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与威斯康星大学溶液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fo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TK)液与威斯康星大学(UW)溶液对猪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取新鲜猪心外膜下长3mm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别浸入重碳酸盐缓冲液(KH液)、UW液、HTK液,于4℃无氧条件下保存4h.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采用器官槽法,检测在消炎痛(7μmol/L) 和一氧化氮合成酶阻断剂N-硝基-L-精氨酸(300μmol/L)作用下,前列腺素F2α(30nmol/L)及非受体介导钙离子载体(10-10~10-6mol/L)引发的血管收缩舒张反应.结果 HTK液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程度较UW液组轻.与保存于KH液组的冠状动脉相比,前列腺素F2α引发的预收缩强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33、P=0.25),非受体介导钙离子载体引发的舒张反应程度,保存于UW液的明显下降(P=0.002),保存于HTK液的变化不明显(P=0.43).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保存,HTK液优于UW液.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经验.方法总结1980~2001年采用手术、介入和溶栓抗凝等方法治疗的148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48例中,发病后12 h以内就诊者22例,治愈率95.5%,死亡率4.5%;12~24 h就诊者91例,治愈率64.8%,改善率17.6%,截肢率9.9%,死亡率7.7%;24 h以上就诊者35例,治愈率20%,改善率34.3%,截肢率25.7%,死亡率
目的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苯中毒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方法用HLA配型全相合的女性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1例苯中毒致SAA男性患者.输入单个核细胞数为9.41×108/kg、CD34阳性细胞为12.49×106/kg、粒-巨噬细胞系祖细胞集落数为8.2×105/kg.预处理方案由环磷酰胺加全身照射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组成(环磷酰胺总量120
目的确定参与式艾滋病知识培训对改变护理本科生知识、态度、护理意愿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参与研究的68名护生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人.实验组接受参与式艾滋病
目的研究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MA、DMB基因与中国人1型糖尿病临床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性别、发病年龄、起病急缓、起病时酮症发生情况、胰岛β细胞残存功能(就诊时空腹C-肽水平)等临床状态的不同,将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研究DM易感性基因和二聚体在不同临床状态分组中的频率分布情况。结果(1)DMA*0103、DMB*0103基因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