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义是思想、是信念、是精神、是力量、是文化、是知识、是信仰、是道德,更是文化。清末,国家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的不断侵略下,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受到冲击。为了救亡图存,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自己的思想,使国家摆脱现状,三民主义思想由此诞生。三民主义产生后,慢慢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迅速传播。三民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精神文化,不仅影响着近代政治、经济、文化,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社会生活 三民主义 近代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思想、风俗习惯不断传入中国。面对西方的侵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一味忍让妥协,但是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企图把中国彻底变为殖民地。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压迫,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了许多救亡图存的进步思想,想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解救出来,摆脱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这时候,三民主义产生了,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一系列改革的目标,因此,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
  1.政治
  列强不断入侵,而清政府却无能为力。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清政府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中国随时都可能遭受列强的殖民。军队不堪一击,政府统治危机,财政严重亏空,面对如此积贫积弱的国家,各个阶级纷纷寻求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而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企图挽救民族危机。
  2.经济
  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深,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也在不断加深。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成资本输出,通商口岸不断增加,由原来的沿海扩大到内陆,洋货大量增加,破坏了的封建经济基础。加上许多地方被列强侵占,当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甚至在一些地区遭到极大破坏,外加大量的赔款,更是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传统小农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人民生活水平苦不堪言。为了改变现状,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一种新方式企图挽救危机,改变现状。
  3.文化
  通商口岸的开放,使西方文化不断在中国传播,同时,更多的人开始研究西方文化,找寻中国遭受侵略的原因,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寻求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4.思想
  随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西方的思想文化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等也在中国传播。此外,一些留学生的思想一定程度受到西方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出现中西融和,而三民主义就是在中西思想融合中产生的。
  5.前期准备
  1894年, 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之后,孙中山研究了大量关于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学说,并且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1905年,孙中山团结大量爱国人士,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发表宣言;并在1906年《三名主义与中国之命运前途》中提出了三民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1.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走出属于中华人民自己的道路,建立民主共和国,完成一个民族的独立自强。而这一思想对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起到了重大影响。
  2.民权主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权主义反映了当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并揭露出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权的剥夺,没有平等,只有剥削和压迫,而民权主义则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与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解放被剥削和压迫的底层劳动人民,给人民自由与平等,消除人民的不满情绪。
  3.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民生主义充满对中国底层大众的关怀,把儒家思想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把土地和资本按需分配,节制资本,在和平、道德的基础上,完成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发扬中华民族主义的真精神。
  三、三民主义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公共生活方面
  三民主义的思想不仅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其含义宏远、思想深邃,如今仍然对中国的民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民主义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国成立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和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近代交通、铁路运输业、航运业、邮政、电报、汽车和公路等方面都得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公共生活的现代化。
  2.职业生活方面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民主主义的旗帜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清朝政府的统治被推翻,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权主义的产生,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使人们勇于追求自我价值,打破传统,敢于创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敢于选择自己的职业。
  3.婚姻家庭生活方面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民主社会,民主、自由、平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包办婚姻,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反对封建婚姻,主张新式婚姻。跪拜之类的礼仪逐渐被取消,婚嫁礼仪也变得简约。
  4.私人生活方面
  三民主义主要以西方民主主義为主,要求人人平等、自由。中华民国建立后,近代咖啡馆、报刊杂志、影视事业等多种休闲娱乐不断出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促进民众私人生活的多元化。
  5.社会变化方面
  随着中华名国的建立,留学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多数青年才子纷纷出国留学,以求为国效力,救亡图存。服饰上,主要是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在饮食上,主要是西餐面包。在居住上,主要是四合院、弄堂、高级公寓、别墅。
  三民主义指出,真正的“民主”和“民治”,是真正“共有”和“共享”国有公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两者结合起来,国家才有可能走向繁荣富强,人民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幸福。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融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三民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参考文献:
  [1] 卢玲《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探析》,《人民论坛》2013年第8期。
  [2] 吴珍《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溯源》,《兰台世界》2013年第22期。
  (武鑫瑜(1998.6—),女,河南省洛阳市人,大学本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察。古代诗歌鉴赏题目堪称学生人文素养及审美能力的“试金石”,因此日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重视。本文列举考生答题时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错误,给出解决方法,希望对广大教师和考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 古诗词鉴赏 错点 解决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鉴赏题俨然成为让老师和学生头痛的“麻烦”,是得分较低的题型之
摘 要:针对网络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正在逐步丧失的严重态势,教育、媒体、法律各界提出了教育倡导、行政引导、法律监管等措施和手段。笔者则尝试以中国古典诗词来观照当前语言文字不规范之流弊,从古典诗词音韵、格律、意义的角度展开观察、思考,对古典诗词规范与美之关系进行解析,提出须建立正确的语言文字审美观,培养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纠正语言文字的不规范使用,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纯正美之  理念。  关键词:
摘 要:语文是各科课程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经典则是我国上千年文明的积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经典诵读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经典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典诵读 语文素养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语文教学大多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单一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更加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如何更好地发挥统编教材的作用,优化与完善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索如何拓展教材文本,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拓展 立德树人 路径  “立德树人”
摘 要:素质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入手,增广学生的见闻,扩宽阅读视野。本文结合中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现状,探讨中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汲取课堂之外的书本知识,拓宽视野和格局,健全人格。书籍可以帮助学生修养身心,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堂内无法获取到的知识。中职
摘 要: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在技巧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借鉴,在素材上分类积累文本的亮点,在训练上有效合理地进行拓展,高效利用教材,把写作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全面提高其语文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材 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这样描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师承杜威的陶行知,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促进品德教育的“知行合一”,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道德认识和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  一、秉承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德育活动的意义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既需要有立德树人的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处理日常琐事。面对压力,中职班主任应积极开展班本德育主题活动,将陶行知
摘 要:初中语文中含有大量传统文化内容,老师应基于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延伸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以传统文化为媒介,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传统美德的发展。本文结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的实践,试图探究出一条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渗透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积极展开传统文化渗透,利用教学模式的延伸,切实开展传统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获得优秀的传
抓基础,抓时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是“甘肃省快乐示范校”—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近年来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人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尚德立人,为生命之美奠基”,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是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不懈的追求。近年来,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依托体艺教育,走出了一条德育新路。  一、在体艺教育活动中锤炼养成教育的细节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学校的学生管理重在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也由传授语文知识向家庭教育倾斜,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家庭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孝道教育、亲子关系教育,以及对学生生活态度教育的影响与促进。通过语文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发挥语文教学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家庭教育 孝道 亲子关系  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学生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