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真”起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撰文批评上海小学语文教材篡改安徒生童话和剽窃王安忆文章之后,《收获》杂志社副编审、作家叶开昨日继续发力,在其博客上撰文称小学语文教材还大肆剽窃篡改巴金等名家作品。叶开将教材中巴金《鸟的天堂》课文与原文作对比,证明巴金作品遭到篡改,他认为这样的篡改,使得学生读到的课文,是被掺假的作品,原文的精髓已经被抛弃。叶开说:‘牛奶的三聚氰胺伤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则败坏他们的智力和精神。”’网友们近日对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解剖。
  据天津《城市快报》报道,自由研究者郭初阳集合了20多位中小学语文教师成立了一个民间团队——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儿、找茬儿”,并“弘扬现代公民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要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好语文,好的课本、优质的教学方法、适合孩子们就学的环境,那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些要在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下进行:那就是课本和教学过程要真,不管是《鸟的天堂》,还是剽窃篡改名家作品,这问题对孩子们固然很重要,但根子上还是大人的事。
  所以要让孩子真,就要有小学语文的内容真,要有编写教材的人真。有了叶开、郭初阳等人的较真,中国小学语文幸甚!中国小学生幸甚!
  郭初阳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发现了《爱迪生救妈妈》里的谎言,认为其内容极其荒谬!课文内容是這样的: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苦于房内只有几盏油灯,无法进行手术。刚满7岁的爱迪生,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让医生在明亮的反光下,为妈妈成功进行了手术。它附带提示孩子们:所有有成就的伟人,都有着美好的品德。
  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念大二的何易接受郭初阳的委托,对其故事的真实性作了详细的调查:却查无此事!
  阑尾炎这个词从1886年开始使用,而爱迪生7岁时是1847年,当时并无这个手术的概念!
  油灯反射属于“有影灯”,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进行阑尾炎手术!
  为了增强说服力,虚构名人故事,是一种策略,还是向童心中种植的一棵毒草?
  查《自己去吧》《陈毅探母》《地震中的父与子》《冰花》等课文,内容不是极夸张之能事,就是有不合理的情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为了体现父爱,这位超级老爸用38小时徒手挖出了14名小孩,课文的末尾,38个小时后,这些孩子从废墟中获救,他们说话利索、心态平静,无须任何救助,也无须任何治疗。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有序地爬出父亲刨挖的缺口。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不要化妆。告诉孩子们世界的真相。”在大人的世界里。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隐瞒真相,尚不知不觉,却继续让真相消失在孩子们的视线里,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悲哀,也是全中国未来的悲哀。
  我们透支着孩子们的童真,用语文课本作为工具。难道编写教材者不深思吗?孩子们迷信着课本,所以小学语文内容的选定当慎之、真之、童心之。
  有些课文内容看似“童真”,里面的文字叙述却明显虚假。陈毅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改一改,也许不会那么假。“妈,你跟儿子说这话?你以前给我洗了那么多次衣服,我这才洗还你一次!”虽说这样改也不尽人意,但50多岁的陈毅会那么说话吗?况且故事内容也许还是虚构的,所说的话也就更不靠谱。
  这就是语言的书面化让人感到虚假!
  另外就是在教学教程中的存在的虚假让语文失真。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阵后,让学生讨论,无一例外是“叽叽喳喳”,最后才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其实是一种假象;那种表演性质的课堂教学,在忽视甚至压抑生命冲动的同时,也使师生形成了一种热衷表面、不讲实效的心态,学生心灵深处也可能暗暗滋生着‘占有性人格’”(田汉族《交往教学论》第325页)。
  “同学们说雷锋的这种行为好不好?”“好!”机械式提问,机械式回答,似真却在雾里。如果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对话式教学的实质,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式教学,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上看去整个课堂是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也就无实际意义的“对话”。
  掌声鼓励中,也有很多失真。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就称赞:“非常不错,掌声鼓励。”随之响起“啪啦啪啦”的掌声。这种流于表面、笼统的夸奖,未免过于形式化,其真的成分明显浓缩。
  还原社会的真相,还原历史的真相,给童真未失的孩子们真相,这是老师的责任,也是教科书的最基本的目的!
其他文献
新课改倡导的是“人性化”教育,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大力贯彻个性化原则,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通过学习,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创设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安全、自由”的学习,体会应有的人文关怀,享受人生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思想品德教学氛围呢?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以人为本
许多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事业中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低,或者智力开发差。相反,恰恰是这些人在长期的学习经历中,非智力因素始终未得到开发与训练,造成了知识与能力之间巨大的落差,因而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的要求。以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而言,许多初、高中毕业生学了四、五年物理,但遇到家用电器失灵,却无法判断故障在哪儿,分不清火线与零线,短路时没有处置办法。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与训练,
一个成功的学生,并不仅仅在于书面成绩的多少。语言是一门灵活的艺术,如果你能掌握住她的神韵,你就能做到一点就通,一说就会,这一点并不是死记硬背能够替代的。而灵活运用一门语言,不敢说,不会听都会是最致命的障碍。在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一下口语的重要性。  现行小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反倒越不愿发言了。有些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是一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一堂课中,新课导人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导人新课要讲究艺术和方法。初中语文课导人新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人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导人方法,如:《天上的街市》,教师可直接讲:今天,我们学习郭沫若先生写的诗一《天上的街市》,接着就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作文教学由于它的特殊性,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也是困扰整个语文界的老大难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小学作文,更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写作文总不知从何说起,所写作文或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套话成篇,千篇一律;甚至语词破碎。词不达意。学生对作文课叫苦不迭,教师也是一筹莫展,虽经师生共同努力,但是收效甚微。下面,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所得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成因分析    造成农
[摘 要]权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随处可见,但带着驯服色彩的权力却在一家网戒中心肆意。主要分析了教育权力的过渡,以及权力被过度使用的过程,对权力主体的回归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网瘾 权力    一、对网络成瘾的相关认识    (一)我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现状分析。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生存空间,却也由此衍生出一个重大的问题,网络成瘾。据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调查
【摘要】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时期应当更加关注我们的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社会要提高认识,加强环保,给我们的家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可持续战略;提高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我们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十几年前清澈见底的小溪如今它没有当初的清澈,它在哭泣!我们的母亲河,
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在中学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一理念给低年级识字教学注入了清风活水,使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如何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便成了识字教学的关键。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着运用了各种趣味性很强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游戏互动,快乐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
[摘 要]近年来兴起的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师教育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大有帮助。但缺乏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全程规划和系统研修,对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自上而下的培训仍然使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的主体合作探究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教师作为教师教育的资源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校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