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制的构建——以臭氧层保护体制为借鉴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国际环境问题,尽管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臭氧层保护与气候变化同属受关注度较高的国际环境问题,而只有臭氧层保护制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其成功经验为创建更加完善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人们对工业文明和都市生活的深刻体验,使现代性问题在不到200年的时间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波德莱尔最先发现现代性中所包含的二重性,他指出现代
将虚拟物流和危机管理理论运用于突发事件物流管理,提出了突发事件虚拟物流体系的概念,并从组建基础、组织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突发事件虚拟物流体系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其与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及其政策基本上是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方面的认识并不成熟,但其理论探索是非常积极和卓有成效的,尤其在关于中国知识分子
城管公务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暴力化倾向,暴露了我国政府在执政理念、权力制约以及法律和政策的决策、出台、运行、反馈与纠错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的关键在于转
今日许多学者不满足于科学的统一,而试图使人类文化大统一。这种尝试是有其内在理由和依据的。因为自然或世界、人的文化活动体系或人性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人类各种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武汉市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人生观、经营理念、政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影响与制约武汉市私营企业主阶层思想动态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做好
针对严重影响大采高工作面生产和安全的煤壁片帮问题,提出了采用能量原理中基于位移变分原理的利兹法分析煤壁破坏机理,并利用煤壁稳定性三维相似模拟实验平台研究"顶板-支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刘悦笛在2015年10月28日的《光明日报》中撰文谈“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文章指出,在儒家看来,“情”在人性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始一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所谓“始”,就是“道始于情”,这是人性结构的根基所在。此处之“情”,不仅是人类普遍源发的情状,而且也是人类根基共有的情感。所谓“终”,则为“孔颜乐处”,这是人性结构的境界追求。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孔颜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