要想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既能满足当前高考改革的要求,又尽可能挖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教学设计  1引言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同时要注重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相当重要。另外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只有学会感悟,才能理解文章深层次的感情。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
摘 要:近年来,各类网络教育软件纷纷上线,百词斩、英语魔方秀、印象笔记、百度云……大量的教育软件供应使人们拥有多种选择,如何选择对于自身合适的软件,使其最大程度上辅助我们的学习,是每个软件应用者所面临的问题。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里,为什么有些软件在步步高升,后起之秀也同样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本文以“超级课程表”为分析对象,探索其发展创立、营销模式、市场需求以及与“课程格子”的对比并对教育软件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