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让孩子“值钱”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眼里的好学生一定是有家教、有家学的孩子。
  —— 钮小桦校长
  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過程中要好好学习
  在我眼里,所谓的好学生,一定是个有家教、有家学的孩子,而这两点都需要家庭来给予。一个孩子的身上能够折射出一个家庭对于他教育成长的影响,而很多家长都不太知道自己生了孩子后应该怎样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第一次经历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且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我是你的父母,你就应该听我的,那么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其中讲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为什么会说富不过三代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外的孩子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里有钱吗?”这位爸爸回答孩子:“我有钱而你没有钱。”这个同样的问题问到中国的家长,他的回答则是:“我们有钱,我的钱都是你的。”这两个故事就说明很多家长实际上在给孩子钱的同时,却忘了教孩子怎么去值钱、怎么去变得富有。
  当今社会在提倡教育均衡,很多学校都力争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做到均衡,但家庭教育却并不均衡,因为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同。
  家庭教育是不是也要趋于均衡?如何消除现有的不均衡?其实就是需要家长转变观念,将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而认识到这一点还需要家长提升他的教育素质,学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在磕绊当中正确地对待孩子。这就需要家长多学习一些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甚至心理学,做到能够洞察孩子的心理活动,能够正确地去帮助孩子。
  包办代替让孩子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过度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点生活能力的概念都没有。比如说,考试问一个鸡蛋有多重?没有基本生活常识和生活能力的孩子根本答不上来。你说这种考试方式对不对,我认为是对的。每次在学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提醒家长,回家之后让孩子干一些家务,跟你上街买菜,帮你摘菜、洗菜,这么做没什么不好。不管考试考不考,这些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必须具备,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现在的改革,需要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进行考试,这又暴露出一个问题来,那就是孩子从小没有规划,不会选择。为什么?因为家长并没有去研究孩子有什么潜质,而是习惯了用一个公用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小时候,家长帮助孩子规划,长大后让标准来规划。但是现在规则改了,让孩子去选择。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他会不会去选择?能不能将今后的选择与兴趣、未来的专业以及职业倾向挂钩呢?
  曾经有个学生,在中学时期表示自己今后要做精算师并且很肯定,他很清楚自己实现目标应该怎么做—— 打好基础,把数学学好,到大学之后先考会计证,然后考注册会计证等。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当上精算师了。
  孩子发展的方向感,是需要在学习阶段进行一定积累的。而目前,很多孩子缺乏这种规划和选择的能力,更多的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要求转专业。这就说明他很盲目,没有规划和选择好。避免这种问题发生的方法就是请家长退步,给孩子培养自己选择意识的机会。
  习惯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以学习为例,学习是一个过程而非简单的上课,它还有复习、预习,练习,这些决定了孩子上课的质量,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有些家长经常抱怨孩子的作业做到晚上十一点半都没有结束。对此,我想问问家长:你了解孩子做作业时候的专注程度吗?是不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效率很低,经常分心、走神呢?学习习惯好的孩子,他的效率就高,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高的学习效率。
  好的习惯从哪里来,其实是从生活习惯而来。孩子平时的床整齐吗?写字台整齐吗?是不是想要找的东西很快就能够找到。我在当班主任的时候,会时不时地突然让学生从书包里拿出某样东西,有的孩子打开书包很快就拿出来,有的孩子找半天才拿出来了,还有的孩子怎么找也找不出来,干脆将书包里的东西直接倒在桌子上找。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孩子是不是有条理。习惯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可或缺,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很多。
  “不争第一,争唯一”
  在二中,一直以来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不争第一,争唯一”。为什么?因为唯一更稀罕,第一不稀罕,而且第一还有偶然性。有一个孩子叫李汉歌,从小就喜欢养蜘蛛研究蜘蛛,在进入初中的时候,我跟孩子说,你来我这里吧,我帮你养。就这样我在学校给孩子建立了一个本市唯一的一个以学生名字命名的“李汉歌蜘蛛研究实验室”,我给他投资,帮他请博士,专家帮他加强对蜘蛛研究的能力。同时,孩子的家长也非常支持,虽然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凭借着他几年来在蜘蛛研究方面的成就,被一位教授看上保送到了西北大学,而且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专业。
  李汉歌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们说“论学习我在你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是具体到研究蜘蛛你们谁也比不上我”,获得了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个例子说明培养一个孩子的“成长链条”很重要,培养孩子的一种兴趣爱好,让孩子有个执着的追求。
  (钮小桦 北京二中校长)
其他文献
努力比聪明更可贵  1927年,汤一介生于天津,是汤用彤教授自美国留学归来5年后出生的孩子。按照族谱排序,当属“一”字辈。汤家乃湖北黄梅县的读书世家,汤用彤希望儿子也能做一个读书人,遂取名为“一介书生”的“一介”。  由于身上流淌着读书世家的血液,汤一介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读古典小说,并喜欢上唐宋诗词,但欢乐无忧的童年被日本侵华战争给打断了。卢沟桥事变后,汤家的生活逐渐蒙上阴影,汤用彤一家则随北大迁
結婚,就是一个人当爸爸,一个人当妈妈。你看,我的爸爸妈妈就是结过婚了的。
期刊
寒假,是一个让孩子们期待的假期。假期里,可以和很久不见的小伙伴们尽情玩耍;因为爸爸妈妈们春节也要放小长假,可以有较长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  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家长,让他们谈谈对孩子寒假的规划,虽然各家规划各不相同,但是,家长们几乎是围绕著孩子们的兴趣和愿望来展开的。我们还在学校里采访了孩子们,他们都畅谈了自己的寒假遐想,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其实,只要有了爸爸妈妈的用心陪伴,孩子们都是开心的。
幼小的孩子学习做家务,重在获得初步的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成就感,而不是天天去干多少活。这些最初的技能和兴趣,是孩子将来能够形成正常生活能力的酵母。  只要让孩子做家务的方法对,不但能让眼前的事情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还能暗暗地滋养孩子的好品格,并使这好品格迁移。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尹建莉  很多家长不知道,人的学习能力,不是从学多少汉字或字母开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