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能力 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82-03
  【作者简介】王娇,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江苏徐州,221005)教师,一级教师。
  【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实施有效的教学,打造高效的课堂,是推进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在我看来,高效课堂应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情境,让他们的能力获得发展。通过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打造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坚持以生为本
  课前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备课。备课的主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而是让学生能力得到发展。课堂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转变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有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或所谓的策略,而忽略了活动本身的可行性和它的意义,往往出力不讨好。例如这次参加“杏坛杯”展评时,韩炳华老师对其中一节词汇课的评价让我记忆犹新。这节词汇课主要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记单词的形式呈现,想法非常好,但在具体实施时却耗时耗力,教师需要不停地启发引导,明明很简单的几个单词,却浪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韩老师当时讲到,如果每节课都这样上,不光效率低,而且教师在备课时耗费的精力也太大。确实,对于有些策略是要分情况使用的,一节单词课,可以设定一两个重点词汇进行语境运用,但如果满堂灌,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三、重视课后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反思自身的“教”,查找不足的原因,探索对应策略。反思学生的“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记录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出乎意料的反应和表现,积累实践中的教学资源,这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教学,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三单元Reading部分的话题是“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两篇辩论稿组成,两个学生分别站在正反两方对这一话题展开辩论。这节课和传统Reading体裁不同,是两篇辩论稿,因此在Reading之后的Reading strategy部分,主要对于辩论这种文体给予学生阅读策略指导。
  二、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一年学习的积累,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加之学生对这一话题比较熟悉,知道网络的一些优势和劣势,因此积极性也比较高。但由于相关词汇积累的缺乏,有时对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还缺乏信心,因此部分学生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有些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交际法来鼓励他们进行沟通。
  文章是辩论稿,辩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体裁,所以,我采用任务型的阅读方法来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5分钟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和我对教材的把握,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Understand the passages abou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people’s lives.
  2.Grasp the strategy of reading an argument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3.Make an argument on the given topic following the structure of an argument and using the useful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4.Form the right attitude to the Internet use.
  四、教学过程
  【Step 1】 Brainstorming and Lead-in
  Begin the class by asking some questions and showing some relevant pictures about the Internet:
  1.What do you usually use the Internet for?
  2.Are there any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设计意图: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网络的优点,比如查找信息、购物、听音乐等等。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来帮助他们总结网络的主要用途。随后,围绕“网络有哪些缺点”让学生短暂讨论,选取几个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展示一些图片,拓展他们的思维。这两个问题和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用英语交流想法,与此同时积累相关词汇。)   【Step 2】 Fast Reading
  Go through the first paragraphs of the two speeches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1.What are the speeches about?
  2.Who are the two debaters and what do they agree with?
  Answers:
  1.The text presents the speeches two students gave in an argument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rnet use.
  2.Zhu Fei speaks in favor of the Internet. Li Lei speaks against the Internet.
  (设计意图:快速阅读,让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对于文本材料进行整体把握。针对这种阅读特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快速得到Reading文本的大意并针对其给出的答案,引出“辩论”这种体裁。)
  【Step 3】 Reading Strategy
  1.What is an argument?
  2.How does an argument develop?
  PPT 展示
  Main structure of an argument:
  topic→pecific view→main points→supporting facts→conclusion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阅读技巧,整理出辩论稿的基本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Step 4】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 the two speeches and circle the topic, view, main points, supporting facts and conclusion of each speech.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我要求学生详细阅读这两篇文本,并对应PPT出示的辩论稿结构,圈出对应的topic, view, main points 和每篇辩论稿的conclusion。将阅读技巧部分中总结出的辩论稿结构带入文本中去体会,把抽象的框架带入具体的文本中去理解。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对于辩论稿的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Step 5】 Useful Expressions
  Introduc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an argument from the two speeches.
  (设计意图:掌握了辩论稿的基本框架结构,在信息输出之前,还需要提供更细节的一些表达方式,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并给出学生一定时间去读背,为下一步的讨论输出做准备。)
  【Step 6】 Group Work
  Work in groups of 6 to make an argument. Each group will choose one representative to give a presentation after the discussion.
  Topic: 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 negative effects on teenagers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输出,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借助网络使用对青少年影响的讨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Step 7】 Homework
  1.Based on your discussion,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2.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on P36-37.
  五、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口头指导、课件展示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争取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能达到要求。但在具体实施中发现,因为时间有限,对于第5环节即辩论常用表达识记方面的处理有些仓促,学生识记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意外之喜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清楚观点,弥补了上一环节仓促之憾。■
其他文献
【摘 要】评析英国著名诗人叶芝《当你老了》一诗的教学,认为这堂课是“三方的语文”,是情感发生的语文课。而只有当课堂学习的是语文,课堂发生了与语文内容相应的情感体验,“情感类文本”教学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学习。  【关键词】情感类文本;“三方的语文”;情感体验;真正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03-02  【作者简介】冯卫
【摘 要】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应抓住高中学段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学习金字塔”为理论支撑,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综合使用多种感官;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师角色;课堂上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引入、关注课堂生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与评价。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学习金字塔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
【关键词】听泉;朗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49-03  【作者简介】曹华,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14105)教师,一级教师,无锡市锡山区教学新秀,无锡市锡山区优秀班主任。  【教学理念】  曾有人这样评价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这个过程单一了,学生的发展就会单一;这个过程丰富了
【摘 要】基于用语言去完成任务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近年来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延伸,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对“任务型教学”的本土化应用存在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即“唯任务”和“伪任务”。本文在界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的基础上,指出了“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唯任务”和“伪任务”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设计;高中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75-03  【作者简介】王蔚,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3)教师,一级教师。  【教学理念】  Widdowson认为,文学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英语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
【关键词】读写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78-04  【作者简介】朱婧,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江苏苏州,215021)教师,二级教师。  【教学理念】  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阅读作为一种语言输入形式,是理解技能;写作作为一种语言输出形式,是表达技
【摘 要】讲评课与新授课、复习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课型。高质量的高中历史讲评课,不但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应试技能与素质的重要步骤,可目前高中历史讲评课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在讲评目标、讲评内容和讲评策略上进行充分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讲评课 优化设计 高中历史  一、目标的优化设计  1.准确定位。  审视每一堂优质的历史讲评课,不难发现都有其共
多年来,在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里,尤其是在学生心目中,化学总是与概念、性质、方程式等联系在一起,枯燥乏味、难学难教一直成为阻碍学生学习化学的绊脚石。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味注重化学知识的灌输、化学技能的重复训练,无视化学本身所蕴含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化学发展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实质,轻视化学与自然、历史和人文等领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
【关键词】函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68-03  【作者简介】王新奇,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苏州,215021)教科室主任,一级教师。  一、设计理念  1.概念形成要让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自然融合。  概念的形成过程应是学生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自然融合。在教学“函数”这一概念时,应始终抓住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宜兴是紫砂故乡,古往今来,许多名士创作了大量的壶铭。这些装饰壶身的紫砂壶铭文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极简练的字句,刻于壶上,融书法、篆刻和文学艺术于一体,意蕴丰富,富有诗意,蕴藏着无数哲理,足可令人深省,又平添几分情趣。这些作品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让学生通过对紫砂铭文的学习,学会欣赏身边随处可见的紫砂器物情趣之美。同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紫砂铭文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