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中小城市功能提升》评介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f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15年,我国的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速的发展阶段,每年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从全国范围来看,未来新增的城镇人口将主要靠都市圈吸纳,都市圈内新增的人口则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吸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树伟等完成的《都市圈中小城市功能提升》是很有前瞻性的一项研究成果。该书在对都市圈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科学划分我国都市圈,研究探讨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的地位及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并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都市圈进行案例研究,提出体制创新及若干对策建议。概括来讲,该书的创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划分我国24个都市圈,并将其分为萌芽期、发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阐述了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地位及城市功能提升环境。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中小城市在都市圈内的地位和作用都远不及大城市。
  第二,提出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总体思路。即以产(业)城(市)人(口)高效融合为重点,重点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人口集聚功能;以成长型都市圈为重点,分类提升不同发展阶段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以内陆地区都市圈为重点,统筹提升“沿海—内陆—沿边”三大区域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以产业协作为重点,构建都市圈新型产业分工格局;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促进都市圈内要素自由流动。
  第三,论证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机理。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本质上是在都市圈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中小城市的产(业)城(市)人(口)的融合。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功能提升的基础条件;联动因素反过来影响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政策机遇和偶发风险的出现也会影响各个因素本身的变化,同时机遇与风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各种要素通过内外力影响城市功能提升的同时,城市功能提升的反作用力也会对各影响因素发生作用。
  第四,概括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五种模式。即产业协作推动模式、旅游帶动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模式、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与核心城市一体化发展模式。
  第五,提出比较完整的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路径体系。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包含增强核心城市溢出效应、改善核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增强中小城市承接能力、加快转移农业人口市民化四个方面。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可按照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公共服务—人口集聚的时序安排,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科学配置给各个环节。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需要借助合理的手段,把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到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该书还提出都市圈内中小城市提升的体制创新和政策措施。
其他文献
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也是一部全面指导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法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十二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育
期刊
6月11日,江西省长易炼红在赣江新区视察时表示:“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企业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越来越好,真正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为了践行“企业第一”理念,持续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今年以来江西动作频频,诚意十足。制度“护航”优化营商环境  在江西省会南昌,每到夜晚,赣江两岸近300栋楼宇身披炫丽光影,与平静宽阔的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现实是历史最好的注脚。国内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的鲜明反差、脱贫攻坚取得辉煌胜利的客观事实,都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事实再次证明,党的科学理论具有非凡的号召力、党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党的崇高风范具有动人的感染力。社会主义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在党的百年奋斗中迎来光明前景,这是国之大幸,民之洪福。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
从最初的1个炉子、1口铁锅、1辆三轮车、一家8平方米小店,到如今拥有1家上市公司、16家分子公司、近5000家門店、八大产业板块,煌上煌集团走过了“开挂”的28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煌上煌跑出发展加速度的背后,除了创始团队在商海的不断拼搏之外,与其重视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引领不无关系。实际上,这28年,也是煌上煌党员和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28年,更是党建红利不断释放的28年。一开始,煌上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