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做演员就像做科学家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8日,2020春节档电影大战正式开启。《唐人街探案3》在预售首日拿下1亿票房,创华语电影预售最快破亿纪录。
  五年时间,“唐探”IP已稳稳坐拥主流民意支持。经过五年生长,主创陈思诚团队对拓展“唐探宇宙”的野心也愈发强烈,更多“侦探英雄”应运而生。要让这个国民IP维持更久的生命力,显然需要“宇宙”中的每一名侦探都能独立成章,充满魅力。邱泽率先在电影《唐探3》的“预热作品”——网剧《唐人街探案》里证明了这点。
  邱泽会开着弹幕追看自己主演的《唐人街探案》网剧。大量弹幕中,他觉得最受用的是那些网友“吐槽”的话。
  譬如一场戏,他饰演的“林默”和“牙套妹”(剧中反派角色)展开争斗。过程中, “牙套妹”刺了“林默”两刀——第一刀,直接割其右肩;第二次,才是隔着枕头扎在他心脏附近的轻伤。受呈现效果影响,一些网友并未看清首刀,在“林默”逃跑时,纷纷发弹幕质疑:他为什么要一直扶着右边跑?不是左侧心脏受伤吗?演员演错了吧?
  邱泽把这些记下来:“这是我下次表演要注意的地方。我给的每个角度应该要更清晰。”
  而更多时候,网剧《唐探》弹幕区飘过的都是对演员邱泽的肯定。

他为什么会成为“林默”


  2018年,陈思诚着手为《唐人街探案》新作选角。有个名叫“林默”的重点侦探角色由谁来演绎,让他头痛。
  参与新季《唐探》创作的导演柯汶利恰好在那段时间看了电影《谁先爱上他的》,男主邱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向陳思诚提出可以考虑邱泽演“林默”,但陈思诚第一时间就Pass了这位在他印象中“小白脸”型的演员。
  没多久,陈思诚携Casting(选角)团队去台北工作,又有圈内人向他推荐邱泽,并给他看了《谁先爱上他的》。电影看完,他决定会一会邱泽。
  邱泽已记不太清那次会面具体细节。大致是自己收到了一份写着“林默”几场重头戏的剧本,见面当天,他和陈思诚直接就着角色讨论起来。聊天结束,就等着进组了,“我印象中就是一个还蛮顺畅的过程。”

  邱泽好奇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柯汶利为何会通过《谁先爱上他的》“同志”角色,就笃定他适合沉稳睿智的“林默”。他也在片场闲聊,问过总监制陈思诚为何最终定下他:“他说就是一种直觉,没讲其它原因。”
  在一次活动上,陈思诚透露:“(通过台北见面)我发现,其实他被很多人在‘误杀’。大家会固定地给他一个符号,可能他一些经历导致大家觉得他是怎样的人,但他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比如邱泽的敏感、脆弱、自卑,丰富内在……和林默是很像的。”
  实际上,接触过演员邱泽的导演,多会称赞其身上有股他们很喜欢的“劲儿”。早先接到《谁先爱上他的》邀约,也仅是因为邱泽和导演徐誉庭吃过一次饭。第一次在饭局上和邱泽交流,徐誉庭自觉他有着“阿杰”(邱泽在《谁》中饰演的角色)的气质,遂定其主演。
  结果,凭借《谁先爱上他的》一片,邱泽入围了2018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如今网剧《唐人街探案》高分热播,邱泽饰演的林默也已成为继秦风(刘昊然饰)、唐仁(王宝强饰)外最受欢迎的“唐人街侦探”。

