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高原缺氧复合光气中毒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高原低压缺氧组(在模拟高原低压舱内2h)、光气中毒组(将动物放入动式染毒柜内3 min)、高原复合光气中毒模型组(将动物放人动式染毒柜内,固定染毒3 min后放入模拟高原低压舱内2h),在动物出舱后即刻及1、3h时观察动物呼吸频率及口唇颜色,并在不同时间点抽血,测定动脉血气,3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开胸取肺,测定肺水含量、肺系数。结果 动物光气中毒后逐渐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口唇发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渐进性发展,高原复合光气中毒模型组动物光气中毒后进入模拟高原低压舱内,呼吸频率进一步加快,发绀更为严重,3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低于高原低压缺氧组和光气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水含量、肺系数均明显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高原缺氧复合光气中毒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该模型显示高原低压缺氧复合光气中毒造成中毒症状加重,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肺损伤程度更加严重,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高原环境下光气中毒的分子学机制及其救治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