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实际上,“三公”经费的监管,在很多国家都是难题。监管得好,也是经过了巨大的细致的努力,公开透明是共同特点,严格审核也非常必要,法律法规及时跟上更是必不可少。
法国公务补贴有据可查
法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6.5%左右,在全球范围内属中等水平。法国政府会在其官方“公共服务”网站及时、详尽发布公务消费信息。比如,公务员赴各国的差旅费补贴标准等,在网站都有据可查:去阿富汗补279美元/天,去南非补180美元/天,到中国上海补2200元人民币/天。
会议经费是法国公务消费支出的大头。法国政治机构尤其是各级议会开会一般都有严格的时间、日程规定。而法国各级政府人物按照规定,分别享受一定的特别待遇和补贴。这些待遇涉及出行、通讯等方面,都按例公之于众。
法国议会的会场基本什么也没有,开完即走。矿泉水、咖啡机摆在会场外自取。政府机构会议,一般仅在会席放瓶矿泉水,没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只有技术人员。不过,这可能和人力成本过高有关系。一些政府发布会性质的会议,会后一般设有冷餐。此外,除非会议时间过长,一般也不设茶歇。
法国各级政府人物都享受一些优惠和补贴,但这些优惠,政府部长和议会议员都差不太多。根据2013年最新的标准,以国民议会议员为例,在火车交通方面,议员享受全法境内法国铁路公司火车头等舱免费。
在巴黎,交通方面,国民议会有配备司机的20余辆汽车,为以国民议会所在地或机场为目的地的议员提供汽车服务,议员也可自行坐出租,费用封顶约2750欧元/年;应议员要求,议会发给其巴黎地区地铁线路乘坐全免费的地铁卡;议会还负责提供议员在其所在选区和巴黎之间一年80次往返、12次在选区所在省政府外的法国本土地区的往返飞行费用。
奥朗德当选总统后,出台了不少减少开支新规,比如部长坐的免费火车线路不得超过3小时。除非必要,部长出行不再配护卫摩托车。
近来,随着削减赤字压力的作用,中央政府和各部委尤其以身作则,都在拼命削减开支。法国总理府要求所有超支和新开支由各部委自行融资解决。
不久前,法国总理办公室还表示,为削减预算赤字,从而使得国家顺利实现“瘦身”发展,未来3年,对政府大多部门裁员2.5%。法国总理埃罗还写了一封信给政府各个部门,表示2013年法国政府运营经费平均会比2012年削减7%,这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公用车辆和办公用品两项开支。
法国还有类似“节约归自己”等灵活做法,如到法国海外省出差被免费留宿,仍能拿补贴的35%;有人请吃一顿饭,只少拿17.5%的补贴。
即使有明确的公务消费规章制度,但法国民众仍对官员十分挑剔。法国《费加罗报》曾刊文对比瑞典与法国官员的公务“排场”:“瑞典大臣和秘书一起在食堂吃饭,办公室装修简单,甚至不配专车。相反,在法国,统治者们在宫殿里办公,配豪华汽车,开奢侈的招待会,有些人还像明星般出行……一想到这些蠢货就上火!”
