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一门顺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形势而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目前该门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学科地位不明、教学方式单一、实训软件缺乏等难题,笔者正是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上述问题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在当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的浪潮中,互联网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刚刚落幕的淘宝“双十一”,作为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相PK的神话又一次向人们证实了电子商务的威力和影响力。双十一的风头还没退却或者说人们还在“双十一”期间的订单之路上奔跑时,却迎来了12月12日的“双十二”,有了天猫“双十一”的191亿的基础,淘宝的双十二再度成为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这样的案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振奋。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满怀信心,希望在这个将来看来几乎无孔不入的行业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羮。那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些成功或正在成功,失败或者即将失败的行业案例或许是他们以后所从事的行业公司的普遍命运。
电子商务专业从2001在全国开设以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把握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纷纷开设了与电子商务案例相关的课程。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并非尽善尽美,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本文主要内容见图1。
图1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基本情况
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电子商案例分析课程正是这样一门以电子商务行业的成功或失败的企业为案例教材,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模式的观察、对营销事件的了解、总结、讨论和归纳、对成功或失败案例的解读来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层次;二是能够学以致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对成功或失败企业的案例的解读,一旦进入这样的企业,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揭示这些事物内在问题的实质,从而把握关键,解决问题。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师生交流承担不同角色,能够做到教学相长, 共同学习,启迪智慧。
二、当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欠缺之处
(一)学科地位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并未把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甚至有些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并未开设此课程,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欠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将此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并把其开设的时间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前一学期较为合适。理由是此时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营销、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 若对其再实施电子商务行业方面的案例教学,则专业的连贯性、系统性明显增强。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讲授方式还是以老师讲课播放课件和视频为主。上课时教师将一个个准备好的案例按照分析模型从商业方面、技术方面、经营方面、管理方面、资本模式逐一介绍,教师讲解细致全面,但学生却无精打采。笔者多年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学,对上述上课氛围非常熟悉。教师颇费努力地把已经准备好的课程如数家珍般填至学生大脑,学生思考空间狭小,长期形成懒惰心理,即使上机实训,督促其查找资料,准备案例也无济于事。
(三)实训软件缺乏
由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尚处于摸索和总结阶段。又加上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倒闭破产现象较为普遍,成功企业案例总结起来相当困难。相关的实训軟件的开发商把软件开发的重点集中在相对较为容易的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上,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软件开发动力不足。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训软件,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理论内容、书本内容为主。该课程缺乏新颖配套的培训软件,即使个别院校有实验室,但实验室建设也多是只有硬件没有软件,对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具体应用往往只能通过浏览知名网站的形式进行,学生积极性不高。
(四)考核形式不合理
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考核仍是沿袭传统期末闭卷考试形式,一卷定成绩是目前高职院校这类课程的普遍现象,这种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更不利于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提高起到明显的效果。
三、提高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效果对策
(一)提高课程地位
学院相关系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明确此门课程的专业必修地位,增加该类课程的学分,调整该类课程开设的时间,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二)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程教授形式
针对目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笔者建议教师同仁在讲授该类课程时隐化自身角色,提高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参与地位。所有的电子商务案例交由学生自主学习,认真查看,广搜资源,制作相关章节课件。如果条件可行,可在课程中分配相应的角色,由学生自行感觉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风格、运行模式。教师改变自身角色,以旁白身份进入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
(三)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聘请优秀人士讲座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实训软件开发滞后和缺乏的局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可采用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来弥补。由于目前校企合作开展困难的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寻找电子商务类或网络营销类企业作为学习实习基地。另外为了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专业前景的广阔性,还需聘请该类行业的中层以上管理者来学校讲座,做企业宣传,既可以为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也可以为这类企业提供良好的宣传企业的机会,为企业招贤纳士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于锦化.中国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研究评述和展望[J].电子商务,2009,(4)
[2]韩林.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3]范智军.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4]司林胜,雷兵。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
[5]董林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8
关键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在当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的浪潮中,互联网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刚刚落幕的淘宝“双十一”,作为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相PK的神话又一次向人们证实了电子商务的威力和影响力。双十一的风头还没退却或者说人们还在“双十一”期间的订单之路上奔跑时,却迎来了12月12日的“双十二”,有了天猫“双十一”的191亿的基础,淘宝的双十二再度成为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这样的案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振奋。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满怀信心,希望在这个将来看来几乎无孔不入的行业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羮。那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些成功或正在成功,失败或者即将失败的行业案例或许是他们以后所从事的行业公司的普遍命运。
电子商务专业从2001在全国开设以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把握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纷纷开设了与电子商务案例相关的课程。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并非尽善尽美,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本文主要内容见图1。
图1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基本情况
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电子商案例分析课程正是这样一门以电子商务行业的成功或失败的企业为案例教材,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模式的观察、对营销事件的了解、总结、讨论和归纳、对成功或失败案例的解读来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层次;二是能够学以致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对成功或失败企业的案例的解读,一旦进入这样的企业,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揭示这些事物内在问题的实质,从而把握关键,解决问题。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师生交流承担不同角色,能够做到教学相长, 共同学习,启迪智慧。
二、当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欠缺之处
(一)学科地位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并未把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甚至有些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并未开设此课程,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欠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将此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并把其开设的时间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前一学期较为合适。理由是此时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营销、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 若对其再实施电子商务行业方面的案例教学,则专业的连贯性、系统性明显增强。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讲授方式还是以老师讲课播放课件和视频为主。上课时教师将一个个准备好的案例按照分析模型从商业方面、技术方面、经营方面、管理方面、资本模式逐一介绍,教师讲解细致全面,但学生却无精打采。笔者多年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学,对上述上课氛围非常熟悉。教师颇费努力地把已经准备好的课程如数家珍般填至学生大脑,学生思考空间狭小,长期形成懒惰心理,即使上机实训,督促其查找资料,准备案例也无济于事。
(三)实训软件缺乏
由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尚处于摸索和总结阶段。又加上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倒闭破产现象较为普遍,成功企业案例总结起来相当困难。相关的实训軟件的开发商把软件开发的重点集中在相对较为容易的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上,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软件开发动力不足。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训软件,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理论内容、书本内容为主。该课程缺乏新颖配套的培训软件,即使个别院校有实验室,但实验室建设也多是只有硬件没有软件,对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具体应用往往只能通过浏览知名网站的形式进行,学生积极性不高。
(四)考核形式不合理
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的考核仍是沿袭传统期末闭卷考试形式,一卷定成绩是目前高职院校这类课程的普遍现象,这种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更不利于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提高起到明显的效果。
三、提高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效果对策
(一)提高课程地位
学院相关系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明确此门课程的专业必修地位,增加该类课程的学分,调整该类课程开设的时间,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二)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程教授形式
针对目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笔者建议教师同仁在讲授该类课程时隐化自身角色,提高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参与地位。所有的电子商务案例交由学生自主学习,认真查看,广搜资源,制作相关章节课件。如果条件可行,可在课程中分配相应的角色,由学生自行感觉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风格、运行模式。教师改变自身角色,以旁白身份进入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
(三)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聘请优秀人士讲座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实训软件开发滞后和缺乏的局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可采用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来弥补。由于目前校企合作开展困难的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寻找电子商务类或网络营销类企业作为学习实习基地。另外为了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专业前景的广阔性,还需聘请该类行业的中层以上管理者来学校讲座,做企业宣传,既可以为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也可以为这类企业提供良好的宣传企业的机会,为企业招贤纳士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于锦化.中国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研究评述和展望[J].电子商务,2009,(4)
[2]韩林.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3]范智军.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4]司林胜,雷兵。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
[5]董林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