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运动技能教学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gador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技能教学的再思考,明确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更好地开展运动技能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课堂 价值回归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教学离不开身体练习这一手段,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练习的载体,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的根本,将会丢掉学生的健康,所以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有效地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又要考虑如何运用运动技能教学使学生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运动技能教学目标
  实践发现,没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是不会受到学生喜欢的。切合学生实际的、适宜的运动技能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以目标为诱导,让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同时变成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必须说明的是: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的制订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现有能力和水平,过高或过低既不利于运动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二、选择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运动技能内容不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最大的缺点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在学校体育界也曾经有过“教不教铅球”“生活中有多少人用跨栏的方式跨越障碍”等方面的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不否定铅球、跨栏在体育课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是如何进行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处理。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运动技能学习,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例如,在学习跳远时,我们不要局限于沙坑,否则会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对动作的用途不理解等。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把此动作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到自然地形的场地上去练习。可以是学校内的小水沟,可以是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也可以是校外的具有一定远度的自然地形,这些都可以当作学习跳远的场地。
  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生活条件、运动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在技能学习上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事某一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在经过同样的学习努力后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智能、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技能学习中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一个新的动作。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正确认识,体育新课程标准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技能教学中体现差异性和选择性。但这种选择方式与过去的“放羊式”教学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新课程的技能教学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一方面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技能学习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为了学生个体的潜能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三、遵循运动技能教学规律
  运动技能作为“身体认知”是人类认知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我们一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体、从分解到完整的规律来设计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但是在落实到一个具体运动项目的技能教学时,一定要根据这个项目的特点来确定其应该遵循的规律,否则,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运动技能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这种阶段特征的存在决定了我们必须打破以往按年级来确定运动技能教学的做法,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来选择运动技能教学的范围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考虑和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并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去认真研究、组织教材,运动技能的教学一定会富有成效、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其实,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让受过正常体育教育的学生无论天分如何,都有参与体育活动、发展适合自己年龄特征的适当技能的机会,并且身心健全,健康快乐。因此,运动技能教学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运动技能为主线,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如此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提供保障。实现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课堂永远追求的目标,这是体育的价值所在,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基本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陈雁飞.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看待运动技能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5,(4).
  [2]毛振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正确对待运动技能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4,(3):8-9.
  [3]周修旺.体育新课程技能教学的理念及实施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3,(5):32-35.
  [4]周旭.试论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之关系[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的综合反映。但在教学中,由于写作教学耗时长、批改量大,教师大多按照考试的模式给出题目和提示让学生自行完成,或者给学生范文进行模仿,很少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由于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不仅缺乏写作的兴趣和主动性,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结果是他们提笔就写,没有一定的写作策略和方法,写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随着现代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
摘 要: 电影自诞生以来,便一直与文学保持着最亲密的关系。《傲慢与偏见》曾被多次搬上荧幕。本文选取了1940年版和2005年版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电影版本,以电影改编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小说到电影蜕变的过程。本文认为电影改编应该把握原著精神,注重当代性,在原文的基础上注入新思想,演变出新的风格,而不是仅仅关注电影忠实性的研究。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电影改编 文学名著    20世紀电影工业的发
摘 要: 英语教师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基于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后进生 转化    英语是一门语言,要真正学好并掌握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英语学习上的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一直是教育教学过程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们头痛的问题。要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抓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之整合有其必要性、可能性,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教学、利用互联网资源等多种整合途径,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与学的有效工具,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其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英语学科教学 整
案例1: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前面的公式推导、实际应用的教学都已经结束,应该说效果还不错。师接着说:其实我们今天学习的公式,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了,请大家看书上P85的“你知道吗”。学生默读完后,师问:“你们看懂了吗?”生1:看懂了(照本宣科地读一遍)。师:谁能读一读有关三角形面积的文字。生2:圭田术曰半广以乘正从(cóng)。师:“谁来解释
摘 要: 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有如下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一个教学论的概念,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
新课程改革以来,三维目标如何有效实施是高中物理教师一直讨论的话题。为了能有效实施三维目标,我们先讨论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石,也是能通过一定的考试能体现出来的量化指标;而知识的获得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利用一定的方法。这个一定的过程,一定的方法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探究知识本身的过程与方法;而方法是否有效,过程效果如何,知识掌握得如何,技能发展得怎样都取决于学生的对
摘 要: 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即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才能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相关内容并顺利地完成实验过程。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备写实验课教案、准备器材、做预备实验、准备辅助教学器材和拟定及发放预习提纲,等等。  关键词: 中学生物 实验 准备工作    一、备写实验课教案  为了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验内容,确定实验目
摘 要: 作者从美育不同于一般美学理论和一般教育学理论的角度,把握美育的特殊规律和要求,以高等师范教育为美育实践对象,探究美育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并结合高等师范中文专业教育,探究具体的内容、运用方法等。  关键词: 美育 高等师范教育 中文专业 实施建议    一、深入认识美育的价值  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引导人们平衡物质和精神生活,追求人性的完满,同时达到促进其他教育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内在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宝贵的人才。因此,无论对社会发展而言,还是对学生个体发展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小学语文不仅负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责和任务,而且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