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教学内容的选择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雷雨》(节选)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篇目。本文通过对《雷雨》(节选)教学内容选择的学理依据和相关课例的分析,选择了矛盾冲突、人物语言、周朴园的形象、主题、剧本写作知识等几个方面为《雷雨》(节选)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对此进行了简单的阐释。
   关键词:《雷雨》(节选) 教学内容 选择
  戏剧是一门集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戏剧以其自身的优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独特的地位。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文学作品,掌握了一些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形成了一定的文学阅读经验。然而,怎样阅读戏剧文学作品?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仍然具有不小的难度。高中语文教材历经数次变革,其中入选的戏剧文学作品也几经变化,而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典范之作的《雷雨》,却都被保留了下来。可见,《雷雨》的教学价值能够久经考验,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定篇”。那么,经典篇目《雷雨》(节选)应该教什么呢?
  一.《雷雨》(節选)教学内容选择的学理依据
  (一)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部分规定,在戏剧教学方面,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戏剧文学作品,使学生提升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对于戏剧文学作品,其学习目标与内容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精读经典戏剧文学作品,感受剧本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表达,把握剧本内涵,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并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戏剧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能够从矛盾冲突、语言、人物形象、主题、结构、场面等多个角度鉴赏戏剧,获得审美体验,认识戏剧的美学价值。
  3.了解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尝试续写或改写剧本,也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交流与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二)语文教材内容依据
  1.从单元编选看《雷雨》(节选)的教学目标
  单元编选,也就是组成这一单元的选文篇目。诚然,单元导语是对一个单元选文的整体定位,同时也是教材编写者最为直接的意图呈现。因而,从单元导语部分可以窥探出《雷雨》(节选)这篇课文应该承担的教学目标。以“文体”或者“主题”来编制单元,是两种常见的单元编制方式,对于高中生学习《雷雨》来说,二者各有所长。
  “文体组元”,能够帮助学生较为集中、系统地学习戏剧文学。以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为例,《雷雨》节选了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周朴园和鲁大海冲突的两场戏,可以和中国古典戏剧《窦娥冤》、外国戏剧《哈姆莱特》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雷雨》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典范的认识。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导语部分简要地介绍了戏剧文学,并提出了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建议,如“欣赏话剧剧本,应当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1]因此,《雷雨》(节选)教学内容的落脚点应该是学习与鉴赏话剧《雷雨》(节选)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艺术手法,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苏教版教材是以选文的主题内容为依据编排的,可称之为主题单元。在苏教版教材中,教材编写者将《雷雨》(节选)放在“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专题中,课文只节选了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这一场戏。该专题由《雷雨》(节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名单》(节选)三篇课文组成,这一专题重点探讨人性中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因此,《雷雨》(节选)教学内容的落脚点应该是探讨戏剧主人公周朴园与鲁侍萍人性中的真与假的复杂关系。
  2.从课后练习看《雷雨》(节选)的教学内容
  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2]
  在人教版教材中,《雷雨》(节选)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三道题:1.仔细阅读课文,把握周朴园、侍萍的性格,回答下列问题。2.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3.有条件地阅读《雷雨》全剧,在班上就有关问题开一个读书讨论会;也可以从剧中找出一些精彩片段表演出来。[3]其中,前两个题目的设置分别指向人物性格分析和戏剧语言的特点,第三题作为补充。所以,《雷雨》(节选)的教学内容主要为:通过心理、情感变化来分析人物性格,从人物语言中体会戏剧语言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在苏教版教材中,《雷雨》(节选)课后“问题探讨”中有三道题:1.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表现在哪里?试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2.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是假,一直有不同看法。结合下列种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丰富的潜台词。揣摩画线语句的潜台词,探究下列片段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4]据此,从中提取出的《雷雨》(节选)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对节选部分中戏剧冲突的认识,对周朴园怀念侍萍之情真伪的看法以及从潜台词中分析人物性格。
  二.《雷雨》(节选)教学内容选择的案例分析
  在中国知网搜索关于《雷雨》(节选)的教学设计,数量颇丰。为了便于分析,笔者从中选取了两篇近年来点击量较多的课例进行了如下分析。
