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它那造型独特、美观靓丽的膜结构外层让目睹者新奇不已。这层特殊的外衣不仅赋予“水立方”与众不同的外观,更让它拥有了每天可用将近10个小时的自然光照明,从而节省大量电能。
步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里的大型自然山水景观,微地形起伏、小型溪涧景观以及自然野趣密林,让人仿佛置身深郊野外,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忘却掉这里是紧邻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城市公园。这片位于地价昂贵的北京城区的最大城市公园,成为奥运会留给北京的一份宝贵财富。
北京街头、生活小区、超市门口,整洁的街道,标识清晰的分类垃圾桶,手提环保购物袋的市民,让你近距离感受到一个城市环保意识的提升。“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开一天私家车”,“室内空调夏季调高1度,冬季调低1度”等等,已不仅是政府的号召,而是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同并践行的自觉意识。
纵览北京奥运赛场内外,从场馆建设到环境治理,从完善硬件到增强意识,绿色奥运的理念已经全面贯穿整个奥运筹办过程,已经牢牢植根包括主办城市在内的全体国人心中。
北京提出申办奥运会时,唐华刚刚告别生活了一年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回到邻近北京首都钢铁集团的住处。这位参观过悉尼奥运会场馆和周边环境的医生告诉记者:“当时,北京的天空大多是灰蒙蒙的,我的心情也是灰色的。但是没想到,这几年的北京,看到蓝天白云成了平常事。”
奥运让北京天更蓝、水更美
7年前,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时,中国就向世界郑重承诺,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绿色奥运会。这决不是为了奥运的权宜之计,而是来自中国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来自中国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来自中国对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不懈追求。7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坚定地承担起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人类未来命运和前途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自1998年北京正式提出申办奥运会以来,已累计投入上千亿元,在防治烟煤型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连续实施了200多项治理措施,北京的空气质量已连续9年得到改善。北京的“蓝天”数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6年的241天,翻了一番多;2007年的“蓝天”数为246天,比2001年申奥成功那年提高了15.6%。
“1998年我刚回北京时,感受和我原来在澳大利亚的居住环境反差很大。”唐华说,记得有一次下雪,她吃惊地发现窗户缝的积雪上竟然有一层污黑的灰尘!但让她欣慰的是,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她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让她逐渐淡忘了他乡异国优美的环境。
“这几年,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你看,我们居住的大院外面是草坪、鲜花和林阴大道,大院后面的半月公园是北京新建居民小区中最大的,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绿草如茵,越来越接近我在国外的那种居住环境。我们经常去散步,这个公园24小时免费开放。”唐华说。
后来,让唐华连连感到意外的是,她在澳大利亚见到的垃圾分类处置方案也在她生活的小区出现了。连高度一米左右的分类垃圾塑料桶也和她在国外看到的一模一样。
此外,作为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重点工作之一,北京1265座加油站、38座油库、1026辆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全部按期完成。环保专家表示,这标志着北京市的成品油储运系统油气污染控制已经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水平。1000多座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改造后,人们在加油站再也闻不到汽油味了,每年可回收2万吨油气,处理成汽油后能“喂饱”90万辆家用轿车,价值超过1.5亿元。
践诺绿色奥运:国人在行动
绿色奥运是北京对世界的承诺,而随着这一承诺的践行,绿色理念这个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非常抽象的名词已经越来越具体地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近些年,老百姓对环保的态度从不理解到不关心再到积极参与,一直到现在的主动行动,可以说,这是筹办绿色奥运带来的宝贵财富。
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仅仅是中国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环境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7年以来,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和产品能效标准陆续出台,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加征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政府补贴推广节能灯具,淘汰超薄塑料袋……国家财政每年为此投入数百亿元。
环境保护部6月在世界环境日前夕发布的《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污染物排放方面,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实现双下降,这表明我国环保正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乃至全国人民的努力。一方面政府强力推进环保工作,另一方面民间环保志愿者行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力传播环保理念,发起环保运动。
2004年,在奥组委的支持下,“地球村”环保组织连同其他19家民间组织推行“冬天调低1摄氏度,夏天调高1摄氏度”酒店节能承诺,把环保节能宣传卡送至80余家奥运签约酒店;2006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在各个“车友会”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下,有20万有车族积极响应。拥有私家车的张先生说:“我每周至少少开一天车,坐地铁就可以到单位,既省得堵车,又节约不少汽油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全国的志愿者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倡导将环保变为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天津,10万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和社会环保志愿者,沿着海河两岸捡拾垃圾;辽宁,老年环保志愿者自发组成4支自行车队沿市区向行人发放环保倡议书、资料和布袋;南京,环保志愿者们在广场、学校举办环保图片展,组织市民签名支持环保行动并向市民赠送“绿袋子”、发放环保宣传资料……
今年6月1日,禁止免费供应塑料袋的“限塑令”推出后,并没有引来反对的声音。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更多的人已经早早准备好了环保购物袋,而在全国的各大商场、超市,时尚的环保袋更是以潮流的姿态迅速占领了年轻人的世界。
“塑料袋污染环境,少用一个是一个。”70岁高龄的刘锦棠老人扬起手中的大花布袋对记者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漂亮吧!”
