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流动让全球经济增长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的互联性有多大?不同项目、部门和国家间的跨境流如何变化?国家经济体的跨境流或“互联性”排名如何?对商业和决策者又有哪些影响?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回答了这些问题。
  世界已变得紧密互联,尽管2007年—2009年经济活动流出现了重大回撤,但金融流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价值在2012年仍占全球GDP的36%,比1980年高1.5倍。
  报告估计,每年经济活动的跨境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5%—25%,互联性较强的国家获得的增长好处比互联性较弱国家多40%。这与经济理论一致:互联性可以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竞争和创新提高生产率,从而提振增长。
  跨境商品流(包括大宗商品)仍是最大的流动项,在过去10年中以每年11%的速度增加,并在2012年超过了危机前峰值。如今,35%以上的商品在跨国流动。
  服务的跨境流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自2002年以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尽管如此,虽然服务约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二,但跨境服务流仍不足跨境商品流的四分之一。
  跨境金融流仍比危机前峰值低了70%,但即便以今天严重缩水的规模,也可以占到全球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跨境数据和通信流呈现爆发式增长,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扩张50%以上。国际长途电话时长出现了翻番,跨境互联网流量增长了1800%。
  数字化还在三个方面改变了跨境贸易流:创造数字商品和服务,如娱乐和3D打印制造品;所谓的“数字封装”,包括实物流追踪装置;数字销售平台,如中国的阿里巴巴。数字技术让最小的公司甚至个体户成为“微型跨国公司”。
  传统的衡量单个国家全球互联性的方法是:比较其跨境经济活动流与其GDP的规模。但这并未考虑一国占全球跨境经济活动流的比重。麦肯锡报告的全球互联性指数纠正了这一缺陷。
  在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互联性指数中,德国、中国香港和美国分居一、二、三名。尽管出口强劲,但韩国和日本在85个国家中分别只名列第20名和第21名,因为它们在接受移民和跨境互联网流量上落后了。中国名列第25名,它的出口很强,资本流入也很大,但其在人员和数据流方面排名很低。
  平均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排名低于发达经济体,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摩洛哥、印度、巴西、沙特阿拉伯和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排名大幅上升。如今,新兴市场占全球流的比重为38%左右,是1990年的三倍。
  但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在数据和通信流以及知识密集型流上都存在“数字分化”,并且差距似乎没有缩小的迹象。新兴经济体生产了40%的全球产出,居住着80%的世界人口,但只贡献了24%的跨境互联网流量。
  互联性的经济好处是巨大的,挑战亦然。要抓住数字化和知识密集型贸易变迁的机会,各国必须投资于人才和基础设施,在降低人员和信息的跨境流壁垒的同时保护好公民的隐私和安全,并让生产商参与激烈的外国竞争。
  (本文由ProjectSyndicate独家授权)
  劳拉·泰森 比尔·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管理学院全球管理教授。
  苏珊·伦德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合伙人。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创新课程,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
期刊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对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法将60例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术后予以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