  通过对上面两则课例的分析,不难发现,课例1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揣摩人物语言,了解矛盾冲突,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这与人教版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基本吻合。基于此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如揣摩人物语言、探究舞台说明、把握戏剧冲突等;二是基于关键词句的品析,了解矛盾冲突、揣摩人物语言、评析人物性格。课例2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戏剧“动作”的特点及作用,学习戏剧剧本通过“动作”交代故事情节以及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进行戏剧剧本写作。基于此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研析文本中的“动作”,模仿实践,学习戏剧独特的表达方式。以上两则课例,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两则课例都设计了具体的语文活动。相比较而言,课例1主要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虽然涉及对于矛盾冲突、语言、人物形象的分析,但只是停留于表面,在提升学生文学欣赏和审美鉴赏能力方面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课例2显然效果会好一些,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上述2则课例的分析,可以推出:《雷雨》(节选)的教学内容较集中于对文本内容层面的分析,关于如何阅读与鉴赏戏剧文学作品,如何进行剧本写作的知识比较欠缺,但这一现象已经在悄然中慢慢地有了细微地转变。   三.《雷雨》(节选)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雷雨》(节选)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戏剧的特质,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遵循把戏剧当成戏剧来教这一原则,从而实现有效的戏剧教学。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7]要想达到有效教学,必须先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拟设定《雷雨》(节选)的教学目标如下:
  1.积累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掌握现代话剧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从品味动作性和个性化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对雷雨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度挖掘,分析雷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结合全剧从人性化层面解读《雷雨》,认识命运悲剧的深刻意义及曹禺的悲悯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4.了解《雷雨》独特的表达方式,积累剧本写作的知识,交流与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根据课程标准、文本体式以及学情特点,本文拟选择主要矛盾冲突、人物语言、周朴园的形象、主题、剧本写作知识为《雷雨》(节选)的主要教学内容。接下来,笔者就在前文的基础上对《雷雨》(节选)的主要教学内容提出些许建议:
  1.把握主要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是首要的,认识戏剧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掌握故事情节。以矛盾冲突为突破口鉴赏戏剧,需要理清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冲突的内容,并以剧情发展为准绳,抓住主要矛盾冲突发展的变化过程,认识主要矛盾冲突代表了怎样的社会意义。在《雷雨》第二幕中,主要矛盾冲突集中在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身上,学习者需要对此加以理解与分析。
  2.分析主要人物语言
  首先,要对戏剧语言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戏剧语言富于动作性和个性化,潜台词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把握《雷雨》(节选)中的戏剧语言,其实主要就是理解剧中的人物语言。正如董健、马俊山先生所言:“戏剧教育既是社会、历史教育,也是道德情感教育,理解人和表现人是其永恒主题”以及“无论是分析剧作还是学习表演,都离不开对各种人物的认识”。[8]因而,在《雷雨》(节选)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人物语言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联系。在对人物语言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到人物语言背后暗藏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以及各种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所构成的戏剧矛盾冲突。具体到《雷雨》(节选)中,主要是揣摩周朴园的动作性及个性化的语言。当然,鲁侍萍和鲁大海的语言也是值得去细品的。
  3.鉴赏周朴园的形象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周朴园亦是如此,对周朴园的形象解读,每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认知。然而,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毋庸置疑的。周朴园是《雷雨》的主要人物,一方面,他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牺牲品;另一方面,他又是悲剧的制造者和承担者。对剧本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和了解过程,其实就是读者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深层内涵的理解过程。作为读者和学习者,在阅读与鉴赏《雷雨》时,应该去关注剧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体会作家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4.多维解读雷雨主题
  对《雷雨》戏剧主题的理解有着多个维度,《雷雨》节选是整个剧中的一幕,从节选部分探究整部剧的主题似乎有欠妥当。这就需要学习资料的补充和完善,尽管如此,依然会面临多维的主题困境。对此,笔者认为,《雷雨》(节选)的主题只要暗合了整个剧作的大主题即可。无论是学术界还是语文界,对于《雷雨》的悲剧性主题是没有质疑的,而《雷雨》(节选)本身恰恰也体现了这种悲剧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悲剧能够带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而这正好是丰富中学生精神成长的必需品。
  5.延伸剧本写作知识
  关于剧本写作的知识,上述的课例2是一个较好的范例,通过对优秀剧作的研析,认识戏剧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加以模仿实践,是一条不错的路径。再者,可以通过欣赏优秀话剧片段、搜集相关资料等方式掌握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尝试改写或续写剧本。这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剧作者,而是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审美与享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因此能够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那也是可喜的。
  四.结语与反思
  关于《雷雨》(节选)教学内容的探讨,值得进一步去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雷雨》(节选)教学内容选择的学理依据以及相关课例的分析,选择了主要矛盾冲突、人物语言、周朴园形象、主题及剧本写作知识等几个方面为主要教学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应根据课程标准、文本体式、具体的学情去考量与选择,“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9]这也就意味着,對《雷雨》(节选)中人物语言的品析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23-24.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29.