环保是一种生活态度,显然,它已在北京践诺绿色奥运的7年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当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指导方针,当举办绿色奥运和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环保生活的中国发展长期目标相吻合,唤醒和激发的将是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持久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奥运是契机,不是目标;奥运是起点,不是终点。中国将把一届绿色奥运奉献给世界,更将把一个山川秀美的绿色中国献给人类。
链接
北京已超额完成奥运绿化承诺
记者在北京市在“奥运筹办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已超额完成了2001年申办奥运会承诺的七项绿化指标。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承诺的七项绿化指标分别是: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带,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8%。
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从2001年到2007年,北京城市园林绿地增加了1万公顷,树木增加了2271万株,草坪增加了4653万平方米,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了51.6%,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了70.5%,建成了长度1000余公里、绿化面积2.5万公顷的“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等生态防护林,建成了1.26万公顷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全市国土面积的8.2%,基本建成了“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平原、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奥运绿化承诺。
步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里的大型自然山水景观,微地形起伏、小型溪涧景观以及自然野趣密林,让人仿佛置身深郊野外,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忘却掉这里是紧邻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城市公园。这片位于地价昂贵的北京城区的最大城市公园,成为奥运会留给北京的一份宝贵财富。
北京街头、生活小区、超市门口,整洁的街道,标识清晰的分类垃圾桶,手提环保购物袋的市民,让你近距离感受到一个城市环保意识的提升。“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开一天私家车”,“室内空调夏季调高1度,冬季调低1度”等等,已不仅是政府的号召,而是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同并践行的自觉意识。
纵览北京奥运赛场内外,从场馆建设到环境治理,从完善硬件到增强意识,绿色奥运的理念已经全面贯穿整个奥运筹办过程,已经牢牢植根包括主办城市在内的全体国人心中。
北京提出申办奥运会时,唐华刚刚告别生活了一年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回到邻近北京首都钢铁集团的住处。这位参观过悉尼奥运会场馆和周边环境的医生告诉记者:“当时,北京的天空大多是灰蒙蒙的,我的心情也是灰色的。但是没想到,这几年的北京,看到蓝天白云成了平常事。”
奥运让北京天更蓝、水更美
7年前,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时,中国就向世界郑重承诺,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绿色奥运会。这决不是为了奥运的权宜之计,而是来自中国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来自中国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来自中国对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不懈追求。7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坚定地承担起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人类未来命运和前途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自1998年北京正式提出申办奥运会以来,已累计投入上千亿元,在防治烟煤型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连续实施了200多项治理措施,北京的空气质量已连续9年得到改善。北京的“蓝天”数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6年的241天,翻了一番多;2007年的“蓝天”数为246天,比2001年申奥成功那年提高了15.6%。
“1998年我刚回北京时,感受和我原来在澳大利亚的居住环境反差很大。”唐华说,记得有一次下雪,她吃惊地发现窗户缝的积雪上竟然有一层污黑的灰尘!但让她欣慰的是,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她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让她逐渐淡忘了他乡异国优美的环境。
“这几年,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你看,我们居住的大院外面是草坪、鲜花和林阴大道,大院后面的半月公园是北京新建居民小区中最大的,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绿草如茵,越来越接近我在国外的那种居住环境。我们经常去散步,这个公园24小时免费开放。”唐华说。
后来,让唐华连连感到意外的是,她在澳大利亚见到的垃圾分类处置方案也在她生活的小区出现了。连高度一米左右的分类垃圾塑料桶也和她在国外看到的一模一样。
