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普及,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中职院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能力水平差异逐渐扩大,这是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中的一大障碍。本文以分析中职院校学分制应用的内涵为基础,对中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机制进行研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法,进而实现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学分制 中职学校 班级管理 应用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中职院校生源数量日益增加,各大都在逐步调整教学方法与培养计划,以此适应生源质量和科技水平进步对青年教育造成的影响。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采用学分制作为教务管理模式,这种教务管理模式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权,学分制的核心内容是自由选课,从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因此中职学校也可参考此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当然,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接受能力较为薄弱,对于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1 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特点和优势
  学分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学分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理论的毕业标准。学生可以根据爱好来选择要学习的课程,而班级管理中也可以利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分来进行考核与评价,从而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学分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于较强的灵活性、较强的自主性、以及高效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学分制也可以属于是一种班级管理的制度,利用选修课来作为基本构成,从而引导中职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自己所擅长的科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不仅能够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模式,还能够对于班级管理的效果起到提高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上课时间等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有利于班级秩序的优化。同时,这种方式顺应了学生的天性,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弹性,也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以爱好和兴趣把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在中职院校的学分制应用环节,如何有效落实教务信息化,提高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的积极性,构建完善的教务管理体系,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是中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中职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新型落实机制与实现路径
  2.1 完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强调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学分制可以破除各个专业、各个年级之间的壁垒,让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堂课中共同学习,但是也带来了班级集体荣誉感缺失以及同学关系陌生、师生交流减少等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提高中职学分制的作用,完善新的管理模式的体验感,服务好老师和学生,就要构建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多方位的奖励机制,对中职学生的学分进行拆解,强调评价对象的多元化,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设立不同的、多样化的考核标准。
  例如可以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必修课成绩、社会实践经历、创新创业能力、科技成果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的衡量。除此之外,考虑到目前大多是院校是教务部门承担着对学分制的评价主体任务。而要想对学分制在中职院校的应用体系进行改革和落实,就要简政放权,鼓励多方面参与到学分制评价体系中,例如班级管理、年级管理以及任课教师,广泛吸纳各方面资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也可以结合中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协调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者专家团队来进行统筹协调。要明确学分制落实的主体地位,明确责任主体,从而推进落实机制的推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提高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既要在课堂中努力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把科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不断的增加自身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能力。
  2.2 丰富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选修课程,避免同质化现象
  部分中职院校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完备的价值观,对于中职阶段的学习也较为抵触,加之未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进行特色化的授课教学设计,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简单的套用一种课程体系,都可能造成中职阶段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在主观上逃避或减少学习时间。虽然教师努力讲授,但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更要求教师开设合适的选修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合理选择分层方式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部分院校盲目套用其他院校的培养体系与评价体系,沒有因地制宜的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修改。而老师在备课阶段没有认真研读目标教材,就不能达到使学生成才成长的初衷,也造成了同质化现象严重。
  2.3 提高教师班级管理学分制的意识与信息化素养
  要想提高班级管理中应用学分制的管理效果,就要充分利用教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在学分制的视角下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和学校各方面的诉求,从而构建完善的教务系统管理,实现选修课选课、课程评价、课表管理、学分统计等基本功能。而要实现上述的功能,就要提高教师在班级管理学分制的意识,同时强化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从而依靠专业的教务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课程开设与管理。
  3 总结
  总之,在中职院校优化升级的“新常态”阶段,要想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应从教学方式、学分体系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学分制教学以增加课程的丰富性,增加课堂讲授的针对性,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来为我国中职院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柳.中职学校中实行学分制教务管理方式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280-281.
  [2] 黄启宏.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09):47.
  [3] 张燕. 德育学分制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9.
  广东省汕尾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汕尾市 516600)
其他文献
传统电信网络由于其相对独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随着向下一代网络(NGN)的演进,电信网络逐渐过渡到基于IP的分组核心网络,将面临更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对基于IP的NGN组网所面
摘 要:为保障初中班级管理质量,解决初中生自控能力弱、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教育工作者尝试将教育激励理论渗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旨在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唤醒学生主动意识。在此背景下,文章对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借此引导教师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调整学生心态,确立学生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教育激励 初中 班级管理  1 引言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自控
用户交换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曾经或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集中式用户交换机(Centrex)的推出,用户程控交换机已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介绍了与用户程控交换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