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汉字阐释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汉字文化普及的基础.汉字阐释是对已识字的形音义、构形理据、历史演变、字际关系、文化内涵等不同层次的全面描写和解释.《说文解字》是汉字阐释的开山之作,直到清末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占据汉字研究的主流地位.随着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与古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起,汉字阐释却逐渐远离学术研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汉字阐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从材料出发的学术研究与从观念出发的思想表达两种阐释方法的纠缠,直到今天也没有建立起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与表达范式.梳理"也"及其所构成的"■""地"等字的阐释学术史,解
【机 构】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暨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
: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ZDI135-8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阐释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汉字文化普及的基础.汉字阐释是对已识字的形音义、构形理据、历史演变、字际关系、文化内涵等不同层次的全面描写和解释.《说文解字》是汉字阐释的开山之作,直到清末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占据汉字研究的主流地位.随着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与古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起,汉字阐释却逐渐远离学术研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汉字阐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从材料出发的学术研究与从观念出发的思想表达两种阐释方法的纠缠,直到今天也没有建立起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与表达范式.梳理"也"及其所构成的"■""地"等字的阐释学术史,解释许慎文字学低级错误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有助于确定现有材料下"也"字阐释的路径与可能的深度.汉字文字学的阐释与文化学的阐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同层次的深入探讨.汉字阐释的基本原则是:从材料出发甄别字料,全面占有、充分理解、准确应用材料;从文字记录的语言事实出发,背离文字记录语言事实的阐释与文字学无关;坚守历史性原则,在客观描写基础上作出合理解释.
其他文献
《墨辩》是先秦哲学中最具逻辑性反思性格的哲学文献.在现代学术形成和奠基的阶段,关于《墨辩》的研究一时蔚为显学.《墨辩》中“纯客观”的物观的出现,是春秋末年礼序崩坏的结果.墨家以激进的“理性主义”态度,消解了礼序赋予物的价值属性.而更为抽象的几何意义的物观,则源自墨家对辩论的庄重态度,以及随名辩之学的兴起而来的形式性论证和辩护的需要.辩者之学是在儒、墨之间以及墨家内部各派之间的持续论辩中产生的,随之而来的普遍的质疑和辩护的思想氛围,对“子学时代”的各家哲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社会科学话语霸权的认识论、方法论根源为隐性但顽固的欧洲中心论,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契约国家、抽象票决民主、个人自由主义至上等话语和文化特征,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以私有产权为经济发展前提、以赋权参与为脱贫前提等话语和文化特征.基于文明互鉴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直面西方话语霸权核心议题,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主体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宝贵资源,以西方社会科学积极成果为有益滋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