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立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的科学研究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大量史料,分析开创国立云南大学黄金时代的第四任校长熊庆来,得出其科学研究观是:发展抗战中后方的延续民族学术生命的边疆科学研究。 【关键词】抗战 民族 边疆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6-01 熊庆来认为科学研究对于大学来说非常重要,“窃以为大学除培养有用人才外,于学术本身亦不得不有所致力。”[1]1937年8月熊庆来刚到校视事后,对学校改進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培养研究风气,并且在长校国立云南大学的十二年期间发表过很多相关言论,它们分别是:《抗战中后方对于学术建设的责任》、《熊迪之应聘抵省与记者谈省大改进意见》、《后方文化事业与抗战救国》、《国立云南大学正式成立后第一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以及《本校之学术生命与精神》。 抗战开始,有一批学者认为,“当此外患煎迫之时,危急存亡之秋,何暇他顾,应宜全民武装,以谋抗战,凡中等以上学校,校舍皆应改为兵营。学生均宜训作战士,即属教员,亦应投笔从戎,以卫国土之说。”[2]1937年12月5日,熊庆来在云南日报发表《抗战中后方对于学术建设的责任》回应这一思潮,文章指出,“这种思潮固是悲壮。然稍加思考,究觉所见过偏,而言之过激。盖学术乃国家精神所系,倘此重要元素一旦受到敌摧毁消灭,则国家地位必受影响。”[3]在这样的思潮中,熊庆来关于科学研究的理念逐步形成。 这种科学研究理念是扎根在抗战中后方的。熊庆来指出,“自芦沟桥事变以来,北平、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其学术机关尽毁,学术工作中辍,学术刊物停办;予意川滇黔桂,远处后方,较为安全,于此科学研究之责任不能不起而担负。”[4]所以抗战中的科学研究应该在中后方进行。此外也还指出,“后方文化之树立,于抗战建国,实有绝大影响,不容忽视也。”[5]可见熊庆来面对当时抗战的时代局势,做出科学研究应该在抗战中后方进行的正确性。 这种科学研究是要能延续民族学术生命的。在战争中“吾国学术生命,至是已濒于危殆。而待战争终局,方图恢复,则基础既毁,建设需时,吾国学术之发展,必后退十年乃至二十年。而一切建设,亦必蒙其影响矣。”接着熊庆来提出,“为今之计是不可不积极从事科学建设,以图挽救;抗战中后方应共同延续我国学术之生命,而树立我国民族复兴之基础。”[6]可以看出,这种科学研究对于国家和民族显得非常重要。熊庆来认为科研是可以救国,这样的思想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不管在专著还是各类期刊报纸上,都会提到熊庆来讲述巴斯德的故事,巴斯德是一位通过学术研究成功挽救法国危机的爱国青年。其次是熊庆来敏锐的发现日本不遗余力地轰炸中国的学术机构,对当时的中国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摧毁,日本人这么干与学术对国家很重要有关。此外,从当时战争这个角度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武器的战争,武器从何而来,从科学和研究而来。最后,从熊庆来本身来讲,当熊庆来第一次留学归来,去昆明的学校任教时,一位老教师语重心长的说熊庆来到他们学校任教实为大材小用。没想到熊庆来却说:“我不是什么大材,您太客气了!如果能把我仅有的一点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唤起他们更大的求知欲望,为他们将来服务于国事而奠定一个基础,这不是很有意义的事吗?”[7]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见解,我们不难看出,科研对于延续民族的学术生命是深入熊庆来骨髓了。 这种科学研究是致力于边疆的。1937年7月16日《熊迪之应聘抵省与记者谈省大改进意见》中熊庆来指出,要使云大要成为“就本省天然物产,加以研究,如采矿冶金、植物学等,以期蔚为西南学术重心”的一所大学。1938年11月24日,熊庆来在国立云南大学正式成立后第一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在关于如何推进本校调整时,在科学研究这方面应该“研究以所能罗致的人材为中心” 。其中,为了使云南大学成为西南学术研究的中心,熊庆来认为得有以下四方面的保障:“首先是提供人才,其次是建立边疆实际的学科,再次是提倡学术研究自由,最后是筹措研究资金。”[8]其中的人才指一大批专家教授,有了这批学者才致力于边疆研究才有前提,边疆实际的学科是致力于边疆研究的平台,学术研究的自由是实现边疆研究的条件,筹措研究资金是边疆研究的保障。 十年后,1949年4月20日,云大迎来了校庆27周年纪念,云大出版纪念特刊以示纪念,在纪念特刊上,发表了校长熊庆来的文章《本校之学术生命与精神》,这是熊庆来担任云大校长十年过后写的,关于论述学术的重要文章。文章涉及到熊庆来关于立足“学术”,从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探讨学校本身,其次是探讨本校(云大)对学术的追求,最后探讨云大师生对学术的追求。其中关于学术本身的论述:认为学校可视为一有机体,有其存在;亦有其生命与精神;关于云大对“学术”追求的论述:夫大学之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的生命与精神;关于云大师生对“学术”的追求的论述:吾校成立,迄今凡二十有七年,可贵者,即在此悠久岁月中,其学术生命,未尝稍断;其学术精神,则日就发扬。从中可以看出,熊庆来非常强调的是学术的生命与学术的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熊庆来的科学研究观是:发展抗战中后方的延续民族学术生命的边疆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云南大学志编审委员会编.云南大学志(第二卷)大事记 1925-1993[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82. [2]云南大学志编审委员会编.云南大学志(第二卷)大事记 1925-1993[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57. [3]熊庆来.抗战中后方对于学术建设之责任[N].云南日报,1937-12-5. [4]熊庆来.抗战中后方对于学术建设之责任[N].云南日报,1937-12-5. [5]熊庆来.后方文化事业与抗日救国[N].云南日报,1938-7-1. [6]云南大学志编审委员会编.云南大学志 (第二卷)大事记 1925-1993[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57-58. [7]刘宗华,李珂.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熊庆来[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6. [8]朱军.浅析熊庆来的边疆学术研究与边疆教育互动思想——以国立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教育研究为例[A].刘育兴.熊庆来教育思想与实践探究[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185. 作者简介: 杨玲(1991-),四川仁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其他文献
针对二类调查和资源监测中3S技术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资源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数据库的集成化和动态化,应用3S技术,能够满足调查工作需求,提高调查工
良好的园林绿化施工是形成园林绿化优美景观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但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容易被忽视,导致园林景观成效与设计大相径庭.本文以永定区凤山公园附属工程为例,对园林施工过程
本文用球体磁场模型研究了地下核爆炸磁异常的基本特征,给出了球体磁场的计算公式,根据该公式分析了球体磁场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得出结论认为:爆炸当量和爆心深度是影响地下核爆
VME总线为单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的高速并行传输建立了标准体系规范,利用桥接芯片VIC068A的硬件逻辑连接实现网络处理芯片与VME背板总线之间的通讯,将后台计算机数据库及前端设备
【摘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弹性教学的支持下,通过分流培养的模式,整合多方位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当前面临的食品营养、健康和安全等重大问题,分析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实践教学的改进、教学方法和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备宽广知识面、多领域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
为满足Windows 2000下四路多道接口与微机的并口通讯要求,用DriverWorks完成了WDM驱动程序设计.主要实现了应用程序与驱动程序的内存共享和并口中断,解决了微机并口的系统驱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发展其音乐才能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活跃思维、丰富想象、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听力、审美力、表现力、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本文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幼儿音乐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生态林业建设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林业技术的普遍推广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林业经营效益。然而,林业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
【摘 要】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析,学生不仅能够明辫是非,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 初中历史;特點;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