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梆,流行于古怀庆府(焦作在明清时期称“怀庆府”)地区,形成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其前身为海神戏。旧时每当大旱,人们在神前陈列供品,于盘中放一小蛇当“河大王”敬奉,组织一些艺人,不化妆,不登台,不表演,就地围桌说唱,祈求降雨。后逐渐演变为登台化妆表演。因当时河内县居民多由山西洪洞—带迁来,海神戏保持着山西戏剧的表演形式,结合本地的风俗习惯和方言土语。逐步形成了与山西中路梆子近缘而又别具怀庆府一带特色的梆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