不觉得自己算是“老天爷赏饭型”演员


  2001年拍摄人生第一部电视剧《雪地里的星星》时,邱泽每天花费最大气力做的就是背牢台词。他对拍戏没有概念,更不懂技巧,一心想的是,“怎样才能把这条拍过,不浪费剧组其他人太多时间”。
  后来经验渐涨,但“开拍之前必须烂熟每场戏”仍是邱泽最重视的。在《谁先爱上他的》开机前,邱泽就和导演多次探讨“阿杰”的设定:他对同性爱人的感情是怎样的?他面对同性爱人的妻子应该是什么心理……逻辑自洽后,他才放心入组。在拍戏期间,不管每天几点收工,回到住处,邱泽仍会对镜练习第二天的戏份,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网剧《唐探》首次挑战侦探角色,邱泽连续刷完了经典推理剧《神探夏洛克》及福尔摩斯系列电影,研究“推理的节奏跟气氛”。在进组前,他已经背过好几轮剧本:“因为林默很多台词不是那么口语化,是很逻辑性的。所以我不但要背词,还要把所有词 ‘内化’,让自己和角色思维真正融在一起。”等到真正开拍时,追求高标准的监制陈思诚常常会在片场要求演员:“台词能再快点吗?更快一点!”邱泽每次都能迅速达到要求。
  头两年,邱泽有认真做过一次总结:“严格算起来,我这辈子就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前面的18年在打排球;到了后面18年去演戏。两件事都做了18年。”
  邱泽本是一名体育生,主业排球。在他记忆中,打排球并不是一项风光耍帅的运动。“每年只有过年才可以休息一周”,“手关节会全部磨破”,“练习翻滚球时会在身上留下一条条伤痕”……这才是排球生的真实生活。
  如果说排球是邱泽自小学开始就习以为常的陪伴,那么进入少年期后,邱泽最感兴趣的梦想就是组乐队发片当歌手。也因为有个“Band魂”,在某个于健身房门口兼职发传单的晴日,邱泽接下了一位星探递来的名片。
  “台湾泷泽秀明”——这是公司起初给邱泽的定位。
  “一开始做这行我真的完全不懂,”邱泽露出无奈神情,“那时也是因为年纪轻,我想做乐队,做我想做的类型,和其他人意见相悖时,我就会蛮任性,很难沟通。所以那时跟唱片公司相处不是那么愉快,再之后就离开了。”
  后来几年,邱泽几乎只以“偶像剧演员”身份活动。
  接连拍摄了《无敌珊宝妹》《佳期如梦》《夏家三千金》《爱情睡醒了》等多部偶像剧,凭借帅酷的同质化男神角色圈了一波观众。
  邱泽不太同意“消耗”一说:“我并不觉得同质角色就等于重复。如果你的脑袋里已经把他们简单地归拢成帅酷这样的形容,那你演起来都一样。但我看来,同质角色里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细节,在那个高富帅的小宇宙里找到各种差别其实也蛮有意思的。第二个层面是,当时来的工作就是这些,那我的选择也就是这些。”

性格敏感,很多情绪需要时间消化


  邱泽曾沉寂过几年,来找他的戏少,他就把时间用来看电影,去上话剧培训课、看书。不需要演戏的时候,他有很多事情要做。
  2008年邱泽取得了方程式赛车手的资格,此后参加珠海国际赛车场亚洲AFR系列赛,两场比赛均问鼎亚洲组冠军,还拿下了珠海国际赛车场亚洲AFR系列赛亚洲组2013年度总冠军。
  他说赛车带给他的另外一个影响是平静,“身体的本能会要求你活着,要战斗到最后。当赛车在赛道上战斗的时候,你只有越平静,才能保证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所做的判断不出错。”
  邱泽身上有许多与娱乐圈格格不入的个性,他要自由,他研究心理学,他在读哲学,他思考死亡、梦想,喜欢的电影是《搏击俱乐部》这类带有黑色幽默的片子。
  邱泽小时候很叛逆,上学的时候很爱迟到,但他是故意的。老师说,邱泽你明天再迟到试试看,那他肯定会迟到,就要“试试看”。
  “现在想的确是很奇怪的性格。”
  他说,如今知道沟通和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表演也是其中一种表达。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一旦那个沟通方式跟对方建立不起来时,会干脆直接放弃掉沟通的可能性。很多时候的对话过程就是,“那就算了。”反正,你也听不懂,我也不想讲。
  他知道自己不善表达,因为天性敏感,又总会有很多思绪涌现,他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掉这些暗潮汹涌的情绪,“我需要时间消化,如果你想即刻当下马上要知道答案,我也没有办法。”

如何从偶像派跨越到演技派


  前不久,演员明道在某节目袒露过自己的转型焦虑。一度是台湾偶像剧“一哥”的明道,这几年一直试图进行专业上的突破,但或是偶像剧拍太久,市场上不少类型剧根本不会考虑他。
  邱泽坦言自己也面临过“无论我已经三十好几岁了,找过来的还只是偶像剧”阶段。