政府对滥用公款消费的官员也绝不手软。2010年7月,两名国务秘书因为用公款支付租用私人飞机的费用和购买昂贵的古巴雪茄而引咎辞职。
美国公务宴请标准只够吃简餐
2013年1月第二任期就职典礼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按照惯例应国会邀请出席庆祝午宴,算是相当重要的仪式性场合。
按组织者公布的菜单,当天午宴主要分三道菜,龙虾浓汤、烤牛肉、苹果派。这样的菜单实在不能与国宴相提并论,更比不了商界和娱乐圈的豪华宴席。
美国媒体时常公布包括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等政府高官购买、品尝快餐的消息或照片。这背后既是美国社会快餐文化使然,也与美国政府工作餐的简餐传统有关。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水门事件”为美国社会敲响警钟,也极大加剧了美国民众对政府机构的不信任,《政府道德法》应运而生,从立法层面全面制度化了公职人员的道德准则。
随后通过立法继续跟进,不断细化公职人员公费招待、旅游等行为,政府道德准则办公室也逐渐成为加强监管职能的独立机构。
这些法律法规将对公职人员的宴请纳入礼品收受准则的管理范围。按照收受礼品的标准,联邦政府及公职人员宴请,每顿不得接受超过20美元/人的标准,且每人接受同一机构的宴请全年累计不得超过50美元。
美国各地方政府对礼品准则及餐饮规定要求还更为严格,额度标准更低,一些县市级公务招待或接受宴请的标准可低至10美元。10~20美元的额度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也的确只能达到简餐水平。
当然,比较完备法律之下,依然存在钻漏洞的行为,有些直接涉及政府或军方高官。
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开门”不久,时任司法部副部长戴维·奥格登2009年5月在备忘录中承诺减少铺张浪费。但此后一份内部审计报告发现,就在上述备忘录发出3个月后,司法部一次培训会议就“顶风作案”。组织者为与会者提供的松饼每块16.8美元、共计4200美元,饼干每块约10美元、共计2880美元。当时,美国还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泥沼,此事一经曝光,招致国会炮轰。
2013年深秋,一场政府关门风波吸引了全球眼球,在曝光美国府院之间、国会两党之间预算分歧及债务谈判矛盾的同时,再度将美国政府寅吃卯粮、积重难返的痼疾摊开在全球观众面前。
预算开支如何减?除了在国防预算、福利开支等重要环节找节源出路,联邦政府也不可避免拿自己开刀。
2012年11月,奥巴马动用总统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机构各自施展节约计划,到2013财年将各自开支从2010财年水平基础上减少两成。2012年5月,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再出提倡节约的指导文件,特别针对旅行和会议这两大块政府机构支出重点颁布新规定。比如,在会议支出方面,各机构超过10万美元的会议预算须由主管的副部长级审批;每次会议开支若超过50万美元,须经主管的部长级特批;各机构须于每年1月公开发布上一年度会议开支,对其中开支超过10万美元的会议要予以描述。
日本三公预算遭严苛审核
日本的行政机构对国民来说属于服务型机构,虽然在各个方面拥有很大权力,但这种权力大多都在阳光下运行,透明而公开,受国民监督。
首先,日本各级政府预算都很透明。为进一步促进公开的行政,日本政府在1999年和2011年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国民有权要求行政机构和独立行政法人公开信息。
在日本,公费私用极为困难。这是由于监察机构在发挥作用。预算执行由内阁负责,国会监督内阁,会计检察院相当于国会耳目。
日本政府的办公楼堪称异常寒酸简陋:公务员挤在一起,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各级地方政府每年制定财政预算,由各级议会对预算审议认真细致,议会质询时市民可以旁听,公开透明。
