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情感”渐入佳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a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当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时,一般会表现出波动的状态,这就是情感。就语文教学特性而言,有的老师在课上会提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毫无疑问,老师想通过这样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以产生情感共鸣。但如果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又如何产生“共鸣”呢?讲到这里,我先谈谈情感的感染性问题。所谓感染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情动情。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共鸣;一是移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反之亦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案例,谈谈课堂上如何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一、正确解读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中国古代有“为情造文”之说。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多方面情感因素,这情感因素是激起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课本中大量饱含情感的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的重要素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利用好新编的语文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如《长城和运河》、《做一片美的叶子》,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帘,美的形象和語言使学生着迷、陶醉;《青海高原一株柳》、《安塞腰鼓》,字字句句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珍惜可贵的金色年华……
  2.挖掘教材情感资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把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真切地传达给学生。要做到这点,教师就要进入角色。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感情投入,学生自然受到感染。如教学《孔子游春》中孔子与弟子游春踏青,孔子赋予水人的秉性,把它喻为真君子,教育弟子要做如水的真君子,真正体现教育家的崇高境界。读之,除使你感染、令你陶醉外,还会引起你对生活的思索。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真正体会这春意之浓。假如老师冷漠视之,一般地教授知识,学生怎会产生共鸣?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情感共鸣
  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学中,教师能否将学生置于适合的情境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做到这一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如讲授《青海高原一株柳》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青海高原,因此很难感悟这株柳与普通柳有什么不同,体会不到壮美的意境。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观看青海高原的录像,感受环境的恶劣,再辅以音乐、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与家乡灞河的柳树作比,在多种感官下体悟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壮美。在声、像、文字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进入青海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留心文本空白,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老师应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达到“着墨、留白皆入画的境界”,让学生学会思考。有些人认为新课程下的好课,主要看课堂上有没有新学习方式出现。不管教学内容,一律给课堂贴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标签。课堂异彩纷呈,一会儿小组合作,一会儿多媒体展示,忙得很,却少了认真阅读环节,少了静思默想的时间。正如杨九俊院长所说:“情节的晃动阻碍了思维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充其量是欢快多变的“小溪”,并不是暗流涌动的“大海”。国画中有一种绘画技巧——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重在神态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阅读教学不也如此吗?课文中的留白是学生思维的园地,运用阅读期待、模糊教学等技法,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探究空间,则情感必然得以尽情释放。
  1.学会等待。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期待。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我提了“母亲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个问题。当时学生一片寂然,可我并不着急,而是让学生静静地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联系课文内容好好思考。教师不要害怕这一时的静默,经过静静思考,学生才会与人物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别怕学生讲不好,不是还有老师的点拨、提升吗?等待,是对自己的信任,更是对学生的信任。等待是一种艺术,是教学设计中的“留白”。
  2.模糊教学。汉语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反而陷入为找答案而说答案的泥沼。所以,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把感悟体会说得明明白白。如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最后一段“我”用抱母亲这种方式表示“我”对母亲的爱时,我采用以读代讲、悟意蕴的方式。当悠扬的琴声响起,学生伴随着音乐深情地朗读这一段文字,你能说他们没有和作者一起感动吗?至于答案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因为这些体悟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将有所改变。重要的是在这种模糊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激起他们与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填补文本的空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要使学生与文本真正产生情感共鸣,老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多思考、多留意。
其他文献
摘 要: 朗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語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并为学生明确朗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服务。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朗读教学  《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
摘 要: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往往是教师和“优等生”的天地,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学习,只是机械地掌握了知识,而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没有实现真正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探索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很好地改变学习现状。那么,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该如何实现,本文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审美教育缺失。选入高中教材的都是经典的文言篇目,其中蕴含丰富的语言美、人格美和文化美。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言美 人格美 文化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教材的篇幅数量和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可看出一二。中华有着上
摘 要: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丰富了教学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共享优质资源,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大好事。若滥用,则效果未必好。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围绕教学需求恰当取舍,用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小学语文 择用资源 优化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技术涵盖了广阔天地。随着农村现代远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例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完成生产并出现产后疾病的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