  “那段时期你怎么办呢?”
  “那表示你高富帅演得好啊!说明人家看到你对这类角色塑造是成功的,这是好事,”邱泽笑道。
  邱泽认为自己不存在“转型焦虑”这样的问题,“我是个非常慢热的人。当然,会有人和我说,圈子竞争那么严酷,你要清楚形势变化,要多上心自己的事业规划。但我觉得如果硬要去赶大环境的节奏……反正我不是那么有才华和能力可以赶得上,所以索性就别赶了。回到自己的步调节奏中,我反而舒服。”
  能被《谁先爱上他的》导演选中,又借由电影表现受到《唐探》系列青睐,继而通过在两部作品中呈现出的凌乱市井气让观众看到自己作为演员的更大可塑性,邱泽把这归结成“缘分”、“幸运”,也因此更热爱表演这件事。但邱泽没有野心去一鼓作气证明什么,“如果现在有有趣的偶像剧剧本,我也还是会接。”
  但偶像剧不是他的终点,邱泽觉得做演员就像做科学家,可以制造很多不同的化学反应,他一直想拍电影,阿尔·帕西诺、爱德华·诺顿、瑞恩·哥斯林都是他欣赏的演员。
  从偶像派跨越到演技派,什么是邱泽的秘诀?邱泽告诉记者,自己不是“噔”一下,突然之间就会演戏了。“你慢慢从错误的表演中取得一点养份,看了一部电影你也会获取一点养分,可能只有一点点,但也是慢慢累积到现在的。”

对话邱泽


  记者:林默这个角色一开始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邱泽:我觉得他很特别,是我遇过最特别的角色,在表演时需要有很多的想象力,因为他的特殊能力是嗅觉,他的鼻子很灵敏,很多味道、很多东西都很抽象,还有很多状况是现实生活不可能会有的,比如他有多重身份,他是清道夫,也是侦探,还是化学老师,这在现实剧里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记者:你一开始为林默这个角色做了哪些准备?
  邱泽:第一步是外型,定妆的时候就把头发给剃了,接着要去晒黑,因为故事发生在曼谷,所以外形上必须要接那个地方的地气。再就是他的野性,他对于美食、对于真相都有一种野性,很像动物的那种直觉,所以我们叫他黑犬。我就把自己饿了一段时间,这样真的从生理上就会产生那种野性,所以当你们看到林默吃牛肉河粉或者是吃炸酱面吃起来很香,那是因为我真的很饿。
  记者:你饿了多久?
  邱泽:拍摄的那段时间每天吃青菜、鸡胸肉、水煮蛋,就这些很清淡的东西。
  记者:吃牛肉河粉那场戏你一共吃了多少碗?
  邱泽:10碗以上,后来没数。你们看到的那个画面里林默吃了5碗,加上特写、全景和一些轨道运动,随便算一算都超过10碗。
  记者:你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什么?
  邱泽:我觉得是被牙套妹追杀的那场戏,拍了两天。林默在花店里面遇到牙套妹,牙套妹说要送他一朵花,林默问什么花,她说脑袋开花,然后就在他肩膀划了一刀,从那一刀开始,到林默离开花店为止,那一段一共拍了两天。
  记者:看到你说早年间其实部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进入了娱乐圈,那现在对你来说做演员是一份工作,还是你也能够从中去找到一些乐趣?
  邱澤:我觉得现在蛮能够享受这个工作,尤其是当你在深刻挖掘一个角色的内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有很多的可能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人同一个行为,这件事情很有趣,有时候就很像做实验,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出现,做演员有时候就像做科学家。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找到这种乐趣的?
  邱泽:我忘记了,但我每次都会用不一样的方法,像演林默时我就会让自己饿一段时间,都要自己想应该怎么样可以让自己更贴近那个状态。
  记者:这些方法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
  邱泽:你想做的话你就会找方法,去克服一些困难。   记者:你之前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演偶像剧,那时候会觉得这样的工作是一种重复吗?
  邱泽:不会,我觉得同样类型的角色里面一定会有不同的细微变化。
  记者:你也不会对总是演差不多类型的剧感到厌倦?
  邱泽:不会,有工作来邀约我都很感谢。
  记者:后来会有一个时刻突然清晰地意识都自己要做一个好演员吗?
  邱泽:没有突然觉得怎样,我一直都是往这个方向努力。
  记者:那你比较欣赏的演员会有哪些?