  [4]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9-30.
  [5]杨智慧.《雷雨》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Z1):60-62.
  [6]奚畔.《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8(09):65-68.
  [7]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78.
  [8]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汪曾祺的小说中体现了典型的民间特征.除却语言和内容上的具体表现外,还体现在小说着力打造的时间修辞上.其“时间”修辞不仅通过特殊的节日彰显民间想象,还通过历史倒置的叙
对于教师来说,在给学生展开相应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便是给学生教学只需要将课程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课程知识学习思维便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虽然说这样的思想观念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但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秉承着这样的思想观念给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是不足够的,毕竟现在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实现思维学习意识上的发展
期刊
和生课堂注重课堂的智慧和灵动,同时需要将学生的语文潜能激发.在和生课堂中,智慧和趣味,体验和愉悦共同存在.rn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和生课堂理念的意义rn“和生化”充
期刊
内容摘要:中学生写作体验平台是以某一学校为管理主体,以该学校师生为建设主体,通过平台若干板块建设,促进该校中学生写作体验多元化的写作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具有公益性、局域性、交互性、体验性。该文对品读经典、习作展示、教师讲习、炼字炼句、互助修改、过程展示等体验板块体验功能做解析。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 写作体验 平台 体验功能  写作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
内容摘要:细读曾晓文的多部作品,如《梦断得克萨斯》、《遣送》等,不难发现,在多部作品中,利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讲述一段令人动容的异国往事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着许多相似的空间场景设置。其创作的背景多是美国和加拿大,而具体的场景和空间则以餐馆、赌场、监狱居多,这些空间场景贯穿其多部作品。通过这些对于空间的文字书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小说中的华人在异国生存和发展的艰难处境,“空间”在其小说中也就不仅仅是故事情节
内容摘要:孙家香是湖北长阳著名的女故事家,她讲了一个美丽的民间童话《包白菜姑娘》,奇巧意趣,浓郁诗意,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品味和研究。   关键词:孙家香 民间故事 诗意  湖北长阳土家族著名女故事家孙家香留给我们的《孙家香故事集》中,有一篇题为《包白菜姑娘》的民间童话(幻想故事),其奇巧意趣与浓郁诗意,一直萦绕于笔者心间,常思与读者奇文共赏。  它的故事情节并不繁复,讲的是两位山区老人,善良救助病倒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名垂千古的爱情悲喜剧,该作品在悲剧的命运背景之下演绎的唯美与浪漫让人心醉,而通篇的悲剧色彩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则令人心碎.《塞莱斯
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始终处于卑微地位.明清时期是女性命运转折的关键期,文学作品开始有意识地塑造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形象.从屈从于“男尊女卑”观念到主动进行情感
内容摘要:臧懋循《元曲选》不收《单刀会》。究其原因:晚明元杂剧选本鲜有收录《单刀会》者,这与明代的贬关风气息息相关;《元曲选》收录标准明确有“关目紧凑”一点,《单刀会》在结构上不符合臧懋循的审美;因《元曲选》的主要选源内府藏本排斥历史剧,故《单刀会》作为历史剧,亦在《元曲选》的摈弃之列。   关键词:《元曲选》 单刀会 臧懋循 关汉卿  关汉卿《单刀会》在近现代拥有极高的文学地位,也颇受研究者青睐
网络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丰富多元,教师职业的权威感日益受到挑战.“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几乎成了同行共识.同时,学生们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