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公共电台旗下频率 820 AM节目探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纽约公共电台WNYC旗下的频率 820 AM只有新闻、文化类节目,没有音乐类节目,以全国性的新闻资讯和富有文化色彩的节目而闻名。820 AM 是一个服务大众、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频率。820 AM注重节目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公共性,以及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体现出频率作为公共电台对大众资讯信息、文化领域的服务意识和对大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满足意识。
  关键词:纽约公共电台;820AM;WNYC特色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3-0094-02
  频率820AM属于美国纽约公共电台WNYC旗下,WNYC位于纽约市曼哈顿,所属机构为美国公共广播网(National Public Radio)。作为这个地区的国家公共电台的旗舰,WNYC带来的是来自两个频率的综合新闻和形式自由的音乐类型,这两个频率分别是93.9 FM和 820AM[1]。虽然两个频率有部分节目重合,但频率93.9 FM 富有音乐节目,体现出对受众娱乐方面的服务意识,而 820AM 则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没有音乐节目,这在大众文化畅行、娱乐精神深得人心的时代就显得非常独特,其作为公共台的研究价值也因此凸显。分析 820AM 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公共电台的面貌,频率的特色亦值得掌握和借鉴,所以本文对其作出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频率820 AM的基本信息
  1.频率的基本信息
  2.频率标语性口号和建设历史
  频率标语性口号是:这是纽约公共电台;wnyc fm and am;这是NPR,美国公共广播网(This is new york public radio .wnyc fm and am.This is NPR,national public radio)。
  820 AM是最早服务于纽约及全美的广播电台之一[2],以其全国性的新闻、富有文化色彩的节目和网站广播而闻名。它的具体历史和发展,则与WNYC 不可分离。1922年,纽约市结构委员会委员的格鲁佛·惠伦(Grover A. Whalen)认为一个城市应该拥广播站,并制作了一个有关广播站运作的提案。当年6月2日,惠伦把广播提议案交给了城市估算委员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建设后,电台两年后开始广播。1924年7月8日WNYC开始在570 AM播出,最终转到现在的820AM频率。所以研究者把1924年7月8号作为了WNYC 820 AM 首播的时间。1934年,市长菲欧雷洛(Fiorello H)建议停止运行WNYC。公民委员会包括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主要领导威廉·佩里(William Paley)却都支持WNYC经过改革继续存在。WNYC以自己对新闻资讯及时、新鲜的专业报道精神见证并参与了历史上很多重要事件的播报工作,如1941年12月7日,WNYC是美国第一个宣布日本侵犯珍珠港的广播台。1943年3月13日FM波段开始无噪音地运作,意味着电台增加FM天线。从二战期间到50年代,WNYC是战争防御信息的主要发布者。和平时期WNYC的新闻资讯播报仍然做的专业而优秀,战争后WNYC报道覆盖全美的常规会议、和全市的公民、文化、新闻活动。1995年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同意以2000万的价格把WNYC卖给WNYC基金会。1995年,WNYC的基金会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来FM 93.9和820 AM的广播执照,WNYC成为一个非盈利的独立运作的广播电台[1]。
  今天,作为国家公共电台的旗舰成员,WNYC广播台的820 AM,是美国最值得一听的公共广播台。
  二、820 AM 特点分析
  820 AM 注重节目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公共性,以及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
  820 AM 的节目为新闻、文化类节目,没有音乐类节目,频率以新闻资讯和文化类节目为主,体现出频率对大众的在资讯信息、文化领域的服务意识,以及作为公共电台对大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满足意识。简言之,820 AM是一个服务大众,并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频率。频率随着时间的发展,在节目构成和播出时间方面会有所调整,但这并不影响频率整体的定位及对频率的分析。通过下面对 820 AM特色节目living on earth(在地球生活)的分析可管窥频率的特点。
  首先,对主持人的选取体现820 AM 的频率特色。“在地球生活”周六早上六点播出。主持人是布鲁斯·盖勒曼(Bruce Gellerman)。盖勒曼获得过关于环境、经济、研究、科学和社会事务报告的40多种国内奖项。包括俄亥俄州奖、美国科学发展协会奖(the AAAS-Westinghouse)、团结奖。他的出色工作曾被《纽约时代》《科学》《环球波士顿》记载,他还是《马萨诸塞奇谈》(Massachusetts Curiosities)一书的作者。而且,盖勒曼在很多地方讲授新闻学,过去的数年中,他去过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马其顿、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塞拉利昂和乌干达。近年被选为富布赖特(Fulbright)基金资深专家和学者。从主持人的特点可以发现,主持人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学者型的人。而一位博学的人,才能胜任频率的定位,满足受众收听注重知识性、思想性等的公共台节目的需求。大众需要一个知识多面手来主持一个可以讨论社会问题的公共空间。这样大众知情权和话语权才能被满足。
