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它给教育界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冲击着旧的地理教育理念。与旧教材相比,高中地理的新教材内容难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知识面扩展了;结论性的东西少了,而课堂活动量有所明显增加。这就对中学地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与启发学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然而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一言堂、灌输式等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因此,改善教学现状,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个中学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对策 高中地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善我国教育的面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广,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教学途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然而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新课标的意识淡薄,教学随意性大;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显,仍然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缺乏有效互动;教学条件不足,限制了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存在脱节等。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带着问题听课固然是好的,但是根本没有时间;采用新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并没有比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学生成绩好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要放下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不要挖苦,而是给予更多的关注。此外,教师最好能走到学生中,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探讨。中学地理课堂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精神氛围。学生只有自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应该从如何更满足师生需求的角度考虑。新教材与旧教材内容有较大的不同,其中必修一删减了“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土壤”等。同时新教材还增加了案例、阅读、读图思考与活动等内容,还出现了一个标准多种版本。不同教材版本,学生活动、案例、图文系统以及知识结构都不同。只有把新课标中规定的内容与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具体落实到教学中,才能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认真处理各种版本、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新教材的知识实用性强,但是知识点比较零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知识,教师应该适当地补充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
三、注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由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可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地理问题都会有学科交叉点。学生要想得到问题的答案,必须自己学会探究。新教材中每章末尾都设计了“问题探究”,这其实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在讲授到《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讨论,小组间相互评价。比如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并且让学生评价其他小组的答案。通过合作、争论,学生理清了知识,然后教师再安排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合理利用、开发地理教学资源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周边的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体验并探索地理知识。比如2013年在学习到关于低压、气旋的相关知识后,笔者整合了教材内容,引入了该年对广东惠州影响最大的一次台风天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台风云图引导学生去分析台风的形成、结构以及台风影响后的天气。接着又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气旋知识,解释受台风影响后风向变化的原因。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校外丰富的地理课程知识是校内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善于挖掘课外地理资源,有助于促进地理磕碜的发展。比如图书馆、科技馆、大专院校等有关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学校与教师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健全校内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新型的地理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审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充实自己,构建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学地理必能迎来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9).
[3]李玉强.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变革[J].新课程:中学版,2010(10).
[4]张文兴.论新课程理念卜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新校园:下旬刊,2010(7) .
[5]庄九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版.2011.(3).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对策 高中地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善我国教育的面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广,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教学途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然而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新课标的意识淡薄,教学随意性大;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显,仍然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缺乏有效互动;教学条件不足,限制了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存在脱节等。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带着问题听课固然是好的,但是根本没有时间;采用新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并没有比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学生成绩好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要放下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不要挖苦,而是给予更多的关注。此外,教师最好能走到学生中,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探讨。中学地理课堂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精神氛围。学生只有自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应该从如何更满足师生需求的角度考虑。新教材与旧教材内容有较大的不同,其中必修一删减了“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土壤”等。同时新教材还增加了案例、阅读、读图思考与活动等内容,还出现了一个标准多种版本。不同教材版本,学生活动、案例、图文系统以及知识结构都不同。只有把新课标中规定的内容与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具体落实到教学中,才能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认真处理各种版本、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新教材的知识实用性强,但是知识点比较零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知识,教师应该适当地补充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
三、注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由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可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地理问题都会有学科交叉点。学生要想得到问题的答案,必须自己学会探究。新教材中每章末尾都设计了“问题探究”,这其实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在讲授到《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讨论,小组间相互评价。比如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并且让学生评价其他小组的答案。通过合作、争论,学生理清了知识,然后教师再安排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合理利用、开发地理教学资源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周边的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体验并探索地理知识。比如2013年在学习到关于低压、气旋的相关知识后,笔者整合了教材内容,引入了该年对广东惠州影响最大的一次台风天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台风云图引导学生去分析台风的形成、结构以及台风影响后的天气。接着又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气旋知识,解释受台风影响后风向变化的原因。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校外丰富的地理课程知识是校内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善于挖掘课外地理资源,有助于促进地理磕碜的发展。比如图书馆、科技馆、大专院校等有关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学校与教师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健全校内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新型的地理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审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充实自己,构建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学地理必能迎来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9).
[3]李玉强.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变革[J].新课程:中学版,2010(10).
[4]张文兴.论新课程理念卜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新校园:下旬刊,2010(7) .
[5]庄九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