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ao2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讲授汉字和语句,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中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适当地改变和创新,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吸收养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性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大都得到了父母的万般宠爱,导致部分学生变得自私自利,凡事都只考虑自己。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学习传统国学经典,让丰富的养分滋润学生,使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如《三字经》中的“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弟子规》中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这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性的“养分”。
  初中生的叛逆性格往往表现为不听长辈的话,所以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孝顺、包容的品性,从阅读国学经典入手。首先,教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纠正学生的叛逆行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如用《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性格的缺点,并形成改正错误的意识;其次,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及其他长辈的不易,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用“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的例子来说明孝顺的重要性。通过古今对比,学生能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并进行改正;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国学经典,让感恩的品德深入学生内心。如《论语》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品性的语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的品性发生根本的改变。
  二、树立典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及时表扬学优生,鼓励其他的学生向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被表扬的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从而变得更加完美。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优秀团员”“文明守纪好少年”“班级流动红旗”等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评选的过程中体会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完善自己的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鼓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尽量做到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适当地鼓励犯了错的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自行改正错误。
  通过阅读《论语》中孔子和他学生的言谈,学生能体会到仁者风范和得体的言行,这些都是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道德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出色的人学习,并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榜样的精神。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很多思想都主张仁爱,这也适合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如“以天下为己任”是孔子对我们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而且我们必须做到。因此,教师可多向学生灌输孔子的优良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会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加深对语文知识的思考,从而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一些文学经典,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古人的智慧和情操,从而培养良好的品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论语》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而且它的内容词约义丰,讲究韵律协调,非常适合初中生诵读。而且《论语》中的每个故事都有令人寻味和反思的价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和理解故事的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国学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并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及时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吸收国学经典中的养分,养成良好的品性,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貢献。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煌固镇汪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作文更具吸引力。因为只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写作质量才会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和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僵硬,所以本文探讨了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想象力 训练方
摘要:教学评价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學评价不断融入日常教学,变成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逐步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论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评价 初中美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校友工作的内涵与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本文以我国目前校友工作的背景情况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详细地论述校友工作的内涵与信息化建设,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校友工作的内涵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 校友工作 内涵 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校友工作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是校友工作的基础,我国教育部门对各大高等院校校
摘要:民乐是我国的传统艺术,能够有效陶冶人们的情操。而语文与民乐有着一定的关联,语言的艺术是直达人心的,能帮助学生掌握优美的语言,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并给他人传递良好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民乐,活跃学生的思维,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乐 语文课堂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各
摘要: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能够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基于自主合作学习的初中音乐课堂构建。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 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学习实践为形式,以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主动合作为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除了包括学习的自主特性,还包括合作特性。其中,自主特性是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
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生成式”教学就是在这样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形成的。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中“生成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生成式”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以期推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中职语文 “生成式”教学 问题 实践  “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预设好教学流程、教学要素和教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和谐课堂。为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发展是硬道理》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引领,放手自学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内容相对简单
一、教学活动背景  下雪天几乎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天气,大自然的馈赠让世界变成了白色的梦幻天地,这神奇的变化让幼儿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因此,每当天空中雪花飘落之际,幼儿的心中都会种下一个白色的梦。此外,幼儿还特别喜欢玩沙,每次在沙池里,手里拿起勺子舀一勺沙往下倒时,都会大声地说:“下雪啦!下雪啦!”细小的颗粒和纷扬流动的质感总是给予幼儿莫大的惊喜。《幼儿教学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贴近幼儿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使得原本注重知识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向探究性学习模式转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提出了优化策略,为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 优化策略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以学生在生物领域或现实生活
幼儿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的好坏关乎着幼儿未来的发展,而幼兒早期阅读对幼儿的人生成长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为幼儿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入语言阶段之前,幼儿最重要的就是进行书面阅读,因为阅读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有利的环境,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