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拍片、CT还是磁共振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i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天,53岁的王先生起床后发现腰痛得厉害,半小时后出现好转,但第二天起床后又出现腰痛的状况,不放心的他来到医院准备检查一下。但问题来了,他不知道该做X线检查、CT,还是磁共振(MRI)检查。面对他的提问,我一一给出了解答。

“医生,请问腰出了问题,到底该选哪个检查合适呢?”


  相信大家对X线检查并不陌生,该检查因快捷、直观、价格低的优势,往往作为初步检查的首选。腰椎的X线检查可分为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双斜位,主要用来观察腰椎的骨质情况(如腰椎骨折、腰椎肿瘤、峡部裂),以及腰椎的结构情况(如曲度的变化、椎体移位或滑脱)。但X线检查有它的局限性(如对细微骨折等微小病变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很多时候骨科医生会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如CT或磁共振。
  CT检查在性质上与X线检查类似,但CT设备可以围绕人体360度无死角地进行扫描。腰椎CT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腰椎的横断面,来了解腰椎的骨质情况、椎间盘突出情况、椎间关节之间的情况等。除此以外,腰椎CT检查还有两个优势:第一,CT扫描可以做到薄层重建,能把腰椎横断面分解成几百幅图像,能更好地看清细小的病变,特别是微小的骨折;第二,在扫描结束后可以通过影像后处理的方法,把腰椎图像重建成矢状位或冠状位,方便从多个平面的不同角度去观察腰椎的影像情况。

“那么是不是做个腰椎CT就够了,其他检查就不用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谈到腰椎磁共振检查的特点。磁共振检查对软组织成像有很高的分辨率,在軟组织成像上更胜于腰椎CT。腰椎磁共振可以很好地观察腰椎间盘的情况,可以通过矢状面影像对照所横切的椎间盘横断面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脊髓病变、炎性病变、出血性病变及腰部肌肉病变等方面也具有优势。此外,磁共振检查不存在X线辐射,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检查。

“这几个检查有禁忌症吗?是随时都可以做的吗?”


  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都有其相应的禁忌症。
  CT检查中因其X射线无法穿透金属物质,在金属物周围会产生明显的伪影,所以曾在腰椎上打过钢钉、钢板的患者不建议选腰椎CT。作为一项带有X线辐射的检查,也不建议孕妇和儿童首选腰椎CT。
  磁共振检查是在一个巨大磁场中进行,对于曾有金属植入物(铁钴镍)手术史的患者,必须在检查前告知当班医生,并明确植入物的具体材料成分。在不清楚手术材料的情况下,禁止做腰椎磁共振检查。此外,因磁共振机器的孔径一般都不是很大,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也不建议首选腰椎磁共振。
  综上所述,腰椎的X光片、CT和磁共振,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是不能够互相代替的。就诊时,医生需要通过查体,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为患者选出最为合适的检查方案。
其他文献
服务组合一直是Web服务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并采用具有能力、意图、信念、愿望等Agent特性的标志语言WAML(Web Agent Marked Language)作为服务描述语言,用WAML语义生成Web
为了提高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必须在进化过程中提高和维持种群的多样性.本文针对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探讨了遗传算法种群多样性的检测方法,通过将多种多样性检测方法进行对比
从界定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的内涵入手,阐述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与实现方式、内容、手段以及作用方式,针对中国交通运输市场尤其是道路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从构建有限
目的研究利用中医养生辨证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在康复性
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档案工作的配合,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现代企业的竞争面临着人才竞争的交锋,档案管理作为亟需企业重视的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更为急切。
市场对人造板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甲醛释放量的检测就在人造板产品质量控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检测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在穿孔萃取法是检测
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日前,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人社部
可膨胀套管技术,是我国在我国钻井行业的先进技术,在未来几年该技术将备用与大型的油田的生产中,我国的套管技术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在管材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建立B16黑色素瘤细胞(简称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材料与方法:制备商品源B16细胞悬液,按每只C57BL鼠接种0.1ml(3×10^3个)B16细胞于后肢外侧皮内;分离、培养移植瘤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