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现代性解码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构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8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一统”是刻画古今中国理想政治形态的核心符号和代码,远远超越制度纬度的内涵,凝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共识,也是对于认同政治的终极指向,被普遍识别、认同和遵循.基本内涵是追求思想、观念、政治制度、政令等构成的政治系统的和谐、一致和统一,具有深刻的政治认同蕴含和功能.近代以来,作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不符合政治发展需要,由认同政治高级形态退居为低级形态并最终被抛弃,但并未根本上改变“大一统”作为中国认同政治图景的事实.相反,作为描绘理想政治形态符码的“大一统”精神一直存活下来并不断发展.“大一统”具有现代性因子.现代化时空语境下,“大一统”的现代性解码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挖掘“大一统”的政治认同价值,促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构.
其他文献
商事主体可以以COVID-19疫情及中美政府的防控措施为由主张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免责.首先应考察合同免责条款,未来在合同中明确将流行病列入免责事由是必要的.《联合国国际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始于十月革命前.这其中,李提摩太作为最早译介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文本的西方人,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文章主要结合“西学东渐”的历史语境,分析
微软人工智能写作程序“小冰”的诗歌中存在大量的风景书写.这些风景书写背后,有一套建立在“五四”以来现代诗歌农业文明抒情逻辑上的风景审美结构与认识装置.通过对人工智
1939年,身处大都市、定位为中产阶级市民杂志的《良友》画报,连续3期刊登了有关红色延安的摄影报道,惯以“粉色形象”现身的都市画报成了延安“圣地”形象建构的强力媒介.其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生物安全法》的草案审核加紧,生物安全立法的目的是使国家、社会、经济、公共健康、生态环境正常发展,不受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活动侵害或
明清易代,推动研杜、师杜走向兴盛.山西平定人苗蕃作为明清易代之际仕、隐纠结的中下层文士代表,亦投身于学杜、师杜的时代大潮.苗蕃著述颇丰,诗歌创作以宗杜著称,其《集杜百
1987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王超冰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面世,它由1983年起连载于《陕西教育》的《中国现代文学》修订而成,不仅在命名上明确了与既有文学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