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政治情绪化表达多发,群体性极端行为容易爆发;网络娱乐热点备受关注,网络意见领袖引导作用较大。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基本特征是:表达内容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迅速;网络表达引导困难,传播过程参与者众多。文章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建设滞后;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从众心理较强;网络信息法律规范缺失,网站监督管理缺位等方面,分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根本原因。并从强化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培植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两个方面,研究推进大学生网络理性表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G641;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24-02
自媒体时代下,人们通过网络传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然而,人们表达意见时不一定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论,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当人们的情绪不受自身意识控制时就可能出现非理性的表达行为,甚至会出现谩骂诋毁等恶性的网络评价行为。网络非理性表达主要是指人们在不受理性思维支配的情况下不自觉、情绪化、无逻辑性地表达自身认识和情感的行为。当前,大学生参与网络意见表达的行为越来越频繁。在网络表达过程中,现实状况与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表达自我与个别新闻媒体有时报道不充分的矛盾等,使部分大学生有时容易产生情绪化、群体性的表达行为,这种不理性的表达行为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大学生在参与自媒体讨论的过程中,有时容易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认定事实的真伪、表达自己的好恶,这种缺乏理性认知的行为很容易走向极端,并演化成诽谤、诋毁、人身攻击等不理性的网络行为。本文分析引起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根本原因,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高校借鉴和思考,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基本特征分析
1.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主要表现形式
分析
(1)政治情绪化表达多发,群体性极端行为容易爆发。随着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参与或者表达的一些话题,在网络环境中有时得到较为自由的表达和传播。当网络上出现一些具有鼓动性的言论时,大学生往往会出于维护社会公正的目的而情绪激动,并积极参与到跟帖讨论中,因而情绪化表达很容易演变成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具体表现形式。另外,受到公平正义理念的影响,大学生对现实中的不公平、不法现象等十分关注。一旦某个具体事件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事件,那么这个事件有可能会成为群体性网络意见表达的导火索,并可能引起极端行为的爆发。例如宝马案等成为引发群体性极端行为的突发事件,引起了大学生的多方讨论。
(2)网络娱乐热点备受关注,网络意见领袖引导作用较大。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可能被企业或者个人利用并炒作,而缺乏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大学生,往往会受到炒作热点的吸引,参与到跟帖讨论的过程中,特别是其中的娱乐事件很容易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有的热点事件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念却往往是不正确的、不全面的,大学生在点击回复娱乐热点事件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低俗网络表达的影响,去接受甚至模仿其所体现的价值导向。
2.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基本特征分析
(1)表达内容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迅速。自媒体环境下,人们有了更为便捷、更为迅速的表达渠道,例如,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微博博客等成为人们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又推进了网络舆论的发展进程,使得普通民众的舆论力量不断深化,表达内容更加广泛。只要网络上的信息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那么这些信息就会成为校园网络传播的热点问题,甚至一些不具有现实意义的恶搞、调侃也会成为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又为大学生参与自媒体讨论提供了技术条件,大学生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够轻松传播信息、表达意见。
(2)网络表达引导困难,传播过程参与者众多。自媒体环境下,网络使用者的人数众多,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制造者或者是传播者,这就使得网络意见表达具有更强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受控制性。而大学生往往都对网络语言有着较强的使用能力和控制能力,高校的网络管理者常常无法及时监测出网络意见的发展动向,也无法准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因而对于高校来说,在自媒体时代要做好网络表达的监测和引导具有更大的难度。
二、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根本原因分析
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建设滞后
网络社会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表现在网络中就会发展成为非理性的表达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却可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并引发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内的讨论。同时,高校、家庭和社会在网络道德建设上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不强,网络心理问题多发,网络成瘾、网络诈骗行为等频繁发生,这使得大学生在表达网络意见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理性思维的引导作用,单纯在情绪化的非理性意识控制下做出不理智的表达行为。