  邱泽:阿尔·帕西诺、爱德华·诺顿、瑞恩·高斯林。
  记者:爱德华·诺顿什么地方让你最为欣赏?
  邱泽:我很喜欢他在《美国X档案》里面的表达,他演一个3K党成员,然后我也很喜欢他在《鸟人》里面的表演。怎么说呢,我觉得他的气质是很幽默的,但是又有一点邪气,我喜欢那个部分。《搏击俱乐部》我也很喜欢。
  记者:《搏击俱乐部》里面那个角色好像没有什么邪气。
  邱泽:对,但他还是很幽默的,有一点点在开生活玩笑的感觉,我很喜欢他那个部分。
  记者:看你之前说过,拍戏的时候会经常对着镜子练习第二天要说的台词,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邱泽:我也忘了到底具体什么时候,但你心里面觉得越重要的戏,你就越想要提早练习,不想带给大家麻烦,到现场失误还是会很不好意思。
  记者:其实你在演《谁先爱上他的》之前也是一直默默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没有受到那么多认可,你会觉得比较沮丧吗?
  邱泽:没有特别沮丧的感觉,因为努力都是应该的,做好该做的事,是有这个念头。
  记者:你的心态一直都这么积极吗?
  邱泽:你要老是往负面的想,就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生活也是这样,对吧?
  记者:很多演员都会觉得做演员就比较被动,永远都是处在一个被选择的状态,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触?
  邱泽:没有好的戏,那就去度假,去体验生活,总是有很多可以让表演变得更好的方法。
  记者:有一个阶段让你感觉到自己在演戏这件事情上突然开窍了吗?
  邱泽:我觉得它是累积的,不是“噔”一下,突然之间你就会演戏了,好像不是那样,你慢慢从错误的表演中取得一点养份,看了一部电影你也会获取一点养分,可能只有一点点,但也是慢慢累积到现在的,不是突然任督二脉就被打通了,我不太相信那样子。
  记者:你平时会比较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
  邱泽:写实类喜欢看,像昆汀的影片我也很喜欢看,周星驰的喜剧我也很喜欢,实际上蛮广泛的。
  记者:有没有哪一部影片对你的人生产生过影响?
  邱泽:每一部电影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吸收到一点。我喜欢的片子我都会重复看,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重复看《一代宗师》,很喜欢里面的一些台词跟电影的意境,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李安的《少年派》,然后有一段时间很喜欢《一代茶圣千利休》,那是某一年的奥斯卡外语片。前一段时间在看《爱尔兰人》,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演的,三个多小时,这个片子已经看了两遍。
  记者:你重复看这些电影是为了吸收里面一些人物的表演方式吗?
  邱泽:也没有这么局限,你第一次看的时候总是会跟着剧情的波动走,第二次你就会留意到其他的细节和一些剧情上的安排,也包括每个人的表演细节,所以这也算是你的一种学习的方式。学习之外,我自己也很喜欢电影。
  记者:徐誉庭导演她算是对你影响很大的一位导演吗?
  邱泽:很关键的一个老师。
  记者:现在回想的话,你觉得她给过你的建议之中最让你受益的一条是什么?
  邱泽:活在当下,活在那个角色的当下。听起来很简短,但是也很难,太深入了。
  记者:能稍微解释一下吗?比如说你演完这部戏,你就会很快的走出这部剧,走出这个角色是吗?
  邱泽:你要跟这个角色在一起,当你在表演的时候,你要全然为了他活在现在,不要去管镜头,不要管灯光,不要管其他技术上的问题,你就是他,你活在这个角色的现在。
  记者:你觉得自己在演戏这件事情上是更偏向于体验派还是方法派?
  邱泽:好技术性的问题。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的,我是念体育学院的,排球打了18年,突然有一天被抓去演戏。方法和体验应该都有吧,我其实自己也搞不太懂,顺势而为吧,当下应该做什么就做,这样算方法吗?还是算体验?
  记者:你会去系统学习一些表演的方法吗?
  邱泽:也不太完全,如果跟科班出身的演员比起来,我知道的还是太少了。
  记者:你会尝试將那个角色的状态和自己的生命体验建立联系吗?
  邱泽:有一点,有这个过程,我会去找到启动自己情绪的开关。像你要我演饿的状态,我就会真的把自己弄到很饿,那个野性就会爆发出来。
  记者:你现在会有中年危机感吗?
  邱泽:没有,过了30岁之后我就懒得数了,懒得算。
  记者:有很多台湾演员现在会把重心放在内地发展,不知道你的规划是怎样的?
  邱泽:我觉得还是看故事、看剧本,看那个剧本、故事有没有挑战性,想要说的讯息是不是有趣,这些方面都会考量。
其他文献
“天生会降低别人的期望值,才赢得漂亮。”这是语姐,曾经的老板对我的评价。  为什么她会这么说呢?因为一开始我太不起眼了,甚至会让人觉得没有什么本事。但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我这个人真的还不错,进而另眼相看。  前2天,我在准备汤姆.希德勒斯顿的采访提纲,《金刚:骷髅岛》马上要上映了,他来中国做宣传。我获得了一个圆桌会议的机会,也就是所谓的群访,大家分别问问题。  这样一个机会,我非常珍惜,不仅仅是为了
