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态是多少岁?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几个小孩一起玩耍,有一个孩子在旁观。他问那个不玩的小孩,小孩说疯玩会有伤害的,说的理由头头是道。孔子听后叹息道:“真是后生可畏。”
  一个本该天真的小孩,却表现得少年老成,孔子可能也始料未及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年龄指标: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你会经常遇到充满青春活力、每天都精神焕发的人吧?可你注意到没有,你身边有些人年龄不大却老气横秋、萎靡不振。
  对一个人来说,实际年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年龄。
  实际年龄是我们的自然年龄,从出生到现在,可以按照日历算出来;生理年龄是指一个人生理学上的年龄,代表这个人的生命活力,生理年龄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而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
  人的一生一般会经历8个心理时期: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对应的心理反应,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行为模式。比如,儿童天真活泼、爱玩好动;青年人朝气蓬勃、自我意识增强、心身飞跃突变、心理活动进入剧烈动荡期;老年人沉着老练、心身功能弹性降低、情感容易倾向忧郁猜疑。
  一般来说,很少有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完全一致的,但当一个人的心理特点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往往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了。比如一个孩子表现为少年老成,一个青年老态龙钟,一个老年人过于天真活泼。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也不利于适应社会。
  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首先要避免“心老”的现象。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把自己置身于现实中,不要总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也不要夸大艰难险阻。把眼前的事处理妥当后,再去分析下一步该怎么做,有哪些优势、资源,有哪些困难,能不能克服等等。
  可以试着面对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告诉自己“我是XX,我是男人/女人,我今年X岁(可以反复说多次,尽量慢而有力地说)”,或者在做事的时候,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表现像是个“大人”还是“孩子”,是否与自己的年龄特点相匹配。
  当然,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对待小孩,我们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地和他们用“孩子的口吻”来交流;在长辈或上司面前,有时也要适当地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年龄来,那是一种尊重对方的表现。
  2014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上的一项报告说,心理年龄可以反映老年人对今后的健康状况、生理极限和幸福程度的自我评估,而自我感觉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死亡风险也相对较低。伦敦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意味着,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的老年人,通常寿命会更长久。人的心态会影响健康甚至寿命,看来真是如此!
其他文献
27岁的燕子(化名),深受恐惧思维的困扰,她说她现在最害怕看到玻璃。  1  刚开始害怕玻璃,是有一天经过一家商店,看到门口堆放着一堆碎玻璃,燕子突然想到,如果自己走在碎玻璃上面会怎样,如果她的手指碰到玻璃会怎样,而且她还想到,极其细碎的玻璃碎碴,会在她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吸附到她的手指上面。  这样想下去,鲜血淋漓的场面就出现在脑子里。她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玻璃已经扎到了她的手了。那种恐惧让她焦
【摘要】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就要对历史课程教育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在历史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就要进行思维的不断创新。所以,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育 创新思维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