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就如同一颗颗种子,拥有无限潜能,但也和种子一样,孩子们必须得到善良、积极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才能成长为善良的“参天大树”。
一、善良的水分——教师言传身教的力量
1. 用知识的清泉灌溉孩子们的心智
低年级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量有限,这就导致他们看待事物会出现较为片面和主观的情况,因而教师必须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个孩子在听完《狐假虎威》的故事后说:“狐狸和老虎都很坏,它们吃小动物和人类,我们要把它们灭绝!”我赶紧抓住这个契机用浅显的语言给孩子们简单讲解了大自然中“食物链”的关系,而且告诉他们只要人类不进入动物的生活范围、不对它们造成威胁,它们是不会伤害人类的。孩子们立刻纷纷表示要保护每一种动物,这样才能让大自然得以平衡发展。更有孩子能敏锐地联想到我们人类侵占了动物们大量的生存空间,使不少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其实是人类在伤害它们。这些低年级的孩子们能够有如此深刻地认识,让我备感惊喜和欣慰,同时也让我庆幸自己能运用知识的力量给予孩子们正确的价值导向。
2. 用关爱的雨露沁润孩子们的灵魂
人们常说孩子们就如同白纸一般,他们身上所有的印记都是成人刻画上去的,这其中老师的“手笔”占相当大的比重。尤其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他们效仿的内容。
“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要让学生拥有这种能力,教师本身就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努力践行这一点。我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对学生的每一回准确的发言、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每一次助人为乐的善举,我都予以肯定——一句由衷的赞赏、一个温柔的抚摸、一次真诚的拥抱,甚至只是一双鼓励的眼睛,都能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真挚的爱。而这样的爱很快就在学生中间传递开来。我们班上的孩子很快都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学会了赞扬、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别人的不足之处也特别能够包容谅解。
二、善良的土壤——父母无边大爱的力量
很多家长一听到善良,就会心疼地问:孩子如果太善良了,会不会很容易被同学欺负?是不是太可怜了?我们难道不需要教导孩子如何自卫吗?面对这些疑问,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们传递一个信息:善良并不是懦弱或胆怯,一个善良的人必须是积极和有能力的,他必须有能力去爱别人,有能力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有能力去克制自己不伤害别人。我还跟家长们分享了许多培养善良品质的电影和读物,以此争取家长们和我达成一致,共同引领孩子们携着一颗善良的心走上人生的征程。
三、善良的空气——培养明辨是非、扬善弃恶的品质
培养学生正面思考的习惯。孩子的思考习惯虽然和他们天生的气质有关,但其实受到后天的影响更大。如果我们总是从好的一面去看待事物,孩子浸润在其中久了之后,自然也会养成这样思考的习惯。一次,我在课堂上和孩子们谈到了日本“3.11”大地震,一个孩子突然说:“日本鬼子活该,都死了才好呢!”我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社会上一些狭隘的民主主义言论对他造成了影响。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日本人过去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犯下的罪行是部分人所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他们更不能否认和逃避历史。但是日本的普通民众大多并没有侵略过我们,现在对我们也很友好。在“3.11”大地震中,很多在日的中国留学生正是在日本民众的帮助下才脱离险境的。
让孩子们多留意身边的美好。我常常带着学生一起做这样的练习:下雨天,我们比赛谁能写出更多下雨天的好处;大太阳时,我们比赛看谁能说出更多大太阳的优点;比赛谁能看出校园里更多美好的景致;比赛谁能描写出班里某某人更多的优点……通过这些,我们能训练孩子带着美好的“眼镜”看世界,训练他们觉察美好的敏锐视觉,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美好的角度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
四、善良的阳光——拥有自我约束、提高的能力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善良的水分——教师言传身教的力量
1. 用知识的清泉灌溉孩子们的心智
低年级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量有限,这就导致他们看待事物会出现较为片面和主观的情况,因而教师必须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个孩子在听完《狐假虎威》的故事后说:“狐狸和老虎都很坏,它们吃小动物和人类,我们要把它们灭绝!”我赶紧抓住这个契机用浅显的语言给孩子们简单讲解了大自然中“食物链”的关系,而且告诉他们只要人类不进入动物的生活范围、不对它们造成威胁,它们是不会伤害人类的。孩子们立刻纷纷表示要保护每一种动物,这样才能让大自然得以平衡发展。更有孩子能敏锐地联想到我们人类侵占了动物们大量的生存空间,使不少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其实是人类在伤害它们。这些低年级的孩子们能够有如此深刻地认识,让我备感惊喜和欣慰,同时也让我庆幸自己能运用知识的力量给予孩子们正确的价值导向。
2. 用关爱的雨露沁润孩子们的灵魂
人们常说孩子们就如同白纸一般,他们身上所有的印记都是成人刻画上去的,这其中老师的“手笔”占相当大的比重。尤其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他们效仿的内容。
“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要让学生拥有这种能力,教师本身就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努力践行这一点。我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对学生的每一回准确的发言、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每一次助人为乐的善举,我都予以肯定——一句由衷的赞赏、一个温柔的抚摸、一次真诚的拥抱,甚至只是一双鼓励的眼睛,都能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真挚的爱。而这样的爱很快就在学生中间传递开来。我们班上的孩子很快都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学会了赞扬、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别人的不足之处也特别能够包容谅解。
二、善良的土壤——父母无边大爱的力量
很多家长一听到善良,就会心疼地问:孩子如果太善良了,会不会很容易被同学欺负?是不是太可怜了?我们难道不需要教导孩子如何自卫吗?面对这些疑问,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们传递一个信息:善良并不是懦弱或胆怯,一个善良的人必须是积极和有能力的,他必须有能力去爱别人,有能力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有能力去克制自己不伤害别人。我还跟家长们分享了许多培养善良品质的电影和读物,以此争取家长们和我达成一致,共同引领孩子们携着一颗善良的心走上人生的征程。
三、善良的空气——培养明辨是非、扬善弃恶的品质
培养学生正面思考的习惯。孩子的思考习惯虽然和他们天生的气质有关,但其实受到后天的影响更大。如果我们总是从好的一面去看待事物,孩子浸润在其中久了之后,自然也会养成这样思考的习惯。一次,我在课堂上和孩子们谈到了日本“3.11”大地震,一个孩子突然说:“日本鬼子活该,都死了才好呢!”我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社会上一些狭隘的民主主义言论对他造成了影响。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日本人过去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犯下的罪行是部分人所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他们更不能否认和逃避历史。但是日本的普通民众大多并没有侵略过我们,现在对我们也很友好。在“3.11”大地震中,很多在日的中国留学生正是在日本民众的帮助下才脱离险境的。
让孩子们多留意身边的美好。我常常带着学生一起做这样的练习:下雨天,我们比赛谁能写出更多下雨天的好处;大太阳时,我们比赛看谁能说出更多大太阳的优点;比赛谁能看出校园里更多美好的景致;比赛谁能描写出班里某某人更多的优点……通过这些,我们能训练孩子带着美好的“眼镜”看世界,训练他们觉察美好的敏锐视觉,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美好的角度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
四、善良的阳光——拥有自我约束、提高的能力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