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上午第二节课,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批改作文。
“叮铃……”下课铃响了一会儿,忽然从不远处的女生宿舍里传来时断时续的哭泣声。我循声走过去,哭声是从一间虚掩着房门的宿舍里传出来的。我轻轻地推门进去,只见谢思思扑在床上抽噎。
我关切地问:“思思,你怎么啦?”她一边拭泪一边说:“刚才政治老师把单元测试卷发下来,我的成绩又排在全班同学的后面,想来想去感到很伤心。”我又问:“其他科也是这样吗?”她说:“几乎这样。”我耐心地安慰她一会儿,她又去上课了。
谢思思是新到79班的学生。由于“普九”增班,师资不足,学校对一些班级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谢思思被编到我所任教的79班来。
谢思思个子矮小,消瘦的面容,厚厚的嘴唇,低垂的眉毛,性格多愁善感。79班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很高,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初来乍到的她难以适应。为了让她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安排她坐前排。我每次走上讲台,透过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都可以感受到她强烈的求知欲。我有意识地关注她,希望在她的身上发现闪光点。
每个学期班里都建立作文栏。又到出作文专栏的时候了,我要求同学们在专栏里添加一副对联。为了出好这副对联,我安排一节自习课来开展征联比赛活动,也顺道考一考同学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书法功底。我先提出要求:所写的对联不要求有严格的平仄声韵,只要符合对联的一般格式即可;先用草稿纸写,然后用毛笔工整地抄到红纸上,下课后将作品交上来。于是我将裁好的红纸发下去,比赛立即开始。这时,只见同学们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字斟句酌,教室里鸦雀无声。谢思思也搔首苦思着。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将作品交了上来。
我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阅读。“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团结拼搏奋进,虚心努力提高”“勤学习争当优秀学生,讲文明创建先进班级”……突然,一副虚实有致、笔锋微露的作品映入眼帘:“化压力为动力,变失意为得意。”我的心为之一震,这副对联结构匀称,对仗工稳,寓意新颖,竟然出自谢思思之手!该联反映了79班当时的学风,也表明了一个潜力生积极进取的决心。为了消除她的自卑感,使她树立自信心,我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建议她将这副对联贴进作文栏里。她看着我信任的目光,欣然接受。
此后,我对这个“小不点”更加关心,用一份平常心去点亮她的自信心,用一份爱心去点燃她的求知欲。课内,我不失时机地肯定她的成绩;课外,我不厌其烦地给她指点。谢思思学习十分用功,因为她的座位靠近讲台,有“近水楼台”的优势,所以一下课就经常向我提问,我总是一一给她解答。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中考,谢思思的思政史科综合卷考出全县第一名,语文科考得99分,是我校历次考试中的最佳成绩。
中考过后不久,暑假开始了。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材料,已经毕业离校多日的谢思思兴高采烈地走进来,她说:“陆老师,感谢您这两年以来对我的教育和鼓励,使我的学习不断进步。”我说:“应该感谢的是你,感谢你的那一次哭泣,因为那一次哭泣把我引进你的内心世界,让我了解了你的上进心。”
(责编 秦越霞)
上午第二节课,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批改作文。
“叮铃……”下课铃响了一会儿,忽然从不远处的女生宿舍里传来时断时续的哭泣声。我循声走过去,哭声是从一间虚掩着房门的宿舍里传出来的。我轻轻地推门进去,只见谢思思扑在床上抽噎。
我关切地问:“思思,你怎么啦?”她一边拭泪一边说:“刚才政治老师把单元测试卷发下来,我的成绩又排在全班同学的后面,想来想去感到很伤心。”我又问:“其他科也是这样吗?”她说:“几乎这样。”我耐心地安慰她一会儿,她又去上课了。
谢思思是新到79班的学生。由于“普九”增班,师资不足,学校对一些班级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谢思思被编到我所任教的79班来。
谢思思个子矮小,消瘦的面容,厚厚的嘴唇,低垂的眉毛,性格多愁善感。79班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很高,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初来乍到的她难以适应。为了让她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安排她坐前排。我每次走上讲台,透过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都可以感受到她强烈的求知欲。我有意识地关注她,希望在她的身上发现闪光点。
每个学期班里都建立作文栏。又到出作文专栏的时候了,我要求同学们在专栏里添加一副对联。为了出好这副对联,我安排一节自习课来开展征联比赛活动,也顺道考一考同学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书法功底。我先提出要求:所写的对联不要求有严格的平仄声韵,只要符合对联的一般格式即可;先用草稿纸写,然后用毛笔工整地抄到红纸上,下课后将作品交上来。于是我将裁好的红纸发下去,比赛立即开始。这时,只见同学们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字斟句酌,教室里鸦雀无声。谢思思也搔首苦思着。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将作品交了上来。
我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阅读。“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团结拼搏奋进,虚心努力提高”“勤学习争当优秀学生,讲文明创建先进班级”……突然,一副虚实有致、笔锋微露的作品映入眼帘:“化压力为动力,变失意为得意。”我的心为之一震,这副对联结构匀称,对仗工稳,寓意新颖,竟然出自谢思思之手!该联反映了79班当时的学风,也表明了一个潜力生积极进取的决心。为了消除她的自卑感,使她树立自信心,我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建议她将这副对联贴进作文栏里。她看着我信任的目光,欣然接受。
此后,我对这个“小不点”更加关心,用一份平常心去点亮她的自信心,用一份爱心去点燃她的求知欲。课内,我不失时机地肯定她的成绩;课外,我不厌其烦地给她指点。谢思思学习十分用功,因为她的座位靠近讲台,有“近水楼台”的优势,所以一下课就经常向我提问,我总是一一给她解答。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中考,谢思思的思政史科综合卷考出全县第一名,语文科考得99分,是我校历次考试中的最佳成绩。
中考过后不久,暑假开始了。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材料,已经毕业离校多日的谢思思兴高采烈地走进来,她说:“陆老师,感谢您这两年以来对我的教育和鼓励,使我的学习不断进步。”我说:“应该感谢的是你,感谢你的那一次哭泣,因为那一次哭泣把我引进你的内心世界,让我了解了你的上进心。”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