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爱上杜甫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只会埋伏在中年的路口等候每一个经过的人。所以我其实是拒绝写杜甫的,毕竟我希望自己还年轻。
  我念研究生时候的导师是个杜甫迷,有长达一学年的时间,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读杜诗。那可不是想象中诵读的“读”,而是真刀实枪一句一句地读,每一字后面的掌故,每一句的出处,都要清清楚楚才行。
  单是杜诗的注本,就占了我寝室床头的半张桌子。中华书局版全五册的《杜诗详注》,浦起龙编年体的《读杜心解》,上海古籍出版社钱谦益的《钱注杜诗》,还有杨伦鉴赏性质的《杜诗镜铨》。据说从宋代开始,就有“千家注杜”的风潮,我所收集的不过是零头。但就是这个“零头”,已让我不胜其烦,颇有点爱无力。
  彼时,我正是二十四五岁的花样年华,让我迷恋的是鲜衣怒马的快意人生。试想那样的我,如何能对“一饭未尝忘君”的杜甫产生共情?
  导师泪水涟涟声音哽咽地讲《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而我读着“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悲愤,未尝没有动过恻隐之心——哎哟,这个老头真可怜,从外面一回到家就看到孩子饿死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我中学时代就背过的,表现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表达了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同情——仅此而已。
  那时只觉得杜甫真是个唠叨鬼,人生在世,干点啥不好,非要写诗,还一写就是一千多首。单一首加上注释,都够学上两三钟头。到底是恋爱不甜蜜,还是糖醋排骨不好吃,我要来读这劳什子的杜诗?
  带着对导师的腹诽,我硬着头皮学了一年杜诗,自然是摸了一年的鱼儿。学年结课时,同门写的《杜甫评传》直接发了核心期刊,毕业时候也借此上了青云。而我潦草应付作业,磕磕巴巴写了一篇杜甫某诗的鉴赏,导师摇头叹息,差点给我判不及格。
  这是读书时候学杜诗的往事,我极少跟人提及,因为常常觉得遗憾。要是那时能学李白就好了,“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多么丰神俊逸;再不然李商隐也好,“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多么深情绵邈;哪怕苏东坡也行,“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行乐须及时啊!
  可惜学的是杜甫。二十五岁的我还太年轻,作为一个精致的自我主义者,丝毫理解不了《北征》中眼见“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而一副窘相的杜甫,如何还能“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自身都难保了,竟然心心念念的还是山河碎,敌未破。
  直到为毕业论文准备资料时,看闻一多的《唐诗杂论》,才第一次自我怀疑起来。这位闻先生也是个三栖斗士——诗人、学者、战士。他那飞扬的文采,跳脱的颖悟,锐利的敏感,做起文学研究来,就跟两肋生了翅膀似的,颇有些“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气魄。
  他讲宫体诗,讲初唐四杰,讲《春江花月夜》,也倏然喟叹,也情感浓烈,但总是“隔”着,有点俯视的味道。只有写杜甫,是跪着写的。他说:“我们的生活如今真是太放纵了,太夸妄了,太杳小了,太龌龊了,因此我不能忘记杜甫”,他是“中国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这样没有边际的颂赞,委实让我吃了一惊。以先生的功力,断不会轻易向谁折腰的。于是从角落里找出蒙尘许久的杜诗,重新庄重地读起来。读着读着,我越来越羞惭,正如潘向黎所说的,杜甫“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置身其中,这个诗人很有手段”。
  禽族里再没有比凤凰善鸣的,诗国里也没有比杜甫更会唱的。譬如,曾让胡适觉得极不妥当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大笔一挥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么一来,通则通矣,可寄托将绝,兴味也少了。老杜因为思念少年时代的凤凰,才对这凤凰枝子别有情味,故而对着空枝也能心海翻起波浪。若是改成“凤凰栖”,就变成了眼前实景,只剩下故作玄虚,而失去让人张口结舌的魅力了。