  其次,节目内容特点体现着频率 820 AM 的特色。没有人可以离开环境生活,环境对人类至关重要,而人类生存的环境现状又面临重重问题,所以,“在地球生活”节目有代表性地秉持人文关怀精神选取节目内容,同时也体现出了所在频率的特点。比如,节目中主持人盖勒曼会谈到:“当我在1982年听说一档在频率247关于天气的广播节目开播的时候,我记得我想,他们疯了吗?谁会听这样一档只说天气的节目呢?很好,结果是,很多人和我都听。这节目讨论旅行中的天气、家和花园、天气与健康、全球变暖、飙风预告和现在的天气变化,从十月的第一个周日开始,这档天气节目由海蒂博士提供探讨关于天气变化的情况。”“在地球生活”节目提供现在和未来影响我们生活的关于环境、生态问题的新闻、访谈和评论。节目从关怀人类生活的角度出发,满足受众对所处环境的咨询需求,所讨论的内容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对孕妇及儿童的影响、节能新设备给人们带来的环境的改良和价格上的便利等问题。所以,秉着注重知识性、科学性的特点,节目的内容为主持人邀请海蒂博士——天气变化方面的专家——讨论人们关心的天气问题,并会从科学的角度谈到:“很多人都在谈论天气变化,变暖的情况。我想这档节目只是把这和科学联系起来,让不认为天气变暖和科学之间有重要联系的人们,把它和科学联系起来,新的关于全球变暖的话题,如此重大,如此深不可测。我们只是想解释什么事情在发生和斗争,包括所有发生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感到混乱的事情。”   另外,秉持频率的公共性特点,节目中除了有对专家的采访和讨论外,如针对上述气候问题,盖勒曼提出:“但仍然有怀疑论者存在,很不幸有一次我不期而遇福克斯新闻节目组,他们拥有重点在于揭穿天气变化真相的特殊的文件。”海蒂博士则继续谈到:“我很奇怪这种事情仍然在继续,我是科学主义者,我认为人们已经超越了试图揭穿真相的阶段,因为这其中的科学道理是简单的。”在节目进行中还会有记者对多人的采访,以保证从主持人到专家,如流行病学家、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主任等,再到群众如酿酒厂领导、技术人员以及工人等各界人士一起参与讨论。
  第三,节目形式体现出频率特点。“在地球生活”节目充分体现出频率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的注重丰富性特点,为方便说明,将“在地球生活”的节目形式列于下表。
  三、结 语
  除了“在地球生活”这档节目外,820AM的其他节目如Latino USA(拉丁美洲美国)、The Tavis Smiley Show(塔维斯·斯迈利秀)等节目也都体现着所在频率的特点。如“拉丁美洲美国”致力于给公众提供一个讨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艺术等的平台,从节目内容到形式亦体现除了820AM的公共性、丰富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塔维斯·斯迈利秀”则关注非裔美国人群生活中的问题,意在提供一个讨论亚文化的公共空间,富有思想性、丰富性,也体现出频率的特点。
  820AM以新闻资讯和文化类的节目为主,满足大众的信息、文化需求,目标受众为关心政治及社会生活,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状态的人。目前 820AM 的节目沿革历史,仍主要以新闻时事内容为主,也会转播部分NPR(National Public Radio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和BBC广播节目。虽然是作为不求赢利的公共电台,但820AM从知识、思想、服务、丰富等多方面都体现出力求做得尽善尽美的意图。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公共电台的定位。820AM的努力已经在现实中取得了效果,那就是获得听众的支持和喜爱:WNYC播出覆盖范围每周超过一百万听众,并且,在美国拥有大量的公众广播听众。同时,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独立运作的广播电台,WNYC经营预算超过60%来自于听众的捐赠[2]。
  参考文献:
  [1]http://www.wnyc.org/.
  [2]http://www.fltaradio.com/english/439-wnyc-am-820-new-york-city.html.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1978年到1987年,梁衡任《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当时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教育事业亮点不多,并不是《光明日报》的主要供稿基地,但是梁衡在山西的这九年间却硕果累累,他发出的稿件往往能占据头条等重要地位,还获得不少奖项,成为令人耳熟能详的新时期中国新闻名篇范文,使得新闻这种“易碎品”也能有一定的“持久度”。这得益于他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主动记录历史,为无名者立名和以文学入新闻。
摘 要:唐代是中国古代墓志发展极其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不管从出土数量还是碑文的字数来说,都是很受瞩目的。这些墓志为研究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志文文字也是这个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有重要的价值。《王叔宁墓志》主要记载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等,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文化。本文从该墓志的释读入手,对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从史料方面进行考证,运用对比法对《王叔宁墓志》的
摘 要: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近年来成为真人秀类型创新的重点。无论是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还是江苏卫视的《花样年华》《明星到我家》,都通过为参与者创造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体验”而获得关注。本文以上述三档节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节目为参与者制造体验的路径以及制造体验背后的价值取向,最终为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之道进行谏言。关键词:生活体验类真人秀;价值取向;生存之道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
2016年7~8月,三秦都市报全媒体首发的《一颗糖苦了两个家——陕西娃被拐24年后竟在湖北监狱找到》[1]系列报道,冲上热搜榜,不仅引发陕鄂豫三地媒体联动,全国几十家媒体跟进,而且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