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13日,奉节县双乳峰山庄。
“从订单量来看,3个月多了200多个。”山庄老板柯耀明心里乐开了花,“9月底一盘算,入住率竟比去年上涨了50%。”
谈及订单增长的奥秘,柯耀明说:“主要是搭上了电商的快车。”
2014年6月,柯耀明得知市扶贫办搭建了重庆村游网。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柯耀明拨通了该网站的联系电话。
“挂上网没几天,就有市民下了订单,效果好得很。”柯耀明说。
与柯耀明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触网”,走上了致富路。
信息壁垒
2013年10月17日, 城口县岚天乡红岸村。
养鸡户冉光才一筹莫展:“收购商推迟收购,本该出栏的母鸡开始下蛋,但鸡蛋没有销路!”
冉光才一边叹气,一边捡着土鸡蛋。
岚天乡常年放养土鸡,年出栏6万只,其中3万只是母鸡。
这年10月,全乡每天能捡2000多个土鸡蛋,已有数万个滞销积压。
最后,岚天乡养鸡户只能求助媒体。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情也曾发生在江津区。
2013年1月25日,媒体报道——《重庆江津:300吨红橘滞销》
该区李市镇两岔、沙埂等村近300吨红橘挂在树上,无人收购。
村民们为此愁肠百结。
十多年前,红橘收购价维持在每斤1元左右,大批橘农由此成为最早的一批“万元户”。
然而,橘农并没有高兴太久——随后,红橘价格一路走低,最低时每斤只有0.05元。
媒体报道后,很多客户到江津收购红橘。
“每斤售价3角,算很不错了!”村民刘文安说。
“很多农产品品质都不错,但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卖不出去。”市扶贫办产业处处长孙元忠说。
很多农产品因此而烂在地里,或作为饲料喂了牲口。
如何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滞销”这个难题?
“我们想到了‘互联网 ’。”孙元忠说。
组建“村游”
“首先要从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做起。”孙元忠说。
从2014年开始,市扶贫办一直在寻求专注乡村旅游的专业团队。
经反复选比,最终确定村游网作为合作伙伴。
2014年5月,市扶贫办携手重庆乡村旅游服务协会,组建了重庆村游网公司。
一个月后,重庆村游网上线运营。
“村游网主要通过以下五大手段、五个思路营销乡村旅游。”孙元忠说。
五大手段——
一是将景区客源引流到农家乐。
二是开发利用自驾游“后备箱”,带动贫困地区特产消费。
三是打造行业生态圈,为农家乐提供培训和金融服务。
四是建立乡村旅游移动平台,将各区县资源整合、包装推向市场。
五是联络周边各省的旅行社、媒体资源,推介重庆乡村旅游。
五大思路就是:公司制 合作制、专业电商 贫困农户、网络销售 定制生产、优质产品 优质市场、线下体验 网上预订。
“未来,村游网将通过电商化、平台化、产业化三步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市扶贫办副主任姜祖清说。
目前,重庆村游网已开发了“两网一端”,两网即村游网和乡村旅游政务网,一端为手机客户端。
“‘两网一端’将贫困村地处偏远的劣势和资源较好的优势进行互换,实现了‘弯道超车’。”姜祖清说。
2015年,市扶贫办将在全市建立100个“网上村庄”,组建电商扶贫专业合作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 扶贫”的模式,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对接
2015年6月25日,奉节县兴隆镇三桥村。
重庆市第四届乡村旅游扶贫开村节举行。
“这次开村节将大力推广‘互联网 扶贫’模式,实现乡村扶贫精准化。”孙元忠说。
三桥村“网上村庄”服务站柜台上,摆满了高山腊肉、土蜂糖、蜂糖酒、天麻……
“都是绿色原生态的农产品,很受欢迎。”服务站专职人员刘永美说。
借本次开村节,该村的“网上村庄”正式运营,并成立了合作社。
“合作社社员是贫困村的农户。”刘永美说。