2.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从众心理较强
大学生在网络意见表达过程中,实际上具有两面性。对他人的道德错误往往无法容忍,但是自身的自律意识不强,往往认为自己是舆论的审判者,认为舆论道德应当成为惩罚他人的手段。因而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控制,一旦出现自己认同的观点就不加辨别地赞同,而出现意见相左的表达时则激动地进行反驳。大学生渴望表达自我但又缺乏控制辨别能力的矛盾,容易引发非理性的网络表达行为。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G641;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24-02
自媒体时代下,人们通过网络传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然而,人们表达意见时不一定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论,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当人们的情绪不受自身意识控制时就可能出现非理性的表达行为,甚至会出现谩骂诋毁等恶性的网络评价行为。网络非理性表达主要是指人们在不受理性思维支配的情况下不自觉、情绪化、无逻辑性地表达自身认识和情感的行为。当前,大学生参与网络意见表达的行为越来越频繁。在网络表达过程中,现实状况与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表达自我与个别新闻媒体有时报道不充分的矛盾等,使部分大学生有时容易产生情绪化、群体性的表达行为,这种不理性的表达行为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大学生在参与自媒体讨论的过程中,有时容易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认定事实的真伪、表达自己的好恶,这种缺乏理性认知的行为很容易走向极端,并演化成诽谤、诋毁、人身攻击等不理性的网络行为。本文分析引起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根本原因,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高校借鉴和思考,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基本特征分析
1.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主要表现形式
分析
(1)政治情绪化表达多发,群体性极端行为容易爆发。随着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参与或者表达的一些话题,在网络环境中有时得到较为自由的表达和传播。当网络上出现一些具有鼓动性的言论时,大学生往往会出于维护社会公正的目的而情绪激动,并积极参与到跟帖讨论中,因而情绪化表达很容易演变成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具体表现形式。另外,受到公平正义理念的影响,大学生对现实中的不公平、不法现象等十分关注。一旦某个具体事件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事件,那么这个事件有可能会成为群体性网络意见表达的导火索,并可能引起极端行为的爆发。例如宝马案等成为引发群体性极端行为的突发事件,引起了大学生的多方讨论。
(2)网络娱乐热点备受关注,网络意见领袖引导作用较大。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可能被企业或者个人利用并炒作,而缺乏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大学生,往往会受到炒作热点的吸引,参与到跟帖讨论的过程中,特别是其中的娱乐事件很容易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有的热点事件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念却往往是不正确的、不全面的,大学生在点击回复娱乐热点事件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低俗网络表达的影响,去接受甚至模仿其所体现的价值导向。
2.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基本特征分析
(1)表达内容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迅速。自媒体环境下,人们有了更为便捷、更为迅速的表达渠道,例如,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微博博客等成为人们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又推进了网络舆论的发展进程,使得普通民众的舆论力量不断深化,表达内容更加广泛。只要网络上的信息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那么这些信息就会成为校园网络传播的热点问题,甚至一些不具有现实意义的恶搞、调侃也会成为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又为大学生参与自媒体讨论提供了技术条件,大学生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够轻松传播信息、表达意见。
(2)网络表达引导困难,传播过程参与者众多。自媒体环境下,网络使用者的人数众多,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制造者或者是传播者,这就使得网络意见表达具有更强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受控制性。而大学生往往都对网络语言有着较强的使用能力和控制能力,高校的网络管理者常常无法及时监测出网络意见的发展动向,也无法准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因而对于高校来说,在自媒体时代要做好网络表达的监测和引导具有更大的难度。
二、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根本原因分析
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建设滞后
网络社会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表现在网络中就会发展成为非理性的表达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却可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并引发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内的讨论。同时,高校、家庭和社会在网络道德建设上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不强,网络心理问题多发,网络成瘾、网络诈骗行为等频繁发生,这使得大学生在表达网络意见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理性思维的引导作用,单纯在情绪化的非理性意识控制下做出不理智的表达行为。
2.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从众心理较强
大学生在网络意见表达过程中,实际上具有两面性。对他人的道德错误往往无法容忍,但是自身的自律意识不强,往往认为自己是舆论的审判者,认为舆论道德应当成为惩罚他人的手段。因而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控制,一旦出现自己认同的观点就不加辨别地赞同,而出现意见相左的表达时则激动地进行反驳。大学生渴望表达自我但又缺乏控制辨别能力的矛盾,容易引发非理性的网络表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