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建:校长是我的“第二职业”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教育经典名言,一直是云南省罗平县振兴小学校长李国建的座右铭,更是他的口头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名普通小学的教育工作者,逢人便谈教育,谈教育必说爱——人之大爱,师之大爱。
  云南罗平,地处珠江源头,素有“滇黔锁钥”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鲁布革水电站在罗平建成投入使用,让罗平蜚声国内水电行业;90年代初,旅游业的开发让罗平再次进入大众视野,“金花银瀑的故乡”等美誉,彰显出罗平这块红土地的魅力。然而,作为全国石漠化严重的贫困县,渴望教育、渴望改变、渴望发展成为罗平城乡的主基调。也是这一时期,土生土长于罗平大山深处的李国建,背着人生憧憬的行囊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他“用爱伴随童心成长”的教育时光。
  “救急校长”奔波开拓路
  1993年,走上教学岗位才满3年的李国建,因其干练和勤奋,担当起校长的职务。那时候,大概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干就是快26年。
  因为工作原因,他需要辗转于县城和乡村六所不同的小学,“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责任与担当,让他得名“救急校长”。腊山街道坡依小学、羊者窝小学、罗雄街道大水塘小学、马街镇中心学校、罗平县九龙小学、罗平县振兴小学,李国建长长的履历犹如一个个教学阶梯,他用充满朝气的步履,带领着不同的团队艰难而执着地攀登。
  笃学上行,止于至善。每到一校,李国建本着“有条件要做,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的开拓精神,全面完善罗平县教育的“八化建设”:办学条件标准化、常规管理绩效化、德育工作实效化、质量管理全面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三名”工程过程化、校园环境人文化、安全管理精细化。学校的基础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有李国建在的学校,综合考核成绩总是名列全县前五,让“救急校长”更加名副其实。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李国建奔赴乡镇乃至县直相关部门的身影,离不开他披星戴月的身影,离不开一颗赤诚教育的拳拳爱心。
  每每谈及过往,他那帅气的脸庞总会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对一个人来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和锻炼,更何况我来自农村,能吃苦,更懂得农村孩子需要什么。”话语轻松平常,但在朴质的心态背后,让人看到了一位倾心教育的“救急校长”丰满的精神世界。
  “神奇教鞭”舞出爱心圆
  “好校长首先必须是位好老师。”当聊起校长与教书的关系时,李国建极其认真地说道:“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是生命。校长首先是老师,而且必须是优秀的老师,才能树典立范,与时俱进,才能触摸到教育的真谛和灵魂。”
  言必信,行必果。在履行好校长职责的同时,李国建从未离开过自己热爱的讲台,从未放下温暖的教鞭,坚守教学一线,与师生共同成长。
  正如他开玩笑时说的那样:“教书是第一职业,校长是第二职业。”李国建一直兼任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集中精力搞教育,全力以赴促教学。每学年上好三节公开课或示范课,是他“雷都打不动”的坚持;每学年指导教研工作60天以上,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磨教学方法,注重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是他的一贯作风。经过多年教学一线的实践与研究,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科学实用的教学风格,总结出了一整套班主任工作方法和学校管理经验,并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每一个浸满墨香的铅字,无不包含着李国建对教书育人的执着。长长的教鞭,在他发自肺腑的真诚表达中,舞出一个个大大的“爱心圆”。
  “文化思维”创意校园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同然。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人才的摇篮。对创新教育理念的信心和动力,让李国建在从教生涯中持续摸索。
  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伴梦飞翔。通过实践,李国建确立了“快乐童年,成就梦想”的教育理念和“修良习、读好书、做好人”的学校德育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体育艺术素养三方面入手,全面构建养成教育三维体系,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沿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思考路径,李国建制订了“底线+榜样”的管理办法,按照“把校园建在图书馆中,把博物馆建在校园中”的想法,本着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每年组织开展读书节、科技节、美食节、体育节、英语节、艺术节“六大节日”活动;依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美术、手工、钢笔书法、篮球、钢琴、珠心算等拓展班;基于“给学生成长提供无限可能”的课程理念,构建“无边界的课程体系”,开发农耕课程,让学生品味劳动的乐趣,寻求活动与“生态育德”的契合点。此外,李国建还注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讓孩子度过“健康、乐学、阳光”的美好童年。
  选育名师队伍,打造高效课堂。师爱,能成就孩子的未来;施爱,是教师迈向卓越的阶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李国建建立了“1+N师徒结对”机制,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造就出一支学有特色、教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他着力构建汇报课、示范课、精品课、竞赛课“四个课堂”,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确立办学思路,党建引领名校启航。老师是特殊的劳动者,耕耘的是心田,播种的是理想、知识与信念。李国建特别注重学校党建与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确立了“阳光党建+成长教育=幸福乐园”的办学思路。以党员管理引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以党员示范引领专业成长,提升办学实力;以党员服务引领爱心教育,提升育人功效;以党建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深奥的书,我要用毕生去读懂这本书”,这是李国建的真实写照,相信在今后的岁月,无论是校长岗位还是为人师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气韵将伴随着他,风雨兼程。
  (作者单位:云南省罗平县振兴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其他文献
为了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校园生活,成为师生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做得到的日常行为规范,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在做实上下功夫,“高起点,小切口,碎步走”,落“新”,落“小”,落“实”,落“细”,集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不断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走出了基层学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新路。  “魂”——让传统文化融入灵魂  学校的“精气神”是根,彰显着一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建筑工程是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得到了人们更高的关注。在建筑工程项目
伴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向高层化及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对其质量及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及质
幼小衔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和关注,也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以责任担当意识探索幼小衔接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取得了成果,受到家长、社会、领导的关注和赞誉。2016年6月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我园举办了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我园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及成果,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专家和教育部刘利民
低碳消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正确的低碳消费行为是我国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低碳消费行为出发,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对河南省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对幼儿科学、社会、艺术、健康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据《纲要》精神,我们认真探索幼儿早期阅读规律,积极进行幼儿早期阅读培养,运用多种策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创设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  我们要在幼儿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的阅读环境,那么儿童需要怎样的阅读环境才能获得发展呢?儿童喜欢什么样的阅
视错觉标线作为一种新型的标线,在公路使用中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对视错觉标线的类型、适用范围、材料、设置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目的使其在应用过程中能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测量实训中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介绍了测量实训教学的现状,翻转课堂教学的概念、作用以及实施步骤,并通过实验对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发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