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审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是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是运用艺术语言进行创作的形式。人类诞生智慧以来,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情感升华与思维进化的产物,肩负着传播文化,承载历史思想的任务。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坛中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作品中的艺术审美,不仅能理清英美文学巨大影响的根源,还能引导读者更深一步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同时提升其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前言:
  文学作品的審美价值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新时期下,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强调对其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开阔视野、体会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精华。本文针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审美进行研究,通过对英美文学文化魅力的理解和把控,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意义。
  1.英美文学作品艺术审美概况
  1.1英美文学简述
  英美文学是以古希腊及希伯来文学为文化基石,经过古希腊神话以及《圣经》的不断填充和完善,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西方主流文化。在英美文学中,英国文学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积淀悠久。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作家莎士比亚,其作品《哈姆雷特》《麦克白》等,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而追求自由,崇尚幸福的美国文学,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文学著作,充满着人类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表。利用多文化融合,英美文学实现了文化特殊性凝练与内涵性创造,经年累月,英美文学愈加具有审美典范与文化气质。
  1.2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在文学的价值实现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明确的审美价值导向。读者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有所了解后,才会对文学深入认识,从而将自身的价值观带入到作品中,形成自身与文学审美价值的融合,这是文学的审美价值重要的一个核心原因。对于读者来说,从内心的角度看,人们往往乐于接受美好的东西,也愿意让它们影响自己的生活和价值取向。因此,文学作品中,美好积极的艺术审美价值不仅能够吸引读者到文学创造中去,还会促进其教育价值的实现。从本质上来看,它决定了一部作品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的产生,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1.3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要素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审美要素主要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性化语言。个性化语言的运用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主题,同时使文学作品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最后两句,“向昏沉的大地吹奏!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通过气势回荡的表述,赋予文字以现实中,西风不可阻挡的气势,将乐观积极的心态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提升了整首诗歌的艺术审美价值。除了个性化语言外,英美文学作品往往还具有生动、真实而又丰富的情节,这些情节能够使作品浑然一体,且呈现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态。任何的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都需要通过一定结构安排去推动,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要素还包括了有序的结构。判断一篇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结构上的审美价值,就要看整篇作品在时间、空间或意识流顺序安排上是否错落有致、循序渐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层次井然、线条分明的顺序结构使得作品更具有可读性,同时也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2.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
  2.1培养英美文学作品的审美兴趣
  任何审美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兴趣引导才能进行,文学作为教育手段的一种,肩负着培养读者文学修养与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来提升读者的审美感受。应用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的独白,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将创作想象空间给阅读者,通过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审视和情感认知,进而产生愉悦的身心,获得较好的审美体验。阅读者审美兴趣的培养要在自身融入的情境下进行,通过独白等情感丰富文字的引导,促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将这种审美兴趣渗透到审美教育中去,真正培养读者的审美兴趣。
  2.2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提高读者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例如,歌颂神话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潘之歌》,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的“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等,通过朗读,这样的审美活动,引导读者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而获取某种心灵的满足或解放。为了更好地提升审美能力,读者可以对作品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分析。在赏析班扬的《天路历程》时,就“名利场”的讽刺意义可以进行挖掘。对歌颂神明、英雄为中心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读者在探寻这些人物产生的文化来源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英美文学作品的古典审美意蕴。
  2.3发挥读者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正是为了创造美,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审视美。每一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因文化等内涵的不同,其本身的基调和特征也不尽相同。读者作为欣赏者也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作品进行了再创作,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审美意义。在英美文学的阅读中,给读者提供审美创造的机会,增加其自身的思想体验,能够有效地提高读者的艺术审美能力。
  结语:
  文学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引导着人们的注意、感知、联想等各种审美因素。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研究,无论是在艺术审美还是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基于艺术审美赏析英美文学,对于加强读者的文学体验和感悟十分必要,对于未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种类的开拓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芳. 如何以跨文化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J]. 时代教育 ,2016,19:155-156.
  [2]孔来信:《浅谈英美文学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9 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翻译是一门美感艺术,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的感官享受,更传达在字里行间的意寓内涵。本文从文学翻译中体现的内涵美来解析文学翻译别于非文学翻译的艺术美感,其中在内涵美感中就意境构图美,情感表达美和文化蕴含美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叙述,从而加深对文学翻译更深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文学翻译;内涵美;意境构图美;情感表达美;文化蕴含美  作者简介:王璧,西南大学翻译硕士,现贵州医科大学任教。  [
Assisted migration has been proposed as a strategy for adaptive management of forest species in response to expecte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but it is controv
面对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发展形势,如何做好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疫情防控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确保措施有效及时,履职得当,这就需要在疫情面前,煤矿企业党
《圣经》作为经典的基督教作品,给英美国家的作家更多的熏染,也为英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本文从对《圣经》的介绍入手,提炼了《圣
凯特·肖邦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女性主义文学家,她的代表作之一《暴风雨》自发表以来就饱受争议。批评家们主要从讽刺和象征艺术、自然主义倾向及女性自我身份的觉醒等方面来对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课题编号:CXJJS16018。  摘 要:古米廖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阿克梅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反对象征主义把诗歌带入一个神秘、虚无的世界,古米廖夫做了自己的努力,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歌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新之路,本文从古米廖夫的简介、古米廖夫诗歌主题的探寻、古米廖夫诗歌的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分析古米廖夫的诗歌特色。希望对理解阿克梅派的诗歌创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文学作家,在他的书中,他刻画出一个又一个人物,这些人物都是鲜明的英雄形象。然而,在这些英雄的身上却有着悲剧色彩。本文就对海明威作品中的英雄主义进行深
美国当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的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真实地揭露了历史的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