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内镜套扎术与贲周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与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S+EVL组(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联合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和LS+PD组(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其门静脉血栓、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缓解程度、肝功能评分、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值。

结果

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出院。LS+EVL组与LS+P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8±18.2)min vs (150±20.7)min、(250±48.3)ml vs (308±55.7)ml、(2.89±0.32)d vs (3.12±0.46)d、(251.09±35.76)ml vs (318.17±40.02)ml、(7.23±1.54)d vs (9.82±1.8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EVL组与LS+PD组患者的术后腹水、总的并发症发生分别为3、7例和10、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随访并复查,两组门静脉血栓形成、食管静脉曲张程度、Child分级、白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可达到与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术类似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酒渣鼻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颜面中部,尤以鼻尖、前额、下颌多见,对称分布,损害特点为弥漫性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我科2000年8月~2006年8月用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62例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