“‘网上村庄’建设村入选条件的第一条便是‘优先选择贫困村’。”孙元忠说。
“网上村庄”搭建以后,政府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开展帮扶,电商合作社将有意愿的贫困户无条件纳入其中,并对合作社贫困户入社和销售贫困户农产品情况进行考核。
“加入合作社后,农产品就不愁销路了!”贫困户赵坤和说。
目前,奉节兴隆镇回龙村、永乐镇酒溜村等贫困村依托村游网开始建设“网上村庄”。
而此前,试点“网上村庄”的城口县岚天乡已初见效果。
2014年8月,第一个“网上村庄”在岚天乡上线。
“第一批加入电商合作社的17户农户都是贫困户,将优先销售他们的农产品。”孙元忠说。
截至目前,岚天乡贫困户累计销售农产品47万元。
“再也不怕鸡蛋滞销了!”冉光才笑着说。
“土货”出山
2015年7月14日,巫溪县天缘农家乐。
望着再次装修的农家乐,老板张明安心里无比亮堂。
“今年上半年,我又投资了100万元来升级农家乐!”张明安说。
2010年,巫溪县启动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吸引不少村民将自家房子改建成农家乐。
长沙村是游客从巫溪县城前往红池坝的必经之地,作为长沙村首批开办的天缘农家乐,自从上线重庆村游网后,游客量猛增。
“卧室、周边景点、地道菜式一目了然。”在网上预订的游客说。
“现在,我们一年纯收入在30万元左右,相当于以前在外打工六年的收入。”张明安说。
短短三年时间,张明安不仅把欠账30万元还清了,还再次翻新了农家乐。
游客多了,山里的农产品也变得紧俏起来。
“无污染的蔬菜、果实、蘑菇等都成了游客们的心头好。”张明安说。
就拿村里的羊肉来说,没有发展乡村旅游时,一斤羊肉卖8元左右,现在每斤价格已经涨到了15元。
由于羊肉供不应求,村里发展了不少养羊大户:“以前村里面谁家有个摩托车都可以吹嘘一阵,现在村里有车的人多得很。”
“自从村里开办了‘网上村庄’,全国各地的订單不断,每天都要销售5000—6000斤脐橙。”奉节县康乐镇河水村17组组长段书华高兴坏了。
2014年,重庆村游网交易额1523万元,2015年1月,平台交易额增长100%,2月增长115%。
“今后两年,重庆村游网将组织1000个大户和10000个贫困村农户上线,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孙元忠说。
“从订单量来看,3个月多了200多个。”山庄老板柯耀明心里乐开了花,“9月底一盘算,入住率竟比去年上涨了50%。”
谈及订单增长的奥秘,柯耀明说:“主要是搭上了电商的快车。”
2014年6月,柯耀明得知市扶贫办搭建了重庆村游网。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柯耀明拨通了该网站的联系电话。
“挂上网没几天,就有市民下了订单,效果好得很。”柯耀明说。
与柯耀明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触网”,走上了致富路。
信息壁垒
2013年10月17日, 城口县岚天乡红岸村。
养鸡户冉光才一筹莫展:“收购商推迟收购,本该出栏的母鸡开始下蛋,但鸡蛋没有销路!”
冉光才一边叹气,一边捡着土鸡蛋。
岚天乡常年放养土鸡,年出栏6万只,其中3万只是母鸡。
这年10月,全乡每天能捡2000多个土鸡蛋,已有数万个滞销积压。
最后,岚天乡养鸡户只能求助媒体。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情也曾发生在江津区。
2013年1月25日,媒体报道——《重庆江津:300吨红橘滞销》
该区李市镇两岔、沙埂等村近300吨红橘挂在树上,无人收购。
村民们为此愁肠百结。
十多年前,红橘收购价维持在每斤1元左右,大批橘农由此成为最早的一批“万元户”。
然而,橘农并没有高兴太久——随后,红橘价格一路走低,最低时每斤只有0.05元。
媒体报道后,很多客户到江津收购红橘。
“每斤售价3角,算很不错了!”村民刘文安说。
“很多农产品品质都不错,但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卖不出去。”市扶贫办产业处处长孙元忠说。
很多农产品因此而烂在地里,或作为饲料喂了牲口。
如何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滞销”这个难题?