在地方政府,各都道府县居民可以直接要求监察内阁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内阁和地方政府如果不认真应对,则可以向法院发起诉讼。
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一般不参加吃请,即使参加也是AA制。为免惹人怀疑,政府官员和公务员都尽量不让别人请自己吃饭。
当然,政府官员打着考察的旗号出国旅游等公款消费也很难实现,因为这笔预算必须要议会通过。而政府部门接待客人(国外友好城市来访的客人),预算也非常节省,一般不超过1万日元,不可能利用公事活动大吃大喝或者中饱私囊。
至于日本的公务车,每辆车都必须制作运行记录,以检查是否公车私用。在日本,也有公务车,但总量并不多,且不享有特权。此外,由于管理严格,预算也比较透明,并未成为特别大的社会问题。
比如,三重县政府只有知事拥有公务车,其他工作人员多是自己开车上下班,政府也会根据距离远近给一定的交通补贴。
东京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因为工作需要用车,很多公务员都选择乘地铁办公务。在地方城市,由于公共交通不方便,所以公务车多一些,但严格限制公车私用。
日本各地方政府部门都制定有关公车使用的细则,明确规定严禁公车私用,在上班时间之外使用公车,甚至用公车顺道搭载私人朋友都算违规行为。一些违规行为被发现后甚至被市民诉诸公堂。
实际上,“三公”经费的监管,在很多国家都是难题。监管得好,也是经过了巨大的细致的努力,公开透明是共同特点,严格审核也非常必要,法律法规及时跟上更是必不可少。
法国公务补贴有据可查
法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6.5%左右,在全球范围内属中等水平。法国政府会在其官方“公共服务”网站及时、详尽发布公务消费信息。比如,公务员赴各国的差旅费补贴标准等,在网站都有据可查:去阿富汗补279美元/天,去南非补180美元/天,到中国上海补2200元人民币/天。
会议经费是法国公务消费支出的大头。法国政治机构尤其是各级议会开会一般都有严格的时间、日程规定。而法国各级政府人物按照规定,分别享受一定的特别待遇和补贴。这些待遇涉及出行、通讯等方面,都按例公之于众。
法国议会的会场基本什么也没有,开完即走。矿泉水、咖啡机摆在会场外自取。政府机构会议,一般仅在会席放瓶矿泉水,没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只有技术人员。不过,这可能和人力成本过高有关系。一些政府发布会性质的会议,会后一般设有冷餐。此外,除非会议时间过长,一般也不设茶歇。
法国各级政府人物都享受一些优惠和补贴,但这些优惠,政府部长和议会议员都差不太多。根据2013年最新的标准,以国民议会议员为例,在火车交通方面,议员享受全法境内法国铁路公司火车头等舱免费。
在巴黎,交通方面,国民议会有配备司机的20余辆汽车,为以国民议会所在地或机场为目的地的议员提供汽车服务,议员也可自行坐出租,费用封顶约2750欧元/年;应议员要求,议会发给其巴黎地区地铁线路乘坐全免费的地铁卡;议会还负责提供议员在其所在选区和巴黎之间一年80次往返、12次在选区所在省政府外的法国本土地区的往返飞行费用。
奥朗德当选总统后,出台了不少减少开支新规,比如部长坐的免费火车线路不得超过3小时。除非必要,部长出行不再配护卫摩托车。
近来,随着削减赤字压力的作用,中央政府和各部委尤其以身作则,都在拼命削减开支。法国总理府要求所有超支和新开支由各部委自行融资解决。
不久前,法国总理办公室还表示,为削减预算赤字,从而使得国家顺利实现“瘦身”发展,未来3年,对政府大多部门裁员2.5%。法国总理埃罗还写了一封信给政府各个部门,表示2013年法国政府运营经费平均会比2012年削减7%,这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公用车辆和办公用品两项开支。
法国还有类似“节约归自己”等灵活做法,如到法国海外省出差被免费留宿,仍能拿补贴的35%;有人请吃一顿饭,只少拿17.5%的补贴。
即使有明确的公务消费规章制度,但法国民众仍对官员十分挑剔。法国《费加罗报》曾刊文对比瑞典与法国官员的公务“排场”:“瑞典大臣和秘书一起在食堂吃饭,办公室装修简单,甚至不配专车。相反,在法国,统治者们在宫殿里办公,配豪华汽车,开奢侈的招待会,有些人还像明星般出行……一想到这些蠢货就上火!”
