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识记 科学识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学生今后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但长期以来识字策略选择的无序、混乱造成了低效识字的局面,一年级识字在策略的选择上应区别于二年级和其他年级,应该用更直观、更整体的方式呈现和识记汉字。
  [关键词]整体识记;科学识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92-02
  【教材编排的整体性意图】
  一年级部编本语文上下册教材要求学生认字共700个,教材编排从生活中的高频字开始学习,既关注了汉字的文化性,更关注了儿童的汉字学习规律和儿童的生活学习资源。笔者认为,部编本一年级教材无论是识字儿歌、课文、还是园地的识字加油站编排上,链接经典传统,链接儿童心理,链接社会生活,体现语文开放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我们应该立足于音形义的学习,以一下部编本教材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整本教材在识字内容的选择及编排上,选择了音形义都相对整合的识字内容载体,更加遵循整体性原则。

一、看图识字,字与图的整体融合


  早在孩子2-3岁时,就已经对色彩、线条、形状等敏感起来,到了6-7岁,视觉智能已经非常敏锐,看图识字这种方法,让文字与图像对照,孩子特别感兴趣,也记得特别牢。不过,一年级的看图识字和幼儿园的看图识字还是有区别的,幼儿园侧重于物与字的对照,而一年级强调的是字与图的整体融合。例如教学一下识字一《春夏秋冬》,我们需要用好这四幅图,让中国文化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的特有的文化意象,在孩子的心目中的想象更加丰盈。让每一个汉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在孩子心中能存下图像化的记忆,正是我们一年级通过看图识字要追求的目标。

二、字族韵文 字与句的整体融合

其他文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此语道出了实践之重要。近年来,综合实践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走进课堂,以其独有的趣味性、灵活性深深地吸引着师生,给学校课程注入了一股春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巧妙结合实践活动课,改变学生畏惧作文的现状,使学生爱作、乐作,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试着将实践活动课与习作指导有机整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卓有成效地改善了学生口中“作文难,难于
[摘 要]“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布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每个板块集中力量解决一个问题,各板块间紧密联系,深度融合;看似并列实为一层层深入的关系,思路呈现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关键词]搜集信息;扶放结合;品词析句;文道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具有图文并重,将人脑思维形象化的优势。习作教学引入思维导图,对于拓宽学生思路,改善表达方式,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表达真实内心世界的自主性大有裨益。以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选择材材;构思;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形声字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好形声字的教学问题,识字教学问题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也让其教学变得有规律可循。部编本教材在编写中就充分发掘和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极大地促进了识字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部编本;识字教学;形声字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寓言故事因内容精简短小、语言简洁明了,含义却极其深刻的表达特点,而占有不容忽视的教学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紧扣寓言特色,进行有效教学,上出语文味。以《鹬蚌相争》一课为例,探讨寓言教学策略。  [关键词]寓言特色;有效教学;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62-02  研课:聚焦寓言文本特色 
[摘 要]童话诗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这是一篇童话”,全诗都弥散着浓郁的童话特色。教师只有真正站立在学生的角度精准而妥帖地解读它,才能明晰童话诗教学的靶心,从而为瞄准语用教学的核心目标提供方向性支撑。为此,教师需要紧扣童话诗歌的教学特质,引领学生巧妙识字、辨析词语、品味语句、补充诗歌、仿照练笔,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童话诗;灵性;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要]民间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课文题材,它具有情节曲折、语言自然、夸张有趣的特点。因此,民间故事的教学中,在学生熟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着眼单元整体,揣摩编者意图,关注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把握故事的情节和脉络,并通过口头语言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贴近儿童言语思维的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
[摘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教材对低年级语文识字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面对如此庞大的识字量,我们唯有在“语境”中采用多样的识字方法,带领学生识字,这样,学生既认识了字,也习得了多元认字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字。  [关键词]低年级;语境;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内化感悟,主动建构。教师可通过阅读探究、小组汇报等形式,帮助学生自我梳理,清晰思维,在反思总结中提高阅读能力,形成有效阅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阅读策略;主动建构;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
[摘 要]习作赏评课,立足一个“赏”字,通过真诚欣赏学生,在赏评中唤醒写作种子,激发学生自觉表达,同时紧扣文体特征,在赏评中夯实写作方法:在赏中导,在赏中评,在赏中改,在赏中写。通过习作赏评,师生共同经历丰满而多元的习作旅程,从而达到“不教之教”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习作赏评 不教之教 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