“我们想到了‘互联网 ’。”孙元忠说。
组建“村游”
“首先要从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做起。”孙元忠说。
从2014年开始,市扶贫办一直在寻求专注乡村旅游的专业团队。
经反复选比,最终确定村游网作为合作伙伴。
2014年5月,市扶贫办携手重庆乡村旅游服务协会,组建了重庆村游网公司。
一个月后,重庆村游网上线运营。
“村游网主要通过以下五大手段、五个思路营销乡村旅游。”孙元忠说。
五大手段——
一是将景区客源引流到农家乐。
二是开发利用自驾游“后备箱”,带动贫困地区特产消费。
三是打造行业生态圈,为农家乐提供培训和金融服务。
四是建立乡村旅游移动平台,将各区县资源整合、包装推向市场。
五是联络周边各省的旅行社、媒体资源,推介重庆乡村旅游。
五大思路就是:公司制 合作制、专业电商 贫困农户、网络销售 定制生产、优质产品 优质市场、线下体验 网上预订。
“未来,村游网将通过电商化、平台化、产业化三步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市扶贫办副主任姜祖清说。
目前,重庆村游网已开发了“两网一端”,两网即村游网和乡村旅游政务网,一端为手机客户端。
“‘两网一端’将贫困村地处偏远的劣势和资源较好的优势进行互换,实现了‘弯道超车’。”姜祖清说。
2015年,市扶贫办将在全市建立100个“网上村庄”,组建电商扶贫专业合作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 扶贫”的模式,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对接
2015年6月25日,奉节县兴隆镇三桥村。
重庆市第四届乡村旅游扶贫开村节举行。
“这次开村节将大力推广‘互联网 扶贫’模式,实现乡村扶贫精准化。”孙元忠说。
三桥村“网上村庄”服务站柜台上,摆满了高山腊肉、土蜂糖、蜂糖酒、天麻……
“都是绿色原生态的农产品,很受欢迎。”服务站专职人员刘永美说。
借本次开村节,该村的“网上村庄”正式运营,并成立了合作社。
“合作社社员是贫困村的农户。”刘永美说。
“‘网上村庄’建设村入选条件的第一条便是‘优先选择贫困村’。”孙元忠说。
“网上村庄”搭建以后,政府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开展帮扶,电商合作社将有意愿的贫困户无条件纳入其中,并对合作社贫困户入社和销售贫困户农产品情况进行考核。
“加入合作社后,农产品就不愁销路了!”贫困户赵坤和说。
目前,奉节兴隆镇回龙村、永乐镇酒溜村等贫困村依托村游网开始建设“网上村庄”。
而此前,试点“网上村庄”的城口县岚天乡已初见效果。
2014年8月,第一个“网上村庄”在岚天乡上线。
“第一批加入电商合作社的17户农户都是贫困户,将优先销售他们的农产品。”孙元忠说。
截至目前,岚天乡贫困户累计销售农产品47万元。
“再也不怕鸡蛋滞销了!”冉光才笑着说。
“土货”出山
2015年7月14日,巫溪县天缘农家乐。
望着再次装修的农家乐,老板张明安心里无比亮堂。
“今年上半年,我又投资了100万元来升级农家乐!”张明安说。
2010年,巫溪县启动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吸引不少村民将自家房子改建成农家乐。
长沙村是游客从巫溪县城前往红池坝的必经之地,作为长沙村首批开办的天缘农家乐,自从上线重庆村游网后,游客量猛增。
“卧室、周边景点、地道菜式一目了然。”在网上预订的游客说。
“现在,我们一年纯收入在30万元左右,相当于以前在外打工六年的收入。”张明安说。
短短三年时间,张明安不仅把欠账30万元还清了,还再次翻新了农家乐。
游客多了,山里的农产品也变得紧俏起来。
“无污染的蔬菜、果实、蘑菇等都成了游客们的心头好。”张明安说。
就拿村里的羊肉来说,没有发展乡村旅游时,一斤羊肉卖8元左右,现在每斤价格已经涨到了15元。
由于羊肉供不应求,村里发展了不少养羊大户:“以前村里面谁家有个摩托车都可以吹嘘一阵,现在村里有车的人多得很。”
“自从村里开办了‘网上村庄’,全国各地的订單不断,每天都要销售5000—6000斤脐橙。”奉节县康乐镇河水村17组组长段书华高兴坏了。
2014年,重庆村游网交易额1523万元,2015年1月,平台交易额增长100%,2月增长115%。
“今后两年,重庆村游网将组织1000个大户和10000个贫困村农户上线,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孙元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