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藤更和苏达立的故事——浙大二院与宝石山及莫干山的牵连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jdxy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桃园新村.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即使生长在杭州的年轻人,也未必知道它.rn从保俶路拐进宝石二路,前行不久,很自然地选右侧一处石阶上行,几幢橙黄的建筑散落其间——就是它了.
其他文献
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与分离的忧伤,近120位出席首届浙江省国际友城媒体合作传播论坛的外国嘉宾,挥手告别刚刚结识的朋友.我也是其中一员.rn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来自五湖四海的
期刊
联合国大会近期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捷克文学报2019年第12期以中国茶为专题做了一组报道,其中有去年到访过浙江的记者雅娜·帕夫洛娃的文章,我们来看看她怎么说茶。  坐落在杭州的中国国家茶叶博物馆外观朴实无华,一对年轻人坐在长椅上眼望茶园。在中国我们首次有机会
期刊
初冬的晚上,“歌声飘过30年·胡雁独唱重唱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激情唱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胡雁携手海归低男中音歌唱家孙禹,以及她的学生们,在两个多小时的音乐会上,为观众用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和中文献上了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而下半场学生们献上的中国歌剧《原野》的主要咏叹调和重唱片段,是胡雁近5年的教学中最值得书写的。  从杭州转塘浙音路1号的学校到位于富阳区的家,从春绿、秋黄到冬枯
期刊
作为一名在泰国出生长大的华裔,我到杭州参加中国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谈一点感想。  第一,姓名。我们的姓是从祖先传下来,我名字中有个“正”,这是爷爷给我起的,因为按照家谱上的排列,我这一辈就是“正”字辈。中国人的姓可以代表一个家族,每一个姓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故事。  第二,沟通方式。语言相通且彼此有共同的话题。我在北京参加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优秀学员访华计划时,结识了一位活动志愿者
期刊
中國美术学院秋叶艺术节日前开幕,本次主题为“诗意·光景”,将枯枝重聚、落叶重组,化叶为诗,转秋为艺。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社会美育嘉年华,一场席卷整个杭州城、化枯枝落叶为神奇的全城艺术节。除了中国美术学院正门口的《掷铁饼者》,旁边美院美术馆门口还有一台用落叶组成的电影播放机,你可以看到似鱼又似鸟的庞然大物鲲鹏、用金黄落叶汇集起来的《蝉蜕》,还有挂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中庭一串串优美的落叶帘。  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