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部门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出不仅要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艺术学科,对学生美术涵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资源十分众多,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在提升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美术;传统文化;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27-02
  在我国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优秀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资源文化,其中美术资源是受到广泛关注度的资源之一。在对学生的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美术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增加,实现学生美术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1.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1)传统文化丰富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美术是一门比较锻炼学生心性的课程,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国教育目标已经兼顾了素质教育,美术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通过添加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也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重要帮助。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传统文化的真谛,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2)培养学生积极审美观念,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审美观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首先,每个人的审美观会有差异,有的高雅有的低俗,有的进步有的落后。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阶段。这个阶段正是最爱美,最想表现美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因此对“美”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生应该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审美观。其次,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提升,中外之间的交流也在日益频繁,由此带来了许多全新的外国文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许多人盲目的崇拜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力度逐渐下降,从而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地位在不断的下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发展还不是完全的成熟,很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态度和观念。
  (3)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铸造中华文化之魂
  首先,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可脱离广大社会群众的需求,这也正是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出发点,也是传统文化存在的灵魂。传统文化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研究传统文化,将其融入进美术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具有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研究。其次,传统文化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已经浸透到民族心灵的方方面面,它对研究中国历史的发源和延续乃至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在物质碎片化发展的社会,学生整日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念推着向前走,已经无法停下来,沉下心好好欣赏传统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熏陶和浸润。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被网上大量的言论塞满,“历史虚无观”、“全盘西化”等观念可能侵蚀着他们的思想。而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初中生在正确形成三观的阶段,正确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在美术教学中,从美的眼光,美的出发点,发现中华民族之“美”。
  2.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1)渗透美术历史,感知文化经典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色彩丰富、源远流长的特点,其中所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优秀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并在鉴赏美术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得到有效的拓展。另外,在學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优秀的诗词书画、手工艺品等,使学生接受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进行国画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鉴赏传统的国画作品,并从艺术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和鉴赏,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作品中的魅力,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文化作品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或者可以学习一些美术大家的学习创作史,感到他们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如,民间美术家薄松年,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也研究不忘初心,进行“与时俱进”地创作。
  (2)体验美术情境,提升艺术美感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艺术涵养提升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讲解模式,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无法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也受到阻碍。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自主的进行学习和鉴赏,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进行《清明上河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能够加深学生的真实体验,并且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美感。
  (3)开展实践活动,感悟艺术魅力
  艺术是来自生活并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优化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因此,在生活中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
  力,使学生更加的了解美感悟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观赏生活中的美景后自主的进行作品创作,或者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美术博物馆或者著名的文化地标,让学生真实地去体验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学习和认知。例如,在春节、端午节等节日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剪纸、窗花等,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创作,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实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例如,教师在美术课上教学生进行传统艺术—手工印染艺术。首先,手工印染艺术及创作方法上需要很大的功夫,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大量的印染图片制作课件。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快递的方法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及兴趣。将所需材料在网上购买,在同学面前拆快递,并让他们猜快递是什么。在同学们回答中增加课堂气氛活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大家讲解了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的由来,并且引出了印染花布的这个主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呈现,目的性明确,紧紧抓住学生的视线。通过印染花布的展示以及教师的演示,同学们一定跃跃欲试,再让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进行制作起来。
  3.结语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强化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层面。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做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兰临.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9(36)
  [2]杜军.传统文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
其他文献
通过机械化临时护顶装置的研究与应用,解决目前综掘巷道临时支护存在的护顶面积小、支护强度低、安全保障性差、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减少了辅助作业时间,实现了“一掘多锚”,增
本文将汉语中的黄色与蓝色和英语中的yellow与blue的文化内涵分别进行对比和阐释。了解并掌握这些色彩词的英汉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有效地进行对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避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环境,作为网络时代下的美术老师更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学习,让自己的美术专业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以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索了美术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美术;学习与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28-02  
经对南山滑坡体勘探、监测资料的分析,查明滑坡体的形态、规模、结构,并对滑坡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阐明了滑坡体的稳定状态,提出了滑坡体治理措施,可为类似条件滑坡体的防治有
摘要:语文教学方式四步走:听、说、读、写。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它不仅有着帮助学生读懂语文、了解语文的作用,还有着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作用。试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本文研究重点。  关键词:朗读;语文;学生能力;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183-01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方式,这与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板块,在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以此促进他们阅读素养的提升。通过借助问题引领,指明阅读方向;运用教材插图,推进阅读进程;丰富阅读方式,提升阅读效率的策略能够促进阅读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20-01  从古代开始,人
摘要:“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幼儿文化自信心、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中要充分借助家园合作的优势和平台,全面深化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和认知,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开展“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还学习到很多民族英雄小故事、历史典故等等,不仅拓展了幼儿知识范围,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群体中的传承。  关键词:家园合作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必要途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教师要把握践行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开展具体研究,不断探寻和优化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实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文章对核心素养观照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