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41-01
  
  小学生怕学作文的现象很普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呢?
  一、习作指导创新,重激趣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应有良好的氛围环境。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作文“命题者”的角色,不再只是学生眼中的“号令者”,而是一位引导者、设计者。要千方百计创设情境,如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激发学生急于想用文字来沟通、表达的欲望,让所有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二、习作渠道创新,重拓宽
  作文教学中,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作文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选材、立意,不限体栽,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但是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因为学生刚进入写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写作时考虑较多的不应是写作的方法,而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技巧可以借鉴甚至模仿,但情感无法模仿借鉴,只有心灵的撞击才有真切的感受。至于教师的写作方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作文的初稿后进行,指导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三、习作方式创新,重自主
  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初稿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相互习作,交流合作,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提出“修改意见”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发现被阅习作的优点,如写得生动的词句,写得具体的句段,运用得恰当的比喻句、排比句等,还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发人深思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取长补短,同时要鼓励学生看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合作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结对合作两种,学生当堂完成的半成品,不管是基础较好,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传阅,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时,教师将写作水平相近的同学编组,然后相互传阅。由于同学间写作水平相近,所以双方都能提出对方比较容易接受的修改意见,并吸收对方习作的优点,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写作视野大大开阔。结对合作,也就是教师组织写作基础较好的与写作基础差的同学结对子。这种结对,是互助互帮的一种好形式。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发现问题,当面修改;而基础差的同学可从对方的习作中发现优点,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从而使自己获得提高。这一过程中,适时引导,尽量给每一小组成员进行面批。评点时,教师要毫不吝惜地把“优”奖给作文中有亮点但基础差的学生,让基础差的学生和自己过去的作文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防止他们固步自封,对于他们的作文要严格要求,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过的压力,促使自己努力提高写作水平,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积极平衡”。
  四、习作批改创新,重在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要使学生自主作文,保护其写作的积极性是前提,况且,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二次作文服务。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每位教师感到负担最重的恐怕是对作文的批改了,而且总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只见“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另外,作文本上教师的批语尽量用肯定激励型、征求意见型和指明方向型的用语,这样的批语很有利于学生作文价值的发现。学生的习作在遣词造句上,在结构上各有自己的特色。对这些长处,教师都是可采用肯定激励型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个地方很到位”,“你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等,激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产生自信。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追求完美愿望,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当然,对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还是应当给予引导、指正,而这里的指导也是告诉学生改的原因和应该如何改等。总之,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中,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36-01    “创新是一个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培养和适应未来科技激烈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
摘 要: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为创新培养激情,排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为创新导航,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为创新操练,开放作文训练。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35-01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作文的心理积极因素,尤其应重视学生
摘 要: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创新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条件,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定能得到发展,创造性的幼芽定会萌发出来。让我们都来以崭新的教学指导思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38-01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快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39-02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的现代教学方法,它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是思想政治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就课堂教学的实践,浅淡对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认识。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就是为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42-01    中职学校教学“难”,上一堂高质量的具有学科魅力的艺术欣赏课更难。因为需要教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例如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情绪性格等等。笔者通过总结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认为掌握好以下几点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一、发掘学科魅力,激活学习动机    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