都说荆棘丛中转身易,月下花丛回头难。  几乎很少有人会在事业最高点时自愿降为负数,开始从零起点跋涉前行,并且耐心自信地朝着自己的诗和远方前行。  而宁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0年前,宁远从电视台辞掉主持人工作,变成乡间小裁缝,看似随遇而安的选择背后,透露出一种掌控自己人生航向的倔强。辞职隐退做“裁缝”  “我不是个做大事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的宁远,却有着闪光的履历。  大学毕业后,宁远进入四川
梦游人骑着自行车飞奔出了梦境  他的双腿死命抖动他正奔向天堂  你搖他晃他而他不觉  你需要彻夜制造一辆天堂自行车以  便天亮前  赶上并把他追回。
“青岛有一条福山路,悠长寂静,在其一端还有一条分岔路,名为福山支路,蜿蜒向下,直抵海畔。上世纪20年代, 当影后胡蝶在福山路1号的洪深居所内研究剧本时,当福山支路的康有为故居内高朋满座时,当沈从文在福山路3号的小屋内为张兆和写下炽烈情书时,在另一个地方,宋春舫正在与胡适、梁实秋品评莎士比亚。这个地方是褐木庐。”  这是我在《大师们的背影》中看到的一段话。那时,这个城市注定是激情热切的,因为文化地标
我不再去在意梦里会出现什么人  但我希望是亲人,希望她们  捧着一封又一封的书信  捞起小溪里的月光,安靜地  回到老屋,一遍又一遍地读出  给亲人更多的祈祷  一想到这些,我就记不清那些在意的  就像多年前的自己
苏笑嫣,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媒体人,有微信公众平台[苏笑嫣]。 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诗潮》《诗林》《青年文学》《民族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出版有个人文集《蓝色的,是海》;长篇小说《外省娃娃》《终与自己相遇》;长篇童话《紫贝天葵》;诗集《脊背上的花》。 曾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诗选刊》2010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中
导语:2014年6月19日,首届光明《留学》榜启动仪式在光明日报社隆重举行。《留学》杂志将联合学生和家长代表、媒体联盟及行业人士,历时半年评选出留学行业的质量榜单,以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整合教育资源 无序中引领秩序  本次活动由《留学》杂志社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分会特别支持。  《留学》杂志社强调,举办光明《留学》榜的初衷在于促进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以
《晨曦》2020年艺术家 韩玉臣  第10、11、12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名誉教授。  1967年因画伟人像而初识油画。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作品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中华意蘊——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人美术作品展”。  先后在中国
《阅读〈红楼梦〉的十二个锦囊》  作者:刘心武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ISBN:9787547316719作者简介  刘心武,作家、《红楼梦》研究专家。1942年出生。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红楼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班主任》、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红学著作《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  在中国,说起国民度最高的书,定
“为鄂助力,为湖北拼单!”“让我们一起为湖北助力打call!”日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千名学生同时开启网络直播,为湖北“带货”,助力湖北秭归脐橙、茶叶等农特产品的销售。近百位高人气“网红”也积极响应该校号召为湖北拼单,吸引消费者购买湖北滞销农产品。  “大家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秭归脐橙!咱们的橙子具有果实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特点,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橘颂》就赞颂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