政府对滥用公款消费的官员也绝不手软。2010年7月,两名国务秘书因为用公款支付租用私人飞机的费用和购买昂贵的古巴雪茄而引咎辞职。
美国公务宴请标准只够吃简餐
2013年1月第二任期就职典礼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按照惯例应国会邀请出席庆祝午宴,算是相当重要的仪式性场合。
按组织者公布的菜单,当天午宴主要分三道菜,龙虾浓汤、烤牛肉、苹果派。这样的菜单实在不能与国宴相提并论,更比不了商界和娱乐圈的豪华宴席。
美国媒体时常公布包括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等政府高官购买、品尝快餐的消息或照片。这背后既是美国社会快餐文化使然,也与美国政府工作餐的简餐传统有关。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水门事件”为美国社会敲响警钟,也极大加剧了美国民众对政府机构的不信任,《政府道德法》应运而生,从立法层面全面制度化了公职人员的道德准则。
随后通过立法继续跟进,不断细化公职人员公费招待、旅游等行为,政府道德准则办公室也逐渐成为加强监管职能的独立机构。
这些法律法规将对公职人员的宴请纳入礼品收受准则的管理范围。按照收受礼品的标准,联邦政府及公职人员宴请,每顿不得接受超过20美元/人的标准,且每人接受同一机构的宴请全年累计不得超过50美元。
美国各地方政府对礼品准则及餐饮规定要求还更为严格,额度标准更低,一些县市级公务招待或接受宴请的标准可低至10美元。10~20美元的额度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也的确只能达到简餐水平。
当然,比较完备法律之下,依然存在钻漏洞的行为,有些直接涉及政府或军方高官。
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开门”不久,时任司法部副部长戴维·奥格登2009年5月在备忘录中承诺减少铺张浪费。但此后一份内部审计报告发现,就在上述备忘录发出3个月后,司法部一次培训会议就“顶风作案”。组织者为与会者提供的松饼每块16.8美元、共计4200美元,饼干每块约10美元、共计2880美元。当时,美国还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泥沼,此事一经曝光,招致国会炮轰。
2013年深秋,一场政府关门风波吸引了全球眼球,在曝光美国府院之间、国会两党之间预算分歧及债务谈判矛盾的同时,再度将美国政府寅吃卯粮、积重难返的痼疾摊开在全球观众面前。
预算开支如何减?除了在国防预算、福利开支等重要环节找节源出路,联邦政府也不可避免拿自己开刀。
2012年11月,奥巴马动用总统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机构各自施展节约计划,到2013财年将各自开支从2010财年水平基础上减少两成。2012年5月,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再出提倡节约的指导文件,特别针对旅行和会议这两大块政府机构支出重点颁布新规定。比如,在会议支出方面,各机构超过10万美元的会议预算须由主管的副部长级审批;每次会议开支若超过50万美元,须经主管的部长级特批;各机构须于每年1月公开发布上一年度会议开支,对其中开支超过10万美元的会议要予以描述。
日本三公预算遭严苛审核
日本的行政机构对国民来说属于服务型机构,虽然在各个方面拥有很大权力,但这种权力大多都在阳光下运行,透明而公开,受国民监督。
首先,日本各级政府预算都很透明。为进一步促进公开的行政,日本政府在1999年和2011年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国民有权要求行政机构和独立行政法人公开信息。
在日本,公费私用极为困难。这是由于监察机构在发挥作用。预算执行由内阁负责,国会监督内阁,会计检察院相当于国会耳目。
日本政府的办公楼堪称异常寒酸简陋:公务员挤在一起,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各级地方政府每年制定财政预算,由各级议会对预算审议认真细致,议会质询时市民可以旁听,公开透明。
在地方政府,各都道府县居民可以直接要求监察内阁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内阁和地方政府如果不认真应对,则可以向法院发起诉讼。
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一般不参加吃请,即使参加也是AA制。为免惹人怀疑,政府官员和公务员都尽量不让别人请自己吃饭。
当然,政府官员打着考察的旗号出国旅游等公款消费也很难实现,因为这笔预算必须要议会通过。而政府部门接待客人(国外友好城市来访的客人),预算也非常节省,一般不超过1万日元,不可能利用公事活动大吃大喝或者中饱私囊。
至于日本的公务车,每辆车都必须制作运行记录,以检查是否公车私用。在日本,也有公务车,但总量并不多,且不享有特权。此外,由于管理严格,预算也比较透明,并未成为特别大的社会问题。
比如,三重县政府只有知事拥有公务车,其他工作人员多是自己开车上下班,政府也会根据距离远近给一定的交通补贴。
东京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因为工作需要用车,很多公务员都选择乘地铁办公务。在地方城市,由于公共交通不方便,所以公务车多一些,但严格限制公车私用。
日本各地方政府部门都制定有关公车使用的细则,明确规定严禁公车私用,在上班时间之外使用公车,甚至用公车顺道搭载私人朋友都算违规行为。一些违规行为被发现后甚至被市民诉诸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