此外,作为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重点工作之一,北京1265座加油站、38座油库、1026辆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全部按期完成。环保专家表示,这标志着北京市的成品油储运系统油气污染控制已经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水平。1000多座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改造后,人们在加油站再也闻不到汽油味了,每年可回收2万吨油气,处理成汽油后能“喂饱”90万辆家用轿车,价值超过1.5亿元。
践诺绿色奥运:国人在行动
绿色奥运是北京对世界的承诺,而随着这一承诺的践行,绿色理念这个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非常抽象的名词已经越来越具体地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近些年,老百姓对环保的态度从不理解到不关心再到积极参与,一直到现在的主动行动,可以说,这是筹办绿色奥运带来的宝贵财富。
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仅仅是中国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环境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7年以来,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和产品能效标准陆续出台,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加征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政府补贴推广节能灯具,淘汰超薄塑料袋……国家财政每年为此投入数百亿元。
环境保护部6月在世界环境日前夕发布的《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污染物排放方面,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实现双下降,这表明我国环保正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乃至全国人民的努力。一方面政府强力推进环保工作,另一方面民间环保志愿者行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力传播环保理念,发起环保运动。
2004年,在奥组委的支持下,“地球村”环保组织连同其他19家民间组织推行“冬天调低1摄氏度,夏天调高1摄氏度”酒店节能承诺,把环保节能宣传卡送至80余家奥运签约酒店;2006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在各个“车友会”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下,有20万有车族积极响应。拥有私家车的张先生说:“我每周至少少开一天车,坐地铁就可以到单位,既省得堵车,又节约不少汽油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全国的志愿者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倡导将环保变为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天津,10万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和社会环保志愿者,沿着海河两岸捡拾垃圾;辽宁,老年环保志愿者自发组成4支自行车队沿市区向行人发放环保倡议书、资料和布袋;南京,环保志愿者们在广场、学校举办环保图片展,组织市民签名支持环保行动并向市民赠送“绿袋子”、发放环保宣传资料……
今年6月1日,禁止免费供应塑料袋的“限塑令”推出后,并没有引来反对的声音。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更多的人已经早早准备好了环保购物袋,而在全国的各大商场、超市,时尚的环保袋更是以潮流的姿态迅速占领了年轻人的世界。
“塑料袋污染环境,少用一个是一个。”70岁高龄的刘锦棠老人扬起手中的大花布袋对记者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漂亮吧!”
环保是一种生活态度,显然,它已在北京践诺绿色奥运的7年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当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指导方针,当举办绿色奥运和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环保生活的中国发展长期目标相吻合,唤醒和激发的将是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持久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奥运是契机,不是目标;奥运是起点,不是终点。中国将把一届绿色奥运奉献给世界,更将把一个山川秀美的绿色中国献给人类。
链接
北京已超额完成奥运绿化承诺
记者在北京市在“奥运筹办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已超额完成了2001年申办奥运会承诺的七项绿化指标。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承诺的七项绿化指标分别是: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带,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8%。
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从2001年到2007年,北京城市园林绿地增加了1万公顷,树木增加了2271万株,草坪增加了4653万平方米,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了51.6%,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了70.5%,建成了长度1000余公里、绿化面积2.5万公顷的“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等生态防护林,建成了1.26万公顷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全市国土面积的8.2%,基本建成了“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平原、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奥运绿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