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三维重建技术VUE Point简介

来源 :中华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anghan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3D)PET 扫描因其高灵敏度而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由于3D 采集数据中包含了许多 PET 探测环之间的交叉投影信息,散射和随机计数也比二维(2D)扫描多,所以导致3D PET 扫描的重建过程比2D PET 扫描复杂。目前3D PET 图像重建的方法大致分为3类:2D 重建、2.5D 重建、3D 反投影重建和3D 迭代重建。2D 方法是先对3D 数据重组,转换成2D 数据,再采用已经广泛应用的2D 重建方法如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滤波反投影法(FBP)等进行重建。其缺点在于
其他文献
目的研制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降托烷(18F-β-FP-CIT).方法 18F-β-FP-CIT经两步法制备:1,3-二溴丙烷在相转移催化剂氨基聚醚钾
目的探讨新型32P支架对兔髂动脉狭窄的预防作用、机制及其"边缘效应".方法以Ni-P复合镀法制备32P放射性支架,与镀31P的非放射性支架配对后,随机植入兔两侧髂动脉,术前、术后
期刊
目的探讨99Tcm-二胺乙基丙二胺六乙酸(BPHA)的肾排泄机制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丙磺舒抑制实验确定99Tcm-BPHA的肾排泄机制;用γ射线测量装置测量一定时间内99Tcm-BPHA在
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对PET/CT全身显像诊断右肺底、肝顶病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胸部病变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结果,观察PET、CT及两者融合图像.患者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