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137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遗传类型及临床表型。方法 137例确诊的R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家系调查以及视力、验光、直接或间接检眼镜、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网膜电图等全面的眼科检查。根据家族史及眼底表现进行分型;结合视力、OCT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137例中55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82例为散发型患者。55例患者中29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16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RP,10例为X-连锁遗传(XL)RP。有明确家族史及散发的108个家系中,ADRP 8个家系,占7.4%;ARRP 15个家系,占13.9%;XLRP 3个家系,占2.8%;散发型RP 82个家系,占75.9%。其中,15个为近亲结婚家系,占有明确家族史的26个家系的57.7%。患者年龄6~70岁。根据眼底表现分为典型RP和非典型RP。前者102例,占74.5%;后者35例,占25.5%。所有ADRP患者和XLRP患者均表现为典型RP;在ARRP患者中,10例表现为典型RP,占62.5%,6例为非典型RP,占37.5%;散发型RP患者中,53例表现为典型RP,占64.6%,29例为非典型RP,占35.4%。非典型RP患者中,17例为无色素型RP,占48.6%。3例年幼的无色素型RP均被误诊为弱视。最小视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ADRP患者≥51岁组平均为1.04±0.51;ARRP和XLRP患者21~30岁组,分别为0.92±0.61和1.70±0.02。屈光状态:123例RP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占患者总数的89.8%。OCT检查提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ADRP患者≥51岁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85.73±1.23)μm;ARRP及XLRP患者21~30岁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73.21±0.98)、(170.49±1.15) μm。结论 ADRP、XLRP表现为典型RP,非典型RP均为ARRP或散发型RP。非典型RP中以无色素型RP多见,在儿童期易误诊为弱视。ARRP及XLRP较早累及黄斑区光感受器,21~30岁时即可出现明显的中心视力损害;ADRP较晚出现中心视力损害,51岁后仍能保持一定的中心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