  还有那个“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杜甫。遑论哪个杜甫,还是鲁迅先生说得最好,“我总覺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我就这样慢慢地心折于杜甫。晓得了他曾有过怎样的悲恸,有过怎样的心焦。晓得了上苍厚待他,让他“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天以百凶成就一诗人。于是,杜甫站在大唐转折的十字路口,在马嘶人喊中,在战争的洪流中,与千千万万的其他人,站成了唐诗的一座不朽丰碑。
  摘自《新华日报》
其他文献
你送来新鲜生活的美好形象,送给我心房第一阵惊喜和血液中第一阵激浪。  朦胧爱情的甘甜,好像黎明缀有金饰的黑色面纱,排斥着纯洁日光的交换。  那时心林的鸟啼还不大胆,绿叶的飒颯声时而响起,时而平息。  人丁兴旺的家庭里,神不知鬼不觉建造了我们俩幽秘的世界。有如燕子营巢用的是草屑,我们世界的建筑材料也很普通,不过是流动的时辰、飘浮的怀念。但它的价值在于共建,而不在于材料。  后来我从我们俩的航船上不慎
早期的画家多喜欢将芙蓉、垂柳和白鹭一起入画。三两支开得正热闹的芙蓉,一株弯曲倾斜的淡柳,水流深深浅浅似有似无,三两只白鹭披了干净的蓑羽,或飞或立,动静相宜中透出一种不染一丝尘埃的淡然美丽。不得不说,欣赏白鹭的画作,是能让人乐而忘忧的。芙蓉不艳,柳丝不密,白鹭安闲。太过幽美幽静的画面,睿智的画家们便用三两只小鸟的欢鸣去打破,而较为宽旷的留白又给予了观者许多自由想象的空间,这也是最让人心旷神怡的神来之
周传福,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发表各类文章五十多篇,对高考、中学生阅读和写作有独到研究。  李白,我们人人都熟悉的唐代大诗人,但实际上,李白在我们心目中只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可从《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同与相异》这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实在”的李白。  这篇文章是李长之的著作《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导语中的一个章节,乍一看,应该是
心冷的时候  你会觉得  每一个季节都凉  星星仿佛是冰做的光  其实,大地并非那样寒冷  否则  茶树怎么会摇动  滿目清香  生活常是这样  你所失去的  命运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  桂花枯萎的时候  菊花又亮秋妆
三秋 2005年生于湖南郴州,一个刚满15歲的少女,现就读初二。接触诗歌较早,并坚信会笔耕不辍、保持热爱。作品散见于《湖南诗歌》等刊物及公众号。  新锐诗人:   年轻是我的赌注,诗歌是我唯一的筹码。
8 月 |  经典读书会 |  推荐书目 |  《西游记》|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当时政治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思
十九岁的最后一天,一早起来,我就收到富哥发过来的信息,他说:“小贵,欢迎你进入我们二十岁的世界!”  富哥与我同一年来到大学,因为他复读的缘故,比我们大一岁。我不知道他当时按下发送键的心情是否无比激动,毕竟他是我们几个死党当中率先进入二十岁的人,在填表时面对年龄一栏,他要拿起笔,躲开众人的目光先写上一个“2”,在这一年里,他是够寂寞的。  我也没法见到富哥度过十九岁最后一天时的样子,他是如何在脑中
西瓜是全球重要的水果,也是我国重要的瓜类作物。我国西瓜的起源问题备受国人关注,西瓜是本土原产还是外来物种,如属外来又是何时、从何地引种,至今仍有不少模糊之处。一些看似明确而流行的说法也有明显的错误,有必要深加探讨,以期获得比较全面、明确、可靠的认识。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杭州水田坂良渚文化遗址、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墓等考古报道称发现有西瓜种子。经学者认真复验和鉴定,这些所谓
楼有黄鹤,其声亦远。一只黄鹤,可以使黄鹤楼凭空耸立,感世千年。  而诗人崔颢的一首即兴吟哦,又使黄鹤楼披上了神秘色彩,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登楼行叹。诗,写到绝处,可以惊风雨、泣鬼神,是真的。你瞧,诗仙李白登临此楼一读题诗,便仰天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是大诗人,出口成章、金玉满纸,竟然在崔颢的题诗面前,不敢落笔。古代诗家这种谦恭与自律,确乎让人敬佩。  有一年,我与军旅作家叶楠出访
假若我说『夏日』  寫下『蜂鸟』一词  装入信封、拿下山去  送进邮筒  当你拆开我的信  你将忆起那些日子  以及我多